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农渠:精耕细作 信息化管理迈出高质量新步伐
本站12月19日讯 今年以来,管理处深入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围绕水资源管理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扎实开展“用、维、培、划”四项工作,为管理处节水管水、灌域保灌保供以及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数字管理支撑。
用好用活信息化设施设备。坚持将测控一体化闸门、自动化水闸、量测水设备、视频监控等基础硬件搭配综合业务平台使用作为干部职工业务工作的“必需品”,通过视频远程“看”、闸门自动“控”、水位流量实时“测”、平台软件综合“算”,“软硬”结合,让干渠水位调的稳,水量配的准,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精打细算节水管水和降低工作量,最大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供用水矛盾。
维护保养信息化设施设备。管理处各类闸门、平台系统等信息化设备品牌繁多,规格参数各不相同。为此,管理处统筹安排,充分利用夏秋灌及冬灌停水间隙,积极组织骨干力量和专业人才,对处、所两级业务平台、沿渠305套测控一体化闸门、24座信息化水闸、213处视频监控、近百台雷达波水位计和电磁流量计等软硬件逐一进行全方位“体检”,针对压力传感器故障、蓄电池亏电等问题隐患“对症下药”,确保各类设备不“带病上岗”、干渠行水安全稳定。
致力专业人才培养。管理处高度重视专业人才培育,下力气开展信息化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开展集中培训、多次邀请兄弟单位负责同志来管理处专题授课、委派青年职工到渠道单位学习取经、赴青铜峡灌区等信息化建设示范区观摩交流、参加水利厅培训班,结合上手实操、模拟演练等方式方法,引导全体干部职工了解建设数字孪生灌区的目标任务,熟练掌握平台系统以及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方法,全力以赴让青年干部职工尽快成长成才。
科学制定发展计划。根据管理处及灌域生产实际,提前谋划引黄灌区惠农渠灌域现代化改造方向,积极论证,超前部署,确保水利厅决策部署在惠农渠灌域生根开花。在冬灌停水间隙,提前组织干部职工深入管理所及干渠一线,实地调研信息化建设和存在的问题,全面梳理信息化发展需求,针对信息化设备维保、突发应急维修、干渠险工险段24小时安全监控、干渠倾倒垃圾等水事违法行为监测等情况,实地走访核实,科学制定2025年信息化工程维修养护计划,不断夯实管理处信息化发展基础。
下一步,管理处将严格按照水利厅信息化发展总要求,抢抓机遇,实现信息化与工程管理、水量调度、安全生产、工程运行的深度融合,努力打破与地方的“水信息”壁垒,着力提升灌域自动化、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助力百姓淌上“明白水、节约水、放心水”。(惠农渠管理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