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干渠:精准配水保夏粮 科学灌溉护秋收
本站7月1日讯 当前正值夏粮麦黄水关键期与玉米拔节用水高峰,西干渠管理处以“水到田头保丰收”为目标,通过精准配水、轮灌错峰、智慧调度等举措,全力保障102万亩农田灌溉用水,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提供水资源保障。
精准配水,一滴水润一方田。在西干渠管理处调度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支渠水位、流量数据,工作人员正根据作物需水动态调整供水方案。“我们建立了‘以需定供’模型,对小麦麦黄水、玉米头水实施差异化配给,用水效率提升20%。”管理处负责人介绍。为破解高口高地和梢段供水难题,西干渠管理处严格落实“四下基层”活动,深入田间查看土壤墒情,作物长势,预判用水需求。灌区部分灌域将传统“人工调节滴灌设备”升级为“手机终端自动调节设备”。五七支渠农民王新华感慨:“现在浇地像‘点外卖’,手机下单,水流到畦,我家150亩玉米喝上了‘定制水’”。
轮灌错峰,昼夜接力解渴田。面对夏季用水高峰,西干渠实施“二级轮灌制”“空间轮灌”,将全灌域划分为2个片区,按作物生育期分时段供水,上游所、中游所、下游所编组轮灌,采取第一管理所、第三管理所编为一组,第二管理所、第四管理所编为一组,同时控制第五管理所用水;各管理所内部采取用水单位之间执行轮灌制度,错峰用水,确保用水流量控制在一个稳定的区间,杜绝用水量大起大落。在保证作物不受旱的前提下,实施动态调整各所流量,采取小流量加减水,确保干渠引水流量平稳运行,精准调配;时间错峰,开启"夜间灌溉"模式。严控干渠沿线零星个体取水,杜绝昼灌夜不灌,牧二支渠种植户贾学文指着刚吐绿的水稻苗说,“轮灌措施使灌区用水效率提高,今年水稻水给的很及时,我的稻子现在长势美得很”。
科技赋能,智慧水网显身手。灌区将传统“经验灌溉”升级为“数字灌溉”,开发手机App干渠流量监测,农户可实时查询供水日程、申请调剂额度,精准实施"点对点“配水”。“以前巡渠靠脚走,现在数据自己跑”,巡护员孟玉真正展示着干渠智能监测系统,流量数据自动回传、直开口闸门状态清晰可见、视频实时守护着渠道安全运行。正是这些全天候的科技“哨兵”和像他一样坚守岗位的守护者,为农田灌溉安全供水提供了坚实保障。
干群同心,守护粮仓生命线。各管理所通过成立党员包干支渠组织,结合水利厅党组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服务稳增长促发展六大攻坚战实施方案及管理处“强党性重团结转作风促发展”主题年活动,建立与用水单位的灌溉联动体系,并依托联合党建活动搭建沟通平台,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有效解决了灌溉用水中的实际困难和矛盾,切实保障了灌溉用水畅通无阻地到达农田,打通了服务农民“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 充分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服务效能的成功实践。
“夏粮一天不归仓,秋粮一天不定苗,我们的供水服务就一刻不能停!”烈日下,正在测量水的技术员赵鹏抹了把汗。
西干渠灌域成功实现了从传统粗放灌溉向现代智能灌溉的转型升级。其精心构建和维护的“水脉”,如同战略棋盘上的连接线,将广袤农田整合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阵地。在生机勃勃的田野上,每一滴水被精准利用的珍贵“生命水”都在转化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致富水”,持续不断地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一根本目标,注入不可或缺、坚实有力的支撑。(西干渠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