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黄河安澜 幸福塞上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曾经黄沙裸露、洪水侵蚀的黄河古城湾段,如今草木威莲,绿树成荫。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浇灌塞上山川的“生命河”。宁夏回族自治区持续开展黄河综合治理以来,历经沧桑的黄河人家如今和幸福撞个满怀。
因水而美 向水而强
蓝天白云下,贺兰山、牛首山隔河相望,黄河宛如金色的丝巾从这里蜿蜒而过。青铜峡拦河大坝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已融入这一方土地,如同一扇巨大的闸门,镶嵌在两山之间,把汹涌的黄河水拦截于此。
青铜峡水电站是我国目前唯一的闸墩式水电站,其以灌溉与发电为主,兼具防洪、防凌及工业用水保障等综合功能。1958年8月26日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拦河大坝正式开工建设,成为我国建设三门峡水电站之后,兴建的第二座黄河水电站。1967年12月26日,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第一台水轮发电机组投产发电。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结束了宁夏平原2000多年来无坝引水灌溉的历史,降低了黄河宁蒙河段冰凌的危害。如今,宁夏拥有引黄干渠25条,总灌溉面积达到828 万亩,成为全国稳产高产的商品粮基地。
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列为新开工建设的十大工程之一此项工程控制灌溉面积5.85 万公顷,水库总库容2600万立方米,总装机容量 12.04 万千瓦,年发电量6.06亿千瓦时,年节水 1.66亿立方米。
半个多世纪以来,与青铜峡、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一样,一个个民生水利工程成为“天下黄河富宁夏”和“塞上江南”美誉的缔造者,不断实现塞上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宁夏因水而美、向水而强。
筑起塞上平安“生命线
历史上多次决口的梅家湾险工段,位于青铜峡水利枢纽下游10公里处,由于河道主流冲刷,形成较大弯道,河岸坍塌,滑坡严重。
“一旦洪水来袭,堤坝决口,不但危及秦渠安全而且会直人吴忠城区。”吴忠市水务局总工程师马学林说,这里是黄河宁夏段防汛的薄弱点之一,也是吴忠市黄河治理建设的重点所在。
黄河堤防主要由堤防和坝垛、护岸构成,梅家湾河段建了25座控导性水利工程。险工段改造加固后,经受住了2018年、2019年汛期的巨大考验。2018年7月,黄河持续高水位运行达74天,瞬时最大洪峰流量达 3570立方米每秒,洪峰量值之大、洪水历时之长均创1981 年以来之最。
黄河因洪水灾害频发、凌汛灾害突出、河道淤积游荡,严重威胁沿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1998年以来,宁夏按照“集中资金,集中力量,集中治理”的思路,历经20 多年接续奋斗,完成了黄河宁夏段一期、二期防洪工程。
据了解,宁夏累计投入资金 70亿元,建成黄河标准化堤防416公里,治理河湾84处,新建、加固坝垛1438道,护岸工程120公里,治理长度230公里,营造黄河护岸林 202万株,归顺了河道流路,控制了河势摆动,将区段防洪标准从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20~50年一遇,初步完善了宁夏河段防洪工程体系。
撑起“黄河金岸”生态脊梁
“黄河二期防洪工程一年完成三年建设任务,工程建设战线之长、动用土方之多、投资强度之大、速度之快、标准之高,在自治区水利建设史上都是空前的,创立了堤防建设的“宁夏模式’,撑起了“黄河金岸’的脊梁。”宁夏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中心负责人说。
自古以来,黄河水滋养着宁夏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如今塞上儿女正以实际行动回报母亲河。宁夏着力统筹推进两岸堤防、河道控导、滩区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黄河宁夏段水质已连续 6年保持Ⅱ类。
为加快推进黄河大保护大治理,奋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宁夏水利厅编制了《黄河宁夏段生态保护治理规划》,按照“一河双线三带四区”进行空间划分和规划布局,分区分类保护治理。工程规划总投资531.6亿元,对黄河宁夏段397公里河道水域、滩涂湿地、堤防及堤防外围100米区域,实施堤防达标工程、河道整治工程、环境治理工程、生态绿化工程、道路交通工程、文化建设工程、智慧黄河工程等七大工程21个项目。与此同时,宁夏通过实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确保黄河宁夏段“大堤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把黄河打造成为安澜黄河、健康黄河、宜居黄河、文化黄河、智慧黄河、惠民黄河“六位一体”的幸福河。
2023年年初,宁夏的4项工程光荣入选“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其中青铜峡水利权纽工程入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项目,黄河宁蒙河段二期防洪治理工程入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项目。保护黄河是宁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水利部门将继续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现董河长治久安。(记者 孟砚岷)
时间:2023-10-24 来源:中国水利报
http://www.chinawater.com.cn/s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