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利宣传 > 媒体聚焦

宁夏守住水土根脉 打造绿色宝地

来源: 中国水利报 作者: 孟砚岷 日期: 2023-10-23 阅读量:

深秋,地处六盘山深处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降德县,草木葳蕤,山清水秀。

谁能想到,曾经的隆德县“十年九旱”,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通过实施国土增绿、林业曾效、林农增收,隆德县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变。

隆德县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宁夏水土保持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宁夏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持续推动水土保持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宝地,奋力筑牢祖国西部生态屏障。

从“黄”到“绿”的蝶变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抬脚不见踪。”这是20 世纪90年代宁夏盐池县生态恶劣和脆弱的真实写照。当时,盐池县植被面积占比仅为13%,年均扬沙天气近百天。

决心要治风沙、护新绿的盐池县,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不断提升水土保持治理成效。累计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113个,建设基本农田4.27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29.29 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9.84%。

如今,红柳摇曳、泥土芬芳、瓜果飘香,“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美景在盐池县不断展现。

提及村里的变化,盐池县刘窑头村村民刘廷贵打开了话匣子:“过去村里一眼望去全是沙子,现在满眼是绿色,就像世外桃源一样。

宁夏地处黄河上游,是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的重要区域。1990年宁夏第一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显示,全区水土流失面积约 3.89 万平方公里,除引黄灌区外,水土流失遍布全区,且程度严重、危害性强,而宁夏中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是全区最严重的地区。

多年来,宁夏坚持把水土流失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水土流失治理目标责任制,坚持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荒、治沙“六结合”,全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2.46万平方公里,年入黄泥沙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1亿吨减少到2000多万吨,实现了面积由“增”到“减”强度由“高”到“低”的历史性转变,塞上山川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巨变。

山绿与民富同频共振

层层叠叠的梯田相互交错,群莺乱飞、窑洞联排错落。

“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后,村里植被覆盖面积连年倍增,我们在打造绿水青山中找到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产业,老百姓的生活也变得更富足,人均年收入3万元左右。”宁夏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党支部副书记焦建鹏介绍说。

西吉县在推动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的同时,统筹山绿与民富,依托红色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创新“水利+红色旅游”“水利+乡土文化”等“多轮驱动”的模式,通过修田建坝、绿化村道栽植经果林等措施打造绿色生态景观,多维赋能乡村旅游,其中毛家沟村入选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龙王坝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实现了水土流失治理和农民增收双赢。

探索推行农村土地统一经营与农民分项获利、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统一建设与分业配套、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统一组织与分工协作的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三统三分”机制,充分利用库坝、梯田等水保工程,打造了偏城北庄、火石寨沙岗等12个蔬菜产业示范基地,面积达4.3万亩;通过“低水高用“高效节水灌溉”等措施,实现了旱地变水地,走出了一条水资源高效利用、农业提质增效的新路径。

西吉县水务局负责人介绍:“水利搭台,聚合农业农村、乡村振兴、自然资源、文化旅游等力量,县里成功拓宽融资渠道,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打造出水土保持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西吉。

彭阳县是黄土高原地区乃至全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典范。如今,该县以小流域综合治理推动生态建设提质增效,观花赏景,养蜂种果,延长生态产业链,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宁夏不断创新治理理念,坚持水土保持与文化旅游、特色产业统筹发展,建设生态经济型小流域,做起了以龙王坝、金鸡坪为代表的乡村游,进一步夯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基础。累计超过55万名贫困群众从中受益,增收约7.5亿元。南部水源涵养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5年增长70.7%,实现了山绿与民富双赢。

绘就塞上生态新画卷

金秋十月,六盘山天高云淡,青山含黛。“山顶环林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山底沟坝穿靴子”的小流域治理工程,做到了“洪水不下山、泥沙不出沟、暴雨不成灾”,宁夏固原市水土保持率达到80.08%,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

宁夏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截至8月底,宁夏2023 年新建的43 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已开工37项,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04平方公里,建设水平梯田9.5万亩。2023年,宁夏争取国家水土保持项目资金支持,已落实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Ⅲ类水保持工程中央投资约3.11亿元,较2022年增长15%。

2023年9月,宁夏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着眼宁夏生态文明建设和先行区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分别提出了2025年、2027 年、2035年全区水土保持率的目标值,围绕筑牢预防保护防线、依法严格监督管理、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着力提升管理能力4个方面,明确了强化水土流失源头防控、强化部门协同监管、推进小流域多元化系统治理、创新水土保持与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工程建管机制等16项重点任务。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负责人说:“我们要牢牢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强化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高效推动水土保持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全面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新宁夏。”(记者 孟砚岷)

时间:2023-10-21    来源:中国水利报

http://www.chinawater.com.cn/slb/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