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利专题 > 水利学会 > 科技建设

保障147万亩农田灌溉用水 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进入冲刺阶段

来源: 宁夏日报 作者: 日期: 2025-04-18 阅读量:

4月16日,随着春灌节点的临近,宁夏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永宁县惠农渠望洪段进入冲刺阶段。施工现场机械轰鸣、车辆穿梭,几百名施工人员在6公里长的渠道上协同作业,有的专注于边坡混凝土砌护,有的仔细敷设渠底卵石。经过近一个月奋战,一条崭新的渠道已初现雏形。

宁夏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总投资约70亿元,计划工期为3年,是全国水利领域  “两重”  标志性工程,其核心任务是在维持青铜峡灌区总体灌排体系布局稳定的前提下,对影响灌区效益发挥的骨干灌排设施实施达标改造。通过改造,不仅能消除灌区运行存在的安全隐患,还可显著提高渠道输水效率,有效减少渠道渗漏损失,进而破解干渠中、末段在用水高峰期灌溉困难的难题。

渠道边坡伸缩缝填筑。

今年春季,惠农渠和第二农场渠成为改造工程的重点实施区域,渠道砌护长度  16.25  公里。截至4月15日,土方清基、回填及开挖等工作已全部完成;渠坡、护脚等混凝土浇筑完成8.7万立方米,占总工程量的87%。“按计划,惠农渠将于4月23日开灌,所以4月22日前要保证渠道全部水下部分具备通水条件,满足惠农渠及第二农场渠共147.3万亩农田的春季正常灌溉,这是当前项目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宁夏水利建设中心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负责人李云鹏说。

宁夏水利施工期通常受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农业灌溉需求等因素影响,建设工期紧任务重,因此,施工“作战图”细化到小时,数十个作业面同步推进,百台机械连轴运转,千名水利工作者忙碌。

改造中宽阔无阻的惠农渠。

在全力追赶工期的同时,工程质量也丝毫没有放松。宁夏水利工程建设中心创新管理手段,通过线上视频监控远程调度+线下现场解决问题的“双轨并行”管理模式开展项目工程建设。其次,针对标段多、地区远,工程项目检查耗时耗力,资料杂、审批慢,建设管理流程冗长的问题,通过录制教学视频、集中培训、一对一教学等方式,帮助参建各方快速熟练使用操作平台,让数据“跑起来”,让工程建设“高效化”。

在第二农场渠施工现场,宁夏唐徕渠管理处崇岗管理所副所长张前瑞告诉记者,此次更新改造渠道砌护标准高,坡面采用抗冻混凝土,在零下25℃仍能保持结构稳定;坡脚采用“600毫米厚混凝土+300毫米厚砂砾石垫层”复合基础,全面提升抗冻胀及耐久性;坡脚与坡面一次性连续浇筑,减少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缝,提高坡面混凝土的整体稳定性;同时,工程将同步推进路面硬化及边坡生态治理,‌渠道东侧曾经的砂石滩将变成绿色走廊。

据悉,宁夏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严格依照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技术指南的要求,精心开展信息化设计。未来,工程将借助先进技术实现精准预测、精细调度、智慧运维以及科学决策,让2000年古老灌区焕发出现代化灌区的生机与活力。(宁夏日报记者 裴云云 文/图/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