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城牡丹醉游人
凤城牡丹醉游人
“五一”假期,银川中山公园到处是花儿,人们荡漾在花的海洋中。看着五颜六色的花,闻着沁人心脾的香,最让人动心也最让人留连的还要数西北一隅那百十棵牡丹了。
赏花要有心情,观赏牡丹不仅要有心情,更重要的是要有心境。虽然中山公园的牡丹让我连看带拍已经有几个年头了,还根本算不上赏。我真不知道哪些是牡丹,哪些是芍药,更不知道牡丹文化了。今年,我刚看牡丹的芽儿发了,就拍了;花蕾有了,我也拍了;刚有几朵开了,我又赶紧拍了;现在开的越多我去拍的越多。可是,问题就出在看的多拍的多,不知道都有什么名堂。
好就好在社会进步了,“五一”那天,我拍完牡丹回来,打开电脑,看着那些鲜艳的花朵,美不胜收的照片,真不知道怎么欣赏了。我迅速从百度中搜索。哈哈!关于牡丹的各种内容多达千条,仅“牡丹欣赏”就有数百条,细细翻阅浏览才发现,就我拍的牡丹花啊,就能说上一大堆。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品种繁多,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五彩缤纷,被誉为“国色天香”,是花中之王。我国人民把牡丹看作是人类和平、幸福、繁华与富足的象征。牡丹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有相当重要的药用价值,牡丹根和皮均是名贵的中药材。
牡丹别称木芍药,鼠姑、鹿韭、白茸、百雨金,又有洛阳花和富贵花之美称。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以色丹者为佳,虽结子而根生苗,故谓之牡丹。” 牡丹为毛茛科芍药属落叶小灌木。牡丹原为陕、川、鲁、豫以及西藏、云南等一带山区的野生灌木,散生于海拔左右的山坡和林缘。我国牡丹的种植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1972年甘肃武威东汉圹墓中发现的医简中已有牡丹入药的记载。
牡丹因为国色天香的美,历代留下了很多赞美牡丹的名句。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亭前芍药娇无格, 池上芙蓉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京城醉” 驰名天下。梅尧臣 “洛阳牡丹名品多,自谓天下无能过”。 清代学者刘灏说牡丹居洛阳“不特芳姿艳质足压群葩,而劲骨刚心犹高出万卉”堪称洛阳牡丹为花中豪杰。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中国牡丹最初以“芍药”(木芍药)之名载入我国最早的《诗经》中,后以药用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以牡丹为名,最早出现在《隋志》、《海记》等书籍中。宋代以后,牡丹专著出现,从此,浩瀚书海中奠定了牡丹应有的位置。
牡丹按花型分单瓣和重瓣,单瓣牡丹花瓣大而少,像孔雀开屏,如朱砂垒。牡丹盛开时,花朵直径可达二十多公分;重瓣牡丹密而重迭。像鹅黄、魏紫、牛心黄、白雪塔等皆属于此类花型。白牡丹,又叫“昆在夜光”,花初开时呈绿白色,盛开时为雪白色,晶莹剔透,犹如一尊玉佛亭立,到夜间恰又像一轮明月坠地,别是一番佳景。在洛阳牡丹中还有一种更罕见的品种,它只有十几分高,花朵就像姑娘绣的定婚荷包一样,对称地形成一串挂在枝头,这就是荷花牡丹。红牡丹赛过天边的朝霞,白牡丹如同皎洁的冬雪,绿牡丹象晶莹的翡翠雕就,墨牡丹黑丝绒似的闪光。还有粉色的、黄色的、紫色的、黑红色的,一朵花一个颜色,一朵花一个心境。
每值谷雨时节,便是牡丹盛开之时,她千姿百态,万紫千红,雍容华贵,争奇斗艳,不知有多少人为她陶醉啊!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作者:张恭 图/文
2009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