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利宣传 > 精神文明 > 文学文化

“水利”一词的由来

来源: 自治区水利厅 作者: 日期: 2025-02-28 阅读量:

“水利”一词的由来

    中国的治水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人们把对水利资源的开发和防止水灾的一系列工程和措施称为“水利”。然而,“水利”一词的出处你知道吗?

    水利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中的《孝行览·慎人》篇,说是:“舜之耕渔,其贤不肖与为天子同。其未遇时也,以其徒属堀地财,取水利......”意思是:“舜种地捕鱼的时候,他的贤与不肖的情况同当夫子时是一样的。他在没有遇到有利时机的时候,带领自己的下属种五谷,捕鱼鳖。”所以此时这里的"取水利"系指捕鱼之利。

    约公元前104~前91年,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成《史记》,其中的《河渠书》是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说的是:从此以后,负责河渠事的官员争相建议修筑水利。而这里“水利”的含义是修治河渠堤坝,使民食得交通与溉田的便利之事。书中使用的“水利”一词,使其有了“防洪、河(航)道治理以及灌溉”的含义。

    1933年,在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第三届年会上李仪祉明确提出:“水利范围应包括防洪、排水、灌溉、水力、水道、给水、污渠、港工八种工程在内。”对“水利”一词有了更明确的内涵。

    李仪祉曾提出“用古人之经验,本科学之新识”的治河思想。他在继承中国古代治水经验、介绍西方水利科技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确定了一大批水利专业术语,首次给水利和水利工程明确定义。指出:“水利为兴利除患事业,凡利用水以生利者为兴利事业……凡防止水之为害者为除患事业。”

    时至今日,防洪、河(航)道治理与灌溉,依然是现代水利事业的主要内容。所以,现代中国水利行业长期把《史记·河渠书》作为“水利”一词的来源。


作者:水利博物馆  纳婷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