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限度管好用好有限的水资源
——宁夏回族自治区探索水权交易机制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纪实
今年4月27日,全国首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水权网上交易顺利成交。该宗水权交易是受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人民政府委托,以网上挂牌的方式转让区域水权。宁夏宁东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成功竞得永宁县2000万立方米/年农业节水收储水权指标,转让期限为25年,每年单方水价格为1.08元。此宗水权网上交易,标志着水权交易纳入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取得成功。
“宁夏作为全国首批水权交易试点省份,水权交易的成功探索有助于最大限度管好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在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治区水利厅厅长白耀华对记者表示,近年来,宁夏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持续优化配置体系、改善供给结构,以有限的水资源保障了全区690多万群众、900余万亩灌区以及宁东能源基地、湖泊湿地等城乡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为自治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水资源支撑。
制度让企业喜获“甘霖”
宁夏干旱半干旱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5%以上,当地水资源可以利用量1.5亿立方米,全区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597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干旱少雨、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成为全区的基本区情。
自治区水利厅水文水资源预警中心(产权中心)陈丹介绍说,近年来,为破解工业企业发展无新增用水指标的困局,自治区深化水权改革,开展水权转换和水流产权确权,为宁东工业基地解决了年用水2亿立方米的指标,初步实现了水资源配置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政府调节”转变,盘活了水资源存量,使企业发展有了水资源保障。
据了解,3年来,宁东工业基地累计吸引投资1366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1.9%,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7%,全口径财政收入近百亿元,形成了以煤制油、煤基烯烃、煤制乙醇等产业群,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宁东工业基地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制油分公司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为了节约宝贵的水资源,公司在节水方面使用空冷器,采用节水消雾型冷却塔,蒸发损失率减少19%,冷却水循环使用率达99.9%,吨油品水耗5.31吨,优于国家标准。
为水赋权助推农工互补
近年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积极探索水资源管理工作新思路,率先在全区将水资源确权到最适宜的计量单元,从开展协会之间的水权交易起步,创新探索更广泛的“水权交易”市场,为宁夏水权改革提供了“利通方案”。
首先,推进农业水资源使用权确权颁证,优化水资源配置。按照“总量控制+水权确权”原则,根据不同作物灌溉用水定额,以土地确权面积为准,将水资源使用权确权到1028个最适宜的计量单元。同时,建立水资源使用权动态调整机制,每5年根据实际用水情况和产业结构调整情况重新确权一次。目前,该区共颁发农业水资源使用权证116份,并签订水资源使用权供水协议书,实现了供水有据、用水有度的目标,优化了水资源配置,为水权交易奠定了基础。
其次,构建农业节水价格形成机制,水价“杠杆”撬动农业节水最大化。该区通过摸索构建起了“定额管理+分类水价”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即:实际用水量在水资源使用权证确定水量以内的,按成本水价缴费;超出20%及以内的,超出部分按成本水价的1.5倍缴费;超出20%以外的,超出部分按成本水价的3倍缴费。新的农业水价“杠杆”作用明显,群众明白了“淌水就是淌钱”,节水主动性明显提高,高效节水种植面积明显扩大。2017年至2019年这3年里,利通区农业节水量由300万立方米迅速增加到2600万立方米、4600万立方米。
最后,构建“精准补贴+节水奖励”的激励机制,实现节水增收。为防范水价改革加重群众负担,利通区出台了农业水价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办法,将财政水费收入、水权转让收入等资金纳入节水奖励“资金池”。五里坡试点灌区按节水每立方米0.3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超用加价、节约有奖,群众节水惜水意识大大增强。
在成功迈出三大步的基础上,利通区终于迎来了水权交易的“大单”。2018年10月,利通区与宁夏宝丰集团达成水权交易协议,宝丰集团出资3.82亿元用于利通区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利通区将农业节约的1484万立方米黄河水水权指标交易给宝丰集团,用于60万吨烯烃项目的生产用水。此次水权交易实现了跨行业、跨区域交易。项目实施后每年可新增工业产值50亿元,通过水权交易试点,还趟出了一条工农业共赢的循环发展之路。
利通区水利局局长杨汉清告诉记者,利通区的成功探索引起了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澳大利亚潞碧垦公司在利通区投资建设了自动化灌溉服务生产项目,年实现产值1.5亿元;大禹集团等多家公司也在利通区投资了水利和农业设施项目,为利通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带来了新活力。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为持续强化水资源管理,宁夏回族自治区近年来颁布了水资源管理条例、水资源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等,建立了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等制度和区、市、县三级水资源管控指标体系,严控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纳污“三条红线”,不断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在全国率先完成县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和水流产权确权试点。
白耀华对记者表示,自治区采取四方面措施进一步完善水治理体系、提高水治理能力。一是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完善水资源配置顶层设计,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二是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用水定额体系,强化节水标准实施,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三是加快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布局的匹配性,提升全区的供水安全保障。四是加强水生态工程建设,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城乡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加大水源涵养和水生态建设力度,创新治理模式。
2020-09-21 来源:中国财经报
http://www.cfen.com.cn/dzb/dzb/page_3/202009/t20200921_3592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