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动态

惠农渠:作风建设“五个好”获得灌区群众好评

来源:自治区水利厅 2025.07.15

惠农渠:作风建设“五个好”获得灌区群众好评

  

    本站7月15日讯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惠农渠管理处狠抓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三下三帮”活动,引导干部职工下基层、下农田、下渠道,帮思想、帮技术、帮解难。近期,管理处监察室联合办公室、工会,深入灌区一线走访18家农业供水服务公司(合作社),调研干部职工作风情况。调研显示,干部职工展现出扎实苦干、服务精细的良好风貌,其务实作风和高效服务在田间地头赢得了认可。

    干部作风好:渠畔的“泥脚印”

    “无论白天黑夜,渠上总有他们的身影,哪怕是下雨天,他们浑身湿透也坚持巡护;寒冬腊月,寒风刺骨,他们依旧按时出现在渠道上,这份辛苦,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惠三所灌域立水源灌溉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理事长王香玲感慨道。风里雨里,干部职工是渠道上最执着的守护者——细致检查渡槽是否渗漏、边坡是否稳固、闸门启闭是否灵活、防溺水设施设备是否完备等。停水间隙,巡护的脚步依然未曾停歇。这风雨无阻的足迹,正是责任最朴素的注脚。

    服务群众好:田畴间的“及时雨”

    “多亏管理所协调,60亩‘喊渴’的土地一夜解困!”在惠一所灌域丰园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理事长张建军提起去年的旱情仍充满感激。他们公司管理的东四渠支渠口在惠一所管辖范围,灌溉面积在惠二所灌域,由于用水指标不够,眼看着庄稼缺水,群众心急如焚,情急之下,公司找到了惠二所。惠一所所长得知情况后,立刻与惠二所所长协商,将惠一所的5万方用水指标调剂到惠二所,60亩地的灌溉难题迎刃而解,焦灼的禾苗畅饮甘霖。

    管理所干部职工主动沉入田间,精确掌握作物长势与用水节点——何时打药、何时需水,了然于胸。这份对农时农事的精微把握,让每一滴水都精准奔赴最需要的田垄。

    灌溉管理好:指尖上的“水平衡”

    在水资源日益珍贵的当下,如何让有限之水泽被万顷良田?管理所干部凭借对作物结构、灌溉面积及不同时节需水规律的烂熟于心,精心制定支渠配水与轮灌计划。即便在干渠低水位运行的艰难时刻,依靠科学轮灌调度,灌区依然实现了均衡受益。在平罗县邀福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一位前来办事的老农欣喜地告诉我们:“用水指标减了,庄稼却喝得更及时、更解渴了,真不容易!”

    服务态度好:共商共议“同心圆”

    “有事好商量”,是灌溉服务公司对管理所干部职工的普遍评价。协调工作不居高临下,而是心平气和围坐一起,共寻解题良方。水量测报环节更是透明公正——管理所主动邀请服务公司人员现场监督,双方共同签字确认,水量数据每月清晰反馈至公司与县水务局。这坦诚的“阳光操作”,浇灌出信任之花。

    纪律意识好:清风拂过“惠农渠”

    当我们向各公司问及基层干部职工是否存在“吃拿卡要”现象时,得到的回答高度一致:“想请,人家也不来!”服务公司理事长坦言:“现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人心,你们在学习,我们也在认真学习,大家对此都格外警醒。”72份作风问卷调查回收,满意率高达99.8%,这近乎满分的信任,正是清正自律在群众心中激荡的回响。一条条水渠,不仅输送着润泽禾苗的清水,更流淌着基层干部职工严守纪律的清澈之风。

    从精准把握一次打药后的灌溉窗口,到跨所调水解良田之渴;从深夜渠畔巡护的手电微光,到水量测报时双方共同落笔的郑重——这些细微处的坚韧与智慧,折射出作风建设扎根基层的蓬勃生命力。

    在服务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惠农渠的“水管家”们以渠为卷、以水为墨,用泥土味的实干与清朗的作风,在115万亩农田上默默书写着“润物无声”的时代篇章:水流过处,不仅是丰收的希望,更是民心所向的清澈回响。(惠农渠管理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