重大项目

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中心建设项目

索 引 号 640000017/2022-00464 发文时间 2022-02-24
发布机构 自治区水利厅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标 题: 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中心建设项目

宁夏引黄古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中心建设项目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

宁夏引黄河水灌溉历史悠久,引黄古灌区是中国四大古老灌区之一。自2200多年前秦始皇派蒙恬屯垦戍边,开凿秦渠引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开启了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交融。秦汉以来先后开凿了秦渠、汉渠、大清渠、唐徕渠、惠农渠等14条引黄灌溉渠道,逐步形成了覆盖宁夏平原纵横交错、密如网织的古老灌区,造就了“天下黄河富宁夏”和“塞上江南”的神奇,素有“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铜峡”的说法。

2017年10月,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大会上被列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并授牌,成为黄河干流上第一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填补了宁夏申遗的空白,向世界亮出了“塞上江南”的靓丽名片。

为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我区唯一世界遗产“金名片”效应,讲好宁夏黄河故事,彰显“塞上江南”文化之根脉,助力银川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自治区水利厅站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历史高度,将规划建设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中心作为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和我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要工程之一。  

(二)项目立项

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自治区发改委、文旅厅、水利厅联合印发《宁夏引黄灌溉工程遗产保护规划(2018-2035年)》,明确提出“通过规划建设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公园、遗产展示中心等展示平台,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亲水公共空间”,提升遗产展示利用及社会服务功能”。水利厅对展示中心规划方案进行论证比选。最终委托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开展展示中心规划方案设计及可研报告编制工作。

2020年初,按照《银川都市圈建设协同发展实施规划》,自治区银川都市圈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印发《银川都市圈建设2020年工作计划的通知》(宁银川发〔2020〕1号)要求启动展示中心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

2020年5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20年全区重大项目清单的通知》(宁发改投资〔2020〕364号)将该项目列入2021年开工建设的自治区重大水利项目。

(三)项目批复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于2020年12月3日以宁发改农经审发〔2020〕143号文件批复了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21年5月31日以〔2021〕50号文件批复了展示中心初步设计报告。

批复内容为总建筑面积9901平方米的展馆,地上2层,使用功能分为陈列展览区、教育区、服务设施、业务区、行政区等;共设一个序厅、六个展厅,分别布置在一至二层,室外设置室外展示、道路、停车场、绿化等,项目总投资1.26亿元,建设工期489天,项目位于银川市贺兰县习岗镇丰庆路以北、伊园路以 南、唐徕渠以东、贺兰工业园区规划路以西,规划占地74.2亩。  

二、项目功能

(一)展示中心功能定位及主要展陈内容。

1.功能定位。展示中心是保护传承、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及文化研究的重要载体,并具有开放共享的城市公共文化建筑。不仅是引黄古灌区文物收藏和引黄灌溉文化历史研究场所,还是水利知识普及与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学习基地,更是大众游览、观赏、休闲、娱乐的理想去处。

——建成荡漾着黄河文明的宁夏样本,承载着河流文明互鉴的“窗口”。

——建成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的典范,讲述独具宁夏特色黄河故事的“广播”。

——建成突出展示世界河流文化,引发人们对水与文明起源、与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深刻思考的“课堂”。

——建成宁夏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客厅”。

2.展陈内容。展示中心室内布展主要由一个序厅以及三个主题展区组成。

——序厅(即中庭区域):拟以多种艺术形式、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现古灌区灌溉工程遗产全貌。

——主题展区一:以展示共建幸福之河为主,从黄河文化到中华文明、从先贤治水到数字治水、从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到打造全国生态屏障等内容。

——主题展区二:以展示宁夏引黄古灌区为主,兼顾河流文明和其他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主题展区三:以展示大美塞上江南为主,从游牧文明到稻渔空间、从自然禀赋到科学利用、从塞上江南到先行区建设、从蒙恬开疆到丝绸之路等内容。  

三、项目特点

)项目选址情况。项目选址经统筹考虑全区各沿黄城市文化属性和地域特色,通过综合比选,确定在距离银川市行政中心向北10公里处,丝路经济产业园区东侧,具有2000年悠久历史的唐徕渠畔、具有600年传承历史的满达桥边、具有开创宁夏农垦事业基础性工程之一的第二农场渠旁建设展示中心。该选址符合世界遗产保护建设的原真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原则。

  主体建筑特点

项目规划设计遵循“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江南”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园林景观小品、铺装材料及植物材料的选择与建筑风格、建筑色彩及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1.山水造型。结合对宁夏古灌区自然特征中“河、山、沙、田” 元素的提取在设计中采用建筑、环境、景观综合手法,通过空间形体、虚实结合形成山峦起伏、水流跌宕的形象,展示黄河奔涌、润泽良田的水利灌溉理念,取义“水从山中来”。

2.现代展陈。充分运用沉浸式体验、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展示方式,将实物展陈与数字展陈相结合、线下展陈与线上展陈相结合、室内展陈与室外展陈相结合,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的观览体验需求。

3.绿色节能。在环保节能建设上,建筑确立二星绿色节能标准,合理控制体型、材料、采暖、通风、节能各项系统设计,打造与生态环境和谐的展览建筑;并合理控制体型、材料、采暖、通风、节能各项系统设计,达标建筑二星绿色节能标准。

4.智能管理。将展馆信息化系统进行集成,实现一个平台统一管理,在智慧展陈、综合运行、安全监控、消防联动、节能控制等各方面运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充分融入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减少运维成本,提升运维水平。

5.BIM技术应用。采用BIM技术优化外立面装饰效果、模拟各工序可视化技术交底、为施工中管线排布、空间利用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6.新材料应用。充分优化建筑结构形式,应用预应力空心楼盖板、铝镁锰合金屋盖等新材料,解决大跨度空间无梁柱的同时减轻建筑荷载。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