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日报:沙坡头观察 | 一方碧水映蓝天
沙坡头观察 | 一方碧水映蓝天
中卫市沙坡头区以整治环境突出问题为重点,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严格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大空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力度,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空气质量逐步好转,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打好蓝天保卫战
过去,由于农村均采用煤炉取暖、做饭,煤炭消耗量巨大。沙坡头城区周边农户每年冬季消耗煤炭1500多吨,加之用秸秆和枯木残枝烧炕取暖,污染之大可想而知。
近年来,沙坡头区以“煤改气”为切入点,以政府补贴75%、农户出资25%的方式,优先从城区周围农村推进“煤改气”,用天然气壁挂炉所供的暖气和水热炕,代替火炉、火炕。目前,已有1680户农家告别煤炭和柴禾,用上干净卫生的天然气。
位于城市上风向的东园镇八字渠村,是2018年“煤改气”工程的试点村之一。
提起“煤改气”,村支书王红军赞赏有加:“原来生煤炭炉取暖时,新刷的白墙两年就熏得不像样子。现在用天然气取暖、做饭、烧炕,不仅干净,还暖和,人也轻省,不用天天提煤倒渣。”望着湛蓝的天空,王红军说:“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污染了。原来冬季每天早晚,村子里的烟雾呛得人不敢大口呼吸。如今空气清新,天蓝水净。”
与此同时,沙坡头区今年取缔各乡镇散煤销售点24个,建设8个清洁煤配送中心,辐射村庄105个。入冬以来,已为农村群众配送清洁煤1200多吨,有效减少了散煤对大气的污染。
在抓好散煤污染治理的同时,沙坡头区加快淘汰燃煤锅炉,已淘汰燃煤锅炉70台,其中36台改烧清洁能源,34台直接拆除;督促企业做好烟尘污染防治,在三元中泰、茂烨冶炼等13家铁合金、电石等生产企业共建成全封闭式料仓27个,总面积13.9万平方米;对排查出的187家“散乱污”企业,按规定进行整治,已完成整治181家;严格落实秸秆禁烧和禁牧封育“区、乡镇、村、队”四级巡查监管工作机制,进行不间断、无缝隙巡查,杜绝了焚烧秸秆、垃圾现象发生;加强企业污染源日常巡查,累计下发行政处罚书65份,罚款金额505.29万元。
堵疏结合治污流
沙坡头区河道沟渠纵横,多数水流自西北向东南汇入黄河,水流沿途经过城市、集镇、村庄,其间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大大小小9000多户养殖场,水污染点多面广,治理任务艰巨。
全长近20公里的三排水沟,蜿蜒流经文昌、东园等6乡镇22个村,在城乡接合部地段污水并流入沟,加上农村地段村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影响,给水体造成污染。今年,沙坡头区对三排水沟进行综合治理,对文昌镇、滨河镇6.3公里沟段,进行农田排水和城市污水分离,用管道将污水引入中卫市第一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在迎水桥镇和镇罗镇段6公里多沟段,进行沟底清淤,采用格浜、草桩砌护的办法对有缺损和塌陷的沟岸进行加固,拆除沟渠岸线两边的违章建筑物,在沿途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有效改善了水体质量。村民告诉记者:“原来三排水沟边上到处是乱倒的垃圾,污水横流,沟里经常漂着猫、狗等动物尸体。整治后沟岸整齐,水流干净,看起来也舒服了。”
沙坡头区开展“清河专项行动”,全面整治清理河(沟)道水域岸线乱建乱占、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四乱”行为,排查直接入河(沟)道生活排污口427个,取缔及规范整治生活排污口213个;排查河(沟)沿线畜禽养殖场55处,对20处排污养殖点进行整改,拆除柔远镇夹渠十二队俞鸿海、宝中奶牛养殖场两处。对第四排水沟文昌、柔远段黑臭水体等进行了清淤整治。开展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专项行动,对第一排水沟镇罗镇工业园区两处排放生活污水的排污口予以封堵。
实施第四排水沟文昌及柔远段沟道底泥清理及岸线整治,建设柔远集镇及冯庄村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将杨渠村及牛滩村生活污水接入市政管网。投资2831万元建设了沙坡头第四污水处理厂。目前,沙坡头区有21条重要河(沟)道落实了区级、镇乡级、村级三级河长责任制;38条河(沟)道落实了镇乡级、村级两级河长责任制。
面源治理保净土
蛋鸡和牲畜养殖是沙坡头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如何处理产生的粪污,减少污染,一直是当地政府寻求解决的问题。
2015年,夏华集团公司旗下的宁夏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8000多万元,在中卫建设对畜禽粪便进行加工转化的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项目。该项目设计生产能力为日处理粪污400吨,年产生物天然气330万立方米、沼液19.2万吨、沼渣1.8万吨。项目于2018年10月份投入运营以来,反映良好。
“令人烦忧的粪污问题终于解决了。”东园镇郭滩村村民张学忠常年养殖牲畜200多头,听到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回收加工粪污消息后,很快与企业签订了销售协议书。
镇罗镇凯歌村李新平养殖牲畜900多头,30立方米的集污池一周左右就满池。他说:“以前夏季还有附近村民来拉去浇菜园、上农田,冬季就成问题了。”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工生产后,李新平一下子轻松了,“现在一个电话,他们就来拉走了。每吨25元,既增加了收入,又保持了卫生,减少了污染,真是一举多得。”
为解决沙坡头区黄河以南地区养殖业面源污染问题,沙坡头区引进西安凯尔兰德公司,建设年产50万吨现代化有机肥厂,彻底解决宣和、永康等乡镇养殖业面源污染问题,同时为香山硒砂瓜、富硒苹果提供优质有机肥,提高特色农产品品质。
在全力推进畜禽粪资源化利用的同时,沙坡头区扎实开展“净土”行动,大力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最大限度回收残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在各乡镇建立定点残膜回收合作组织18个,回收网点20个。截至目前,已投入回收机具231台,回收残膜3240吨,回收面积38万亩。深入开展“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对所涉及的7处违建点位全部完成整治。对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反馈的涉及工业企业、有机肥加工、养殖污染等21批次35件转办件已全部办结。
2018年1月至11月,沙坡头区优良天数233天,达标率90%,同比增加7.4个百分点;城市水源地总体水质、黄河下河沿断面水质分别为Ⅲ类和Ⅱ类水质,均达到自治区考核目标。
“以克论净”扮靓美丽家园
2018年12月27日早上8时许,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何滩村村民朱生奇拿上扫把、簸箕来到他的“管段”,开始了一天的保洁工作。
他先来到1队居民区的两条主干道捡扫垃圾,接着来到3队、4队的9条巷道和几个路口打扫卫生。前一天夜里刮风,三家养羊户的草垛附近有被吹落的柴草,他重点清扫了这些地段。
CgsCHVw1Cr-ADUvoAAHSyu54_r4714.jpg
干净整洁的农村文化活动广场。
“前一段时间树木落叶时清扫量大。进入冬季,主要就是生活垃圾,再就是几家养殖户拉运牛羊粪时沿途撒落的垃圾。”老朱说。
下午,老朱沿着全长3公里多的“管段”巡查、巩固了两遍,对偶尔遇到的烟头、果皮一个也不放过,并将垃圾箱周围的散落物打扫得一尘不染。傍晚,老朱回头望了望干干净净的路面,才放心地回家去了。
记者在何滩村采访看到,村文化活动广场上人来人往,但地面无一纸屑杂物。主干道上每隔30米就有一个垃圾桶,每家每户院落里也都有临时盛炉灰及葱皮菜帮的垃圾袋。布置在主干道上的几个大宣传栏,醒目地写着“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讲究卫生人人有责”“播下好习惯收获好品格”等宣传标语。村支书冯永新介绍,村上将全长近12公里的4条主干道和21条巷道,分段指定给3名保洁员负责,做到干道、巷道和活动广场卫生保洁全覆盖,并建立了日巡查、周通报、月考核、季度评比的考核管理机制,以求实效。
“何滩村的保洁工作是沙坡头区以克论净工作的缩影。在朱生奇打扫卫生时,沙坡头区各乡镇共有500多清洁工在100多个村子同时作业。”沙坡头区交通建设局干部薛文政说。
沙坡头区将城市“以克论净”环卫保洁模式向农村和社区延伸,制定了“5个3”和“9个无”的工作标准。“5个3”即每天3次清扫、3次保洁,地表垃圾每百米不超过3处、停留时间不超过30分钟,路面尘土每平方米不超过30克。“9个无”,即无生活建筑垃圾、无树挂、无瓜果皮壳、无白色污染、无人畜粪便、无柴草堆放、无污泥积水、无乱占乱建、无拴养牲畜。
为保障这项惠民工作顺利推进,沙坡头区为各乡镇、行政村配备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员558名,实现自然村全覆盖。按照8公里的服务半径建设垃圾中转站12座、垃圾填埋场6座。按照3个中转站配备1辆钩臂车、230个垃圾桶配备1辆收集车、6户配备1个垃圾桶的标准,为各乡镇配备铁质垃圾桶17074个、大型铁质垃圾箱2138个以及环卫车辆772辆,实现了农村垃圾从收集、转运、统一处理的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
同时,沙坡头区打破农村环境卫生治理资金瓶颈,建立“财政配套、群众自筹、社会融资”多样化筹资方式,将农村环卫保洁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列支1000万元,主要用于保洁员工资支付和垃圾运转车的运行管理费用,确保垃圾收处常态化。另外,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实行差异化收费标准,每月向每户村民收取卫生保洁费3元、集镇商户每年每平方米收取卫生保洁费2.4元、企业每人每月收取1元,既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又保障了工作经费来源。(悠然)
编辑:李卫东
来源:宁夏日报时间:2019-01-09 08:5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