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往唐徕渠第二农场渠、暖泉渠进行测控一体化闸门调研
2019年8月5日,为了扎实推进宁夏“智慧水利”与数字治水以及引黄现代化生态灌区测控技术应用及工程建设,宁夏水利学会在“寒冷地区多泥沙介质下渠道测控一体化闸门技术标准”编制不断深化的基础上,组织有关方面对宁夏唐徕渠上第二农场渠和暖泉渠安装运行一年的21套测控一体化闸门运行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同时与有关方面进行了技术交流。活动由学会首席专家薛塞光组织,参加活动的有宁夏水利水电工程咨询公司、宁夏唐徕渠管理处、北京奥特美克科技公司和北京华水科技公司等方面人员。
首先,调研组在唐徕渠管理处南梁管理所调度室听取了对唐徕渠现代化灌区建设、管理情况的介绍,大家围绕灌区测控运行现状,对项目规划布局、设施选配以及设备安装型式等多方面对进行了分析和交流。
之后,调研组沿第二农场渠、暖泉渠对21座干渠直开口测控一体化闸门运行情况以及旧闸利用改造运行情况进行察看。在本次调研范围,测控一体化闸门的测箱为北京华水科技,系统集成分别是北京奥特美克科技公司和山西兴源科技公司,孔口尺寸主要为600-1200mm,其中还有“中国最大”之称的1600mm测箱测控一体化闸门。在测箱安装方式上,以集成前置式为主,也有后置式布置;在电源方式上,以太阳能供电为主,也有采用市电。
通过现场调研和交流,专家组看到测控一体化闸门进水侧水流不平稳、漩涡湍流普遍,一些还存在泥沙淤积现象,个别长时间不使用的闸门进水口已出现“淤死”状况;专家组还了解到,目前对测控一体化闸门测量水精度比对后,偏差≥5%的情况比较普遍,一些甚至达到20%左右。
为了应对测控一体化闸门现场存在的问题,唐徕渠管理处按照“系列技术标准”要求,开展了后置式测箱布置试验,取得了初步良好成效。学会专家还就闸门测控精度、测量比对方式、测箱安装位置、后期维护以及漩涡、淤积原因等与“系列技术标准”研发团队进行了交流。
最后,薛塞光表示加快宁夏生态灌区测控设施建设十分必要与紧迫,管理处与设备供应商要结合渠道特点,不断总结经验,做好测控设备优化比选,同时做好后期运行管理维护和水价改革的研究。宁夏水利学会也将继续做好技术服务,为党政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在加快宁夏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