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利宣传 > 媒体聚焦

一渠黄河水,在两难间流淌!“紫色梦想”这样被稳稳守护

来源: 宁夏日报客户端 作者: 裴云云 日期: 2023-09-09 阅读量:

夕阳晚照葡萄园。

9月6日10时40分,西干渠进水闸落闸,按计划准时停灌。

11时40分,青铜峡甘城子扬水灌域4万多亩的酿酒葡萄依然从容吮吸着转色成熟前的最后一水——白露水。

民间说,“白露下葡萄,秋分打红枣”,白露时节的葡萄最香甜。“贺兰山东麓的葡萄灌溉讲究‘两早一晚’,‘两早’一指4月初萌芽期,可保嫩芽免受霜冻侵袭,另一早为5月花前水,这‘一晚’的水直接影响了酿酒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皇蔻酒庄总经理方亮介绍。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

西干渠灌区有两大支柱作物,占比60%的玉米和34万亩的酿酒葡萄。与水稻、玉米等主要秋作物在八月下旬即可陆续结束灌溉迎来收获不同,葡萄“白露水”灌溉需在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期间完成。

一渠黄河水犯了两难——既要确保粮食安全需及时停灌,又要确保自治区特色产业葡萄酒的重要原料丰产,不能停水。

“停灌不停水,每一片地都不能落下”。为保证贺兰山东麓葡萄用水无忧,西干渠管理处决定充分利用节制闸的拦蓄功能,将小流量的渠水拦蓄抬高水位,实现扬水泵站和高地引水,蓄满140多个蓄水池,待夏秋灌停水之后,葡萄用水之时,再将这存量水输送到田间,守护“紫色梦想”。

累累果实压枝头。

“目前,滚钟口水库已蓄水1064.27万立方米,其他池子共蓄水8623.81万立方米。即便是十月份采摘的葡萄,也能灌上最后一轮水。”西干渠管理处灌溉管理科负责人马军说。

精准灌溉,就是要将水灌在作物的“心坎上”,作为管水工作者,要根据灌域作物用水需求和气温、墒情等综合因素,摸清各类作物的生长规律,服务灌区才能做到了然于胸。“我们各管理所的打理的小菜园、玉米地就成了掌握作物灌溉的实验阵地。”西干渠管理处处长田成龙介绍,宁夏引黄古灌区能够延续发展2000多年,灌区人民总结的灌溉智慧至今都在发挥光芒。“每条渠道专门管水的人叫‘水手’,为了解决其生计问题,亦掌握作物灌水规律,政府部门会划分其一些土地种植,是为水田制度。”1978年,西干渠在灌区开展作物灌溉试验,为灌区农业用水和配水假话的编制提供依据,小麦“头水早、二水控,巧灌散水”的灌水技术还在全区推广。葡萄滴灌则根据生长5个生长关键期,按一旬一灌,制定了精准灌溉量。

已经弯腰的稻穗。

实际上,今年黄河来水减少,西干渠分配水指标较往年偏低13.99%,6至8月,灌区无有效降水;8月10日下午贺兰山银川沿山段遭遇强降雨,累计降水量达到84毫米,原本增加流量的西干渠,为防汛及时减水,承接了贺兰山大沟拦洪库260多万立方米洪水,守护了银川市及贺兰山沿线群众和农作物的安澜。

这个夏秋灌,因为精确配水、精准输水、按需供水,上下配合、有序处置山洪,西干渠灌区同样的地,浇灌出不变的良田似锦、物阜民丰,紫色梦想“醉心”绽放。(宁夏日报记者 裴云云 图片由西干渠管理处提供)




时间:2023-09-08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http://www.nxnews.net/zt/2020/xsss/wztt/202309/t20230908_8447447.htm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