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建设塞上幸福河
3月的黄河上游滨河水系,冰雪渐融,河水回暖,成群的水鸟在水面嬉戏。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京星农牧场副场长、乡级河长程芳媛穿上志愿者标志性的红马甲,开始对银川滨河水系京星段进行巡河。
在宁夏,自治区总河长、副总河长率先垂范、带头履职,经常性开展督导调研,4300多名河湖长坚持一线巡河,及时解决问题,守护着塞上“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宁夏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着力建设安全河湖、生命河湖、幸福河湖。截至目前,黄河干流宁夏段连续8年保持Ⅱ类水质。
清水沟臭水变清水
水面波光粼粼,岸边树木萌芽,红蓝相间的塑胶跑道上不时出现市民跑步的身影,绿化公园、小广场、运动场传来孩童的嬉笑声……春暖花开的时节,吴忠市利通区清水沟呈现一幅诗意图景。
清水沟是黄河一级支流,全长27.27公里,控制流域面积307平方公里,是利通区的重要灌排河道,对当地农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关乎黄河利通区段水质是否达标。
近年来,利通区积极开展截污、活源、治堤、清淤整治,新建人工湿地、绿化美化等工程。同时,落实河湖长制,压实管护责任,严格水域岸线管控,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常态化规范化并保持动态清零。经过持续多年的综合整治,昔日的“臭水沟”彻底改变了容颜。
“清水沟周边,现在成为我们拍照、散步的好去处。”利通区市民马巧玲说。
葫芦河生态持续修复
早春时节,成群的候鸟在固原市西吉县葫芦河栖息戏水。随着葫芦河生态日益改善,候鸟种类逐年增加,为葫芦河增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我们要定期检查水生态、水质、鸟类栖息等情况以及河道基础设施的完好程度。”葫芦河下游西吉县兴隆镇区域河长王文宁,每半个月巡河一到两次。
葫芦河因河道狭窄多曲折、形似葫芦而得名,是黄河支流渭河上游第一大支流。
2017年以前,葫芦河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无节制的采砂加上缺乏防护措施的岸坡,导致矿坑遍布、河道缩窄,河道的行洪能力大幅度下降。沿岸企业以及居民的生产、生活污水对葫芦河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痛定思痛,2017年以来,西吉县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实施“一河一策”,推进葫芦河流域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非法行为,严控新污染源,创新治理手段,突出生态修复。同时,西吉县打通河湖管理“最后一公里”,各乡镇结合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各项任务,在各村设置巡查员、保洁员,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确保责任层层落实。目前,葫芦河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生态功能逐渐恢复。
清水沟变清,葫芦河变美,是宁夏一以贯之强化河湖长制、持续发力建设幸福河湖成效的缩影。截至目前,宁夏建成自治区级幸福河湖3个、市县级幸福河湖32个,渝河(隆德县段)入选水利部发布的2024年幸福河湖优秀案例。
时间:2025-03-12 来源:中国水利报
https://mp.weixin.qq.com/s/By-YyaN6nmzq7XzZOCh5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