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利宣传 > 媒体聚焦

上线“水管家” 告别“大漫灌” 闽宁镇玉海村沙地“慧”喝水

来源: 新消息报 作者: 安小霞/文 韩胜利/图 日期: 2024-07-24 阅读量:

盛夏的玉海村,郁郁葱葱。


“水管家”穿梭在田间查看庄稼长势。

有了滴灌技术,果园的产量和质量都提高了。

水就是通过这些滴灌带送到农作物根部的。

苏文科检查设备。

大地最震撼的力量,是万物生长。

盛夏时节,闽宁镇玉海村7000多亩农作物正在茁壮成长。它们,不仅是玉海村的骄傲,也是村民们收入的重要来源。不同的是,随着现代高效节水农业项目的应用,今年,村民们的口袋将比往年更加充实。

60岁的苏文科是村里的“水管家”,他手机里有一款App,藏着7000多亩沙地节水增效的秘密。

手机点一点,沙地喝饱水

这几天,田埂交错的玉海村就像活在一幅丰收的图画里。风起时,玉米叶发出沙沙的响声,粗壮有力的玉米秆顶着玉米棒子,饱满得几乎要撑破“外衣”;紧挨着的香芹地,叶片翠绿欲滴,茎秆挺拔,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圆润的西瓜躺在藤蔓之间,努力地蓄积着糖分……

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玉海村是典型的移民村,全村有7000多亩沙质土地。众所周知,沙质土地保水能力相对较弱,那么要“喂饱”这么多沙地,得耗费多少水?然而,玉海村并不发愁,不是因为这里水多,而是因为这里浇地很“智慧”。

纵使三伏天骄阳似火,玉海村9组的玉米地里,根部土壤却是湿润的。纵向排列的滴灌带有指头粗细,如同一条条蜿蜒的银蛇,静静地穿行于每一行玉米之间。

作为村里的“水管家”,苏文科6点就打开手机上专用的滴灌系统管理应用程序,轻轻点几下,远程控制滴灌系统的开关就打开了,“这就好比打开了水龙头,滴灌通过主管网把水送到田间地头,再通过滴灌带将水送到农作物根部,这不仅较大水漫灌节约三分之一左右的水资源,还能增加灌溉频率。”别看苏文科是个大老粗,但对这款应用程序摸索得很通透。

“我这个应用程序与滴灌系统中的传感器和控制器连接,只要有网络,所有设备都能正确连接并同步。我可以通过应用程序设置灌溉计划,包括灌溉时间、频率、持续时间和水量。当然,系统也可根据植物的生长阶段和土壤湿度自动调整灌溉计划。”

看着手机上的滴灌系统运行正常,苏文科又来到滴灌泵房,正在工作的3台水泵嗡嗡作响,苏文科在泵房可以根据地块大小调节水压。

“以前大水漫灌的时候,一家一户轮着来,有时候水和肥料会浪费在没有种植作物的地方;现在,地里压上了滴灌带,在家等着就行了,而且只有种植玉米的地方才能得到水分和肥料,其他地方连草都长不出来。”苏文科感慨道,大水漫灌只能灌溉10次左右,现在有了智能化节水灌溉系统,滴灌能浇20多次,效率更高,“真是天壤之别!”

调种植结构,腰包更鼓了

解决了水的问题,其他问题就好办了,比如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

20多年来,玉米一直是玉海村村民的主导作物。

李金泉是玉海村9组村民,20多年前刚搬到这里时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时候,这片土地还是一片沙地,风一吹,沙子满天飞。我们那时候想,这地方怎么能种得出庄稼呢?后来,把从西吉老家带来的玉米籽种上,没想到,灌上黄河水,长势喜人。再加上收入稳定,慢慢地,种玉米的人越来越多了。”

去年,玉海村将2000多亩玉米地改种了。因为2022年村里来了位“90后”村支书李小龙。面对玉海村长期依赖传统农作物玉米种植的现状,李小龙认为,虽然收入稳定,但收益有限,土地的潜力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

“2022年春耕前,我带着村干部轮流给村民做工作,希望能改变传统的玉米种植模式,增加经济作物,但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20多年的村民来说,他们心里没底。”李小龙说,当时,村民们对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有顾虑,担心新作物的销路和种植风险。

深深理解村民们的担忧,李小龙便联合驻村干部,精心选择适合沙质土壤种植的品种,又组织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党员和种植大户,带头种植大葱、香芹、萝卜、西红柿、圆生菜等经济作物。同时,他们还积极联系市场,确保这些作物能够顺利销售。

丰收季节,李小龙给大伙儿算了笔账,2023年经济收入状况显示:5000亩玉米×1500元/亩=750万元,2000亩经济作物×2500元/亩=500万元

一对比,村民们就看到了奔头。他们从观望者变成了参与者,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经济作物的种植中。如今,玉海村7000多亩的田野上,不仅种满了玉米,还建了大棚,种了大葱、香芹、萝卜、桃子等经济作物。这些作物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餐桌,也鼓了村民们的腰包。

念好节水经,用活每滴水

对于农作物,水可是篇大文章。“水管家”苏文科深有体会。

20年前,苏文科“追”着黄河水,从西吉县将台堡镇自发移民到闽宁镇玉海村。光阴流转,如今他已在这片新的土地上扎根。

“老家雨水多的时候,每亩玉米最多能打1500斤,天旱的时候就更少。在玉海村,整个种植期都能灌上黄河水,每亩地能打1800斤到2000斤。去年,村里装上了节水灌溉系统,沙地实现高效灌溉,我每亩玉米还能再增收200斤。”

2022年11月,永宁县农业农村局在玉海村开始实施现代高效节水农业项目,去年5月完工投用。“项目覆盖全村土地,经过一年使用,节水100万立方米,节肥一半,经济效益非常明显。”李小龙说。

技术的进步为农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玉海村只是永宁县念好节水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永宁县深化用水权改革,聚焦重点领域,实施项目带动,严格执行自治区下达的年度调度计划和“四水四定”实施方案,以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倒逼产业高效发展,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喷灌、滴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2023年以来,先后实施望远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闽宁镇玉海村7100亩现代高效节水农业项目、闽宁镇原隆村酿酒葡萄种植基地高效节水农业项目、胜利乡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全县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0余万亩。(记者 安小霞/文 韩胜利/图)




时间:2024-07-23     来源:新消息报

https://www.nxnews.net/nxrbzk/nxgs/202407/t20240723_9563692.htm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