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法之笔 守护大河奔流
执法之笔 守护大河奔流
一条水脉,自西向东,裹挟着高原上的黄土,破坚凿壁,奔涌向前,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一道深深的痕迹,如血脉般贯穿华夏腹地,哺育了广袤大地,孕养了璀璨文明,它就是黄河。可随着千载岁月流转,母亲河饱经沧桑,人口增长,使得黄河流域植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水资源需求大量增长,造成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也大幅度减少,河水依旧奔流不息,可却多了几分憔悴。
在黄河巨大的几字弯道内,宁夏就坐落于此。宁夏全境都处于黄河流域之内,千百年来,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兴修水利,始于秦,盛于唐,兴于今,他们开疆拓土、浚河通渠,将黄河水引入银川平原,扬上南部山区,开垦良田万亩,滋养生民无数,蕴含出了独属于宁夏的人文情怀与历史文化。中华儿女素来对黄河有一股别样的感情,它不只是一条河流,更是我们民族与精神的代名词。我也不例外,无论何时路过黄河,总要看一眼那波澜壮阔的河流。参加工作后,我成为了一条引黄渠道的工作者,在渠道边度过了两个春秋,每日听着黄河水在渠道中发出的轰鸣,也目睹着黄河水在这两年间发生的变化。
2023年4月1日,注定是要载入黄河保护史册中的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开始施行。这部流域立法杰作以“生态优先”为魂,以“四水四定”为骨,精准勾勒出黄河保护治理的崭新蓝图。它以国家意志确立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根本原则。制定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核心目标。它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落地生根的“定盘星”,是确保黄河岁岁安澜、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中华民族母亲河生机活力、造福亿万沿岸人民的坚实法治基石,对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黄河保护法成为了我普法笔记上的常客、成为了管理处业务培训的常用课题、也成为了我们向灌区群众宣传的必备教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是整个宁夏的重大使命。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整个社会遵循保护黄河、节水护水的良好风尚。我们始终坚持刚性执法与柔性宣教并重,全面筑牢水资源管理防线。一方面,联合水务、公安、环保等部门开展“守敬”水行政执法行动,拆除违规建筑,清理泄洪沟道垃圾,并通过“常态化巡查+普法宣传”双轨并行,推动灌区水事违法行为发生率显著下降,切实保障水利设施安全运行。另一方面,以“节水意识全民化”为导向,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宣讲政策,发放用水手册;依托“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节点开展知识竞赛、科普教育;同步利用微信公众号、电子屏等媒介滚动播放节水宣传片,我们坚信当“共抓大保护”成为共同语言,法律便真正融入了这条大河的呼吸脉搏之中。
自黄河保护法出台以来,在我看到的地方,“四水四定”走进千家万户,引导灌区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在我看不到的地方,黄河干流全线连续两年稳定达到Ⅱ类水质,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也有所减少,生态环境变好,鸟儿也回来了,黄河身上的伤疤,正在逐渐抚平。
黄河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条古老的长河哺育了万千中华儿女数千年之久,我们同样要让它继续承载着中华儿女的气节与灵魂,以更加波澜壮阔的姿态流向未来,惠及后世。作为一名“守渠人”,我将从我做起,爱水护水节水,以黄河保护法为准绳,让法治光芒辉映母亲河不息的奔流——直至“黄河宁,天下平”的古老夙愿,在我们这一代人的不懈奋斗中化为永恒现实。
作者:西干渠管理处 许聿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