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利宣传 > 媒体聚焦

同心县建设65.9万亩节水灌溉区 农田“解渴”又增效

来源: 宁夏日报 作者: 李昊斌 哈玲 日期: 2024-07-29 阅读量:

7月盛夏,烈日炎炎。站在同心县丁塘镇的田边望去,绿油油的玉米已经长出一人多高。高温炙烤大地,但连片的玉米地却吸收着充足的水分,细细看去,联排铺设的黑色滴灌管,将一滴滴清水和养料均匀地送到作物根下,实现精准滴灌,精准施肥,达到了节水又增效的目的。

集中连片的玉米地。

“咱们的农田灌溉只能依靠黄河水,而同心县的农业用水指标是每亩237方,按照传统的灌溉方式,咱们这点水是不能充分满足灌溉需求的,农业灌溉用水矛盾突出,缺水导致很多农田因为满足不了灌溉而造成大面积的减产。”同心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中心主任杨立文告诉记者。

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年均降雨量仅为273毫米。在这片土地上,现有耕地147.9万亩,其中水浇地占据50.2万亩。过去,这里的农田地块分散,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无法满足其用水需求。为了打破农业过度依赖自然的局面,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难题,同心县在全区“四水四定”的背景下提出了“西节东用、全域节水”的发展策略。到今年6月,全县已经成功建设了65.9万亩的节水灌溉区域,其中38.5万亩位于扬黄灌溉区,另有27.4万亩原本干旱的土地得到了改造,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工人正打开水肥一体化设备阀门。

为了进一步提升节水灌溉的效果,今年年初,同心县还引进了先进的滴灌技术和人才,致力于推进节水灌溉设施的建设,并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的高效应用。

“我们前期考察了解到同心县高效节水设施做得非常完善,所以今年我们就在丁塘镇流转了4.5万亩土地试点。”扬凌节水农业公司负责人韩兵帅介绍,我们通过采用宽窄行种植方法和小流量滴灌以及水肥一体化控制,采取精准施肥、生物化除虫等措施,以极少水量带入充足肥料,目前已将灌水周期缩短到10天内。

智能监测系统。

产业发展到哪里,水就送到哪里,工程配套到哪里,针对中部干旱带干旱少雨、生态脆弱、供水能力不足的实际。同心县通过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农艺措施,既减少了劳动力投入,提高了化肥利用率,还达到了节水增效、水肥直供、丰产增收的效果,成为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的典范。以同心县河西镇上河湾村为例,从去年建成高效节水农业以来,通过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措施,每亩地增产达到70到100公斤。

“起初高效节水设施需要人工开关阀门,今年我们加大了智慧农业自动化水肥一体化系统建设,结合田间气象、土壤墒情数据、自动化设备状态在线实时监测,集成灌溉管理和灌溉施肥决策等功能,实现田间一张图数字化管理。”杨立文说,未来,坐在家里一部手机操控一片田将成为现实。(宁夏日报记者 李昊斌 哈玲)




时间:2024-07-26      来源:宁夏日报

https://www.nxnews.net/ds/wzpd/wzpdwzcy/202407/t20240726_9578202.htm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