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利宣传 > 政务信息 > 宁夏水利信息

​自治区水利厅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保障取得实效

来源: 自治区水利厅 作者: 日期: 2025-01-22 阅读量:

自治区水利厅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保障取得实效

  

2024年,自治区水利厅着眼破解城乡供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推进城乡供水现代水网体系和“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区建设,构建了城乡供水一体建设、规模发展、均等服务、全民受益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我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分别达98%、92%(全国为94%、65%),群众饮水满意度98%,位于全国前列,保障了730万城乡居民饮水无忧、产业发展用水无虞。

一是优化水网布局,强化供水保障。在已建工程基础上充分扩网、延网,分步连通已建、在建和拟建农村供水工程网,银川都市圈城乡东线、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工程相继建成通水,稳步推进农村供水管网、入户工程提标改造,着力解决老旧管网输水能力和蓄水池调蓄能力不足问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科学储备、合理谋划和精心组织小型引调水工程项目实施,有序推进盐池、中宁两县小型引调水工程建设,组织编制了《2025—2026年度小型引调水工程项目实施方案》,8个县(区)被确定为实施对象。编制完成《宁夏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经自治区政府批复同意印发全区执行,计划到2035年投资98.1亿元,实施供水项目233项,推动全区农村供水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是强化县域统管,促进饮水安全。开展县域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建设,依托骨干供水企业,强化农村供水专业化管理,扎实做好水源保护、水厂运行、水质净化和水质检测监测等日常管理工作,5个县(区)达到水利部2024年度县域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县申报条件,3个县(区)纳入水利部县域统管典型案例。全面启动宁夏城乡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通过新建水源工程、实施水源置换、水厂提升改造、完善净化消毒工艺、强化水质检测监测等一系列工程措施,有效提升供水水质。将143座水厂(集中供水站)出厂水和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末梢水全面纳入水质抽检范围,及时妥善处置饮用水安全隐患。

三是深化数字赋能,提升管理效能。持续推进“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省(区)建设,加快实施城乡供水全流程全环节数字化提升改造,“互联网+城乡供水”项目5项技术规范纳入自治区地方标准体系。固原市5县(区)深化系统集成运营,海原县、盐池县、大武口区、灵武市、红寺堡区、青铜峡市加快项目实施。强化政策指导,着力推动特许经营新机制下“互联网+城乡供水”项目实施,盐池县、灵武市先行探索创新模式,积累了经验。全区“互联网+城乡供水”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71亿元,接入数字化设备45万余台,示范省(区)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四是固化管理机制,保障工程效益。强化农村供水保障应急管理和问题动态清零机制落实,持续加强脱贫县(区)和供水条件薄弱地区饮水状况监测,将饮水安全问题解决在乡镇、隐患消除在萌芽,连续近3年在水利部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实现“零投诉”。加强城乡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已有2处工程被水利部命名为标准化农村供水工程。认真落实自治区年度民生实事,共投入5182万元实施农村供水维修养护工程95处,受益人口84.7万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健全完善农村供水问题快速响应机制,共解决供水投诉及舆情问题41件,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着落”。组织开展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和应急保障预案编制工作,保障了工程效益发挥。加强供水应急保障,有效应对春夏之交部分地区严峻旱情给农村供水带来的影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