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上游的文明结晶——马家窑文化“旋涡纹彩陶罐”
来源:
自治区水利厅
作者:
日期:
2025-04-27
阅读量:
黄河上游的文明结晶
——马家窑文化“旋涡纹彩陶罐”
“马家窑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文化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地区,距今约5300年至4000年。它是仰韶文化在西北地区的延续和发展,因1924年首次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和宁夏等黄河上游地区,这里地势较高,气候适宜,适合早期农业的发展。
黄河及其支流为马家窑先民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壤,为农业和定居生活创造了条件。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在西北地区的延续和发展,继承了仰韶文化的彩陶传统,并在技术和艺术上有所创新。
形式优美的漩涡纹是马家窑类型的典型代表作。收藏于黄河宁夏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博物馆中的漩涡纹彩陶罐有着竖直的颈部、圆润的肩部、丰满的腹部和收束的足部。上半部分形如平静的水面,下面的漩涡纹象征着湍急的河流。在全球票房最高的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中:哪吒降世时太乙真人装酒的罐子就是以黄河上游出土、距今约4500年前的马家窑文化漩涡纹彩陶罐为原型创作的。奔腾不息的黄河水不仅是自然界的美妙律动,也是远古先民心中神圣的图腾和坚定的信仰。
作者:宁夏水利博物馆 姜禹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