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寺堡扬水:抗旱保灌在一线 三力齐发护安澜
本站6月11日讯 连日来,红寺堡扬水灌区持续无有效降雨,时值夏粮生产关键期,农田用水需求激增。面对持续旱情,红寺堡扬水管理处主动担当、靠前服务,处领导分头深入灌区一线,统筹推进抗旱保灌、设备维护和防汛备汛工作,以务实行动保障灌区农业生产用水需求,筑牢粮食安全基础,用实干担当书写民生答卷。
以“四下基层”为基准,精准调度保灌溉。聚焦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深化“基层工作周”活动,6月10日至11日,管理处主要负责人带队,深入灌区田间地头、水库坝头,与乡(镇)负责人、水务局技术人员、用水户深入交流,实地查看农田灌溉和高效节灌、人畜饮水水库(池)蓄水情况,详细了解当前玉米及黄花菜、枸杞、葡萄等特色产业作物需水难题,“因地制宜”制定供用水方案,要求通过精准配水、错峰供水、调蓄补水等措施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引导灌区群众落实“四水四定”原则,摒弃传统漫灌模式,树立“节水优先、细水长流”理念,科学规划用水时段,共同应对旱情挑战。
以“六项机制”为抓手,护航工程稳运行。扎实推进“六项机制”与扬水生产相融互促,处领导带队深入各泵站,通过查阅台账、现场问询、实地查看等方式,详细了解当前机组运行工况和渠道行水情况,要求泵站人员从严从实强化巡视检查和值班值守,确保泵站以最佳状态投入抗旱保灌。同时,针对当前运行工况,要严格按照“六项机制”要求,开展危险源管控和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确保“闭环”消缺,为灌区群众用水提供全天候服务保障。
以“防汛抗旱”为导向,未雨绸缪护安澜。在全力抗旱的同时,防汛备汛工作同步推进。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分管领导深入渠道一线、泵站前沿开展防汛应急演练和机电反事故应急演练选址调研。通过实地踏勘地形、测算水流数据,初步选定演练场地,并围绕险情处置、转移避险等环节进行桌面推演,通过实战演练提升应急能力,确保旱涝急转时拉得出、顶得上。
红寺堡灌区是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灌区环罗山分布于中宁县、红寺堡区、同心县的12个乡镇37个行政村和孙家滩国家现代农业养殖示范区,是宁夏中部的重要“粮仓”。今年以来,管理处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升级工程设施、强化应急保障等举措,全力保障灌区农田灌溉用水。下一步,管理处将持续加强旱情监测预警,统筹抗旱防汛“两手抓”,为乡村全面振兴和灌区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