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利宣传 > 媒体聚焦

宁报视点|“七下八上”关键期,宁夏如何做好防汛工作? 满弓紧弦护安澜

来源: 自治区水利厅 作者: 日期: 2024-08-05 阅读量: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各地各部门全面加强预防工作,坚持关口前移,压实工作责任,完善应急预案,筑牢防灾减灾防线,确保河湖安澜、群众安全、社会安定。

    应急管理:以雨为令 闻汛而动

    7月29日,记者从自治区应急管理厅了解到,地处西北内陆的宁夏,尽管全年降水量相对偏少,但其中约70%的降水却以暴雨的形式集中在7月至9月,这一时期暴雨洪水突发性强、起洪迅速,不仅严峻考验着自然环境的承载力,也对防洪工程和应急救援体系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这一挑战,宁夏防汛工作将重点聚焦贺兰山东麓、罗山、六盘山的山洪,以及黄河干流的洪水防御。日前,宁夏中南部出现了强降雨过程,全区各地以雨为令、闻汛而动,有力有效应对本轮强降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宁夏洪涝主要特点是河洪与山洪并存、季节变化明显、时空分布不均、受地形影响明显表现为历时短、强度大等。”自治区应急管理厅防汛抗旱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黄河干流及支流洪水是宁夏河洪的主要来源,黄河洪水主要集中在7月、8月、9月。2000年以来,黄河宁夏段出现过4次较大洪水,得益于黄河宁夏段防洪工程体系较为完备,洪水防御组织到位,未发生过较大险情和灾情。同时,从历年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地区的次数来看,宁夏南部明显多于北部。此外,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宁夏局地短临暴雨发生概率大,监测预报预警困难,突发性特点明显,降雨过程一般历时较短,但小时雨强大,局地短时暴雨洪水造成的危害较大。


国家消防救援局宁夏机动队伍指战员演练舟艇救援。(图片由国家消防救援局宁夏机动队伍提供)


    记者了解到,宁夏汛期山洪地质灾害特点明显,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为此,宁夏采取了多项措施。在硬件设施上,宁夏积极推进贺兰山东麓防洪工程和黄河宁夏段防洪治理三期工程,并实施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淤地坝改造工程,显著增强了抗洪能力。“目前,宁夏已初步建立了‘上拦、中滞、下泄’的防洪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了贺兰山东麓和中南部地区防洪工程体系,显著提升了区域防洪减灾能力。”该负责人说。

    在软件配置方面,宁夏构建了防汛抗旱指挥、责任与预案三大体系,以及省级防汛抗旱工作机制。这一体系确保了自治区、市、县(区)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之间的上下对应、部门间的联动协作,形成了权责明确、权威高效、统一组织领导的防汛抗旱组织指挥架构。此外,还明确了各行业主管部门在水旱灾害防范中的具体职责,包括监测预报、预警发布、会商研判、临灾“叫应”、转移避险、响应启动、指挥调度、抢险救援、险情处置、隐患排查、信息报送等主要工作和关键环节,形成了覆盖全区的防灾减灾救灾责任链条和防汛应急处置体系。

    每年汛期前,宁夏都会从应急、气象、水利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建自治区防汛抗旱工作专班,专职应对水旱灾害防范工作,建立风险研判、预报预警、督促指导等工作机制。同时,宁夏建立了多部门联合会商研判机制,“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每逢发生暴雨等重大天气过程,实时组织开展防汛会商研判,明确主要降雨区,提出防范重点和防御措施,并督导落实。建立了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将大范围、高强度、致灾性强降雨预警信息纳入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实现了暴雨预警和响应启动高效联动。宁夏还通过组建省级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和推进信息化建设应用,持续提升全区防汛救灾综合能力,这些举措为宁夏洪涝地质灾害的“防、减、救”工作构筑了坚实防线。

    自然资源:多举措防范应对地质灾害

    7月22日8时至7月24日8时,宁夏出现全区性降雨,主要降雨集中在中南部地区。对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第一时间部署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检查指导全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派驻专家深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线指导防灾工作,并通过视频调度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和群测群防人员开展雨前排查、雨中巡查和雨后核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管理处负责人李浩源介绍,宁夏自然资源部门迅速组织11个地质灾害应急分队和58位专家,按照划定片区提前进驻西吉县、泾源县、隆德县、海原县等部分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一线,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地段、重点部分隐患巡查排查力度,并对巡查排查中发现的隐患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另外,由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会同各市、县(区)自然资源部门抽调骨干力量,按照排查技术要求,查清查明隐患风险现状、分析研判发展趋势、提出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并联合分片包抓单位全面查清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和现状,分类分级、逐点逐项制定防范措施,分级分区压实防灾责任。


今年5月,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在西吉县兴平乡韩垴村开展2024年度全区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演练。图为正在抢修基础设施。(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同时,宁夏自然资源部门强化与气象部门联席会商,实时监测雨情雨量,细化气象风险区域,第一时间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联合自治区气象局先后于7月22日16时、7月24日0时50分两次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二级预警(橙色预警)。预警信息发布后,各级自然资源部门第一时间响应,组织应急调查分队和群测群防人员密切监测隐患点变化趋势,针对可能出现的灾险情,联合相关部门和乡镇,按照防灾预案和避险方案,有序转移受威胁群众。

    李浩源说,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要求各级自然资源部门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实时掌握雨情分布、预警信息发布及灾险情发生情况,做好地质灾害信息汇总和上传下达等有关工作,第一时间上报相关信息,科学合理有序调度,切实做到“有情必报、反应迅速、处置果断”,并加大对责任人在岗到位情况抽查检查,及时调度、安排部署推进地灾防治各项工作,指导基层切实做好应急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气象:防范灾害性天气不松劲

    7月26日,记者从自治区气象局获悉,受多个因素综合影响,今年入夏以来,全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宁夏气候也较为异常,人们普遍感受是天气很热,有“火炉”的感觉,降雨则是“苦乐不均”。

    宁夏气候中心首席专家王素艳告诉记者,今年6月1日至7月25日,宁夏各地气温均偏高,全区平均气温22.2℃,较常年同期偏高0.7℃,较2023年同期偏低0.3℃,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9高值。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的高温日数多,全区平均高温日数3.5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9天,较2023年同期偏少0.3天,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7多值。宁夏中北部各地高温日数则在1天至9天,均较常年同期偏多,大部地区为1961年以来同期前10多值,其中,银川市区、贺兰县、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平罗县、中宁县高温日数达7天至9天,银川市区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宁夏全区日最高气温最大值出现在中宁县,为38.5℃,为1961年以来本站第六高值。


国家消防救援局宁夏机动队伍开展抗洪抢险救援演练。图为指战员们向被救人员抛投救生圈。(图片由国家消防救援局宁夏机动队伍提供)


    宁夏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但今年入夏以来,宁夏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大部地区降水偏少6%至61%,固原市原州区偏少最多,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9少值,尤其7月偏少明显,原州区及以北较常年同期偏少四成至九成,其中引黄灌区各地及盐池县降水量不足10毫米。夏季以来中南部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泾源偏多1倍多,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4多值,尤其7月22日至24日,宁夏南部山区出现罕见暴雨过程,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多地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其中泾源县泾河源镇林管局过程降水量多达215.8毫米,位列宁夏全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6位。

    王素艳说,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受其影响,宁夏近年来高温事件、极端降水事件也是增多增强,破纪录事件频繁发生,风险增大;而且沙尘天气有所增多(以输入型为主),今年7月份出现沙尘暴过程,这也是近20年来所罕见。

    今年夏季全国出现了异常的大范围高温、暴雨洪涝、强对流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目前宁夏中北部高温持续,虽然前期降水偏少,但仍不可放松警惕,需增强防范极端降水、强对流等突发灾害性天气的意识。

    交通:强化汛期公路隐患排查

    7月26日,记者从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获悉,汛期,宁夏在前期隐患排查整治的基础上,再次组织对全区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实施重大风险点排查,并建立“小雨关注、中雨巡查、大雨值守、暴雨管控”机制,对短时间强降雨量超过20毫米/小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汛期,宁夏将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整治,防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重大灾害风险。加强南部地区路段的安全巡查,重点关注易受洪水侵蚀、掏蚀的黄土地区,造成临河、临崖段路基的下坡脚破坏,易发生公路整体垮塌等现象。防范路基滑坡风险,重点巡查下边坡冲刷及坡脚渗水、坡顶开裂等情况,尤其是发生过历史滑坡路段,半填半挖路段。排查可能形成威胁桥台安全的临空边坡,河流冲沟在洪水期间对浅基础造成掏蚀、对桩基础造成冲蚀、对岸坎造成冲刷,易产生临空边坡引发的隐患。及时巡查和处理暴雨对边坡坡面防护和截排水措施的冲刷和破坏,防止进一步发展。及时巡查和防范汛期地质灾害,尤其是宁夏中南部山区多泥质岩地区,在暴雨浸润后,会加速风化及软化,易形成后期的崩塌、碎落等。此外,全区交通运输部门还将加强巡查防止泥石流复发,暴雨对泥石流沟内的松散堆积物造成浸水软化,有复发风险的,要加强洪水、高含沙水流及泥石流的巡查。


雨后交通部门及时处置路面风险。(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建工程项目将紧盯深基坑、隧道、高填深挖路基、桩基等危险性较大工程及部位,以及施工驻地和易受自然灾害威胁的施工场所,严防路基滑坡、塌陷沉降、山体崩塌、洪水及泥石流冲刷等安全风险,有效处置防排水设施损坏、边坡防护水毁、积水积涝等安全隐患。宁夏交投集团在全区高速公路配置24支防汛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切实保障能够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交通部门对公路进行隐患排查整治。(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严格落实恶劣天气船舶、渡口停航措施,确保水运安全。排查跨越河流、沟壑的重点桥梁共计72座,确保桥梁排水畅通、运行情况良好。公路管养单位做好公路基础设施检查养护和抢通保通工作,利用高科技和信息化等手段,加强汛前、汛期、暴雨时段巡查,及时处置隐患,确保排洪泄洪设施畅通。

    农业生产:千方百计防范和减轻灾害影响

    7月29日,记者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获悉,当前,宁夏进入玉米、水稻、马铃薯等秋粮作物生长关键期。面对持续高温天气、灌溉供水高峰和“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的多重挑战,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始终绷紧农业防汛这根弦,克服麻痹大意,抓好生产发展、产销衔接、流通运输、市场调控、质量安全等工作,提前部署防范措施,包括加固农田基础设施,疏通排水系统,确保农田排水畅通,减少积水对作物的影响,千方百计防范和减轻灾害影响,确保蔬菜生产稳定、供应充足。

    汛期来临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迅速派出专家组,奔赴各市、县(区)指导农业技术。同时,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早预测预判强降雨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早做好防范技术、物资等各项准备,做好汛期前预防工作。地势低洼易涝地区,做好排水预案,防止发生农田大面积内涝。完善畅通排水系统,做好灌排设施加固防护,指导农户及时应对农田渍涝和作物倒伏风险,抢抓降水间歇期积极排涝降渍,促进作物恢复生长,做好畜禽老旧圈舍加固。

    与此同时,全区重点做好畜牧业和渔业安全、涉农人员密集场所(扶贫车间、种植养殖园区、供港蔬菜基地、休闲农业、涉农企业、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田间学校)用电安全、消防安全、农机安全等。特别是在建工程和项目(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人居环境整治)施工过程中蓄水池安全、休闲垂钓水域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沼气池安全和涉农培训场所安全,保障农事生产正常进行。


    来源:宁夏日报    2024-07-31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8290581730030232264&item_id=8290581730030232264&cdn=https%3A%2F%2Fregion-ningxia-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