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利宣传 > 工作动态 > 水利要闻

建设美丽新宁夏 共圆伟大中国梦·守好“三条生命线”

来源: 自治区水利厅 作者: 日期: 2020-03-27 阅读量:

  编者按:节水优先,是解决宁夏复杂水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多年来,我区大力推进以农业节水为重点的各业节水,努力以最小的水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探索出了一条北方干旱缺水地区的节水新路径。你看,通过节水,农产品提质增收,农民喜笑颜开;通过节水,企业400万吨不能饮用的中水让夜晚亮了,城市暖了;通过节水,机关里的废污水让草绿了、车靓了;通过节水,聪明的水表“关住”了校园里的点点滴滴,学生们爱上了绿色生活。    

  

    用水少了 效益好了 农民笑了

本报记者 张 瑛

  

   3月25日,记者走进位于青铜峡市瞿靖镇毛桥村的宁夏鑫茂原物流专业合作社代港蔬菜基地,工人们正忙着平地、覆膜、支架……部分田块的菜苗已探出了嫩绿的小脑袋,头顶的喷头来回转动,细小的水滴,均匀地喷洒在叶面上,为其补充水分和营养。

  鑫茂原总经理刘代兵告诉记者,合作社从2009年开始种植供港蔬菜,到目前种植面积达7300亩,主要种植菜心、芥兰、小白菜等十几个品种。自2月8日复工以来,合作社已播种了3200亩蔬菜,第一批供港菜将于4月15日前后上市。

  “我们的基地从建设以来,就全部采用高效节水喷灌技术,实现了精准供水,节水、节劳力、增产,降低生产成本,为绿色有机蔬菜创造最佳生长环境。”刘代兵说。

   青铜峡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服务中心主任王文涛向记者介绍,通过安装高效节水灌溉设施,水源可以很大程度得到有效的利用,与农户平常的漫灌相比,亩均用水量较大水漫灌少310立方米,节水50%以上,减少肥料费用上百元,肥料利用率提高30%至50%,省工40%。

  “这块地如果大水漫灌,1茬菜最少需要400方水,可现在400方水可满足3茬菜的种植。”指着眼前已经泛绿的菜田,刘代兵说,高效节水灌溉不但节水,更省肥。大水漫灌,土壤里的肥料60%会随着农水流失或渗入地下,不仅造成浪费,且污染了土壤和水源。如今的喷灌技术实现了水肥一体化,将蔬菜所需要的肥料融入水中,直接喷到蔬菜叶面或根系,进行精准水肥灌溉,减少了病虫害,提高了作物品质。“蔬菜‘渴’了,我们补水;‘瘦’了我们补肥,绝不少给,更不会多给。”

  “大水漫灌,这3000亩地要8个人24小时忙活,1到2周才能淌一遍水,如今一个管理员可负责300亩地的施肥与灌溉,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刘代兵笑着说,最主要是产量的提高,露地叶面喷灌蔬菜亩均产量由过去的25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成本节约40%至50%,

  从最初的漫灌到垄膜沟灌、膜下滴灌,再到现在的微喷灌、喷灌等多种节水技术的转变,2011年以来,我区全面推广节水技术,助力绿色发展。为节约水资源,实现灌溉用水精细化管理,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针对农业用水占全区总用水量近85%的实际,全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把高效节水灌溉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革命性措施来抓,大力发展以喷、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融合水肥一体化技术,推进全区耕地水土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今年,该厅计划投资8.99亿元,安排建设高效节水灌溉62万亩,是历史以来资金投入和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年。

  “2019年、2020年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完成后,全区累计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可以达到470万亩,占全区灌溉面积50%以上,保障枸杞、酿酒葡萄、瓜菜、草畜等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我区高效节水灌溉从单一的灌溉技术模式转变为农业综合集成技术模式,功能从单向的灌溉供水转变为水、肥、药的综合供给。

  

  

  

西夏热电公司:不惜代价成就中水回用典范

本报记者 鲁延宏 文/图

  

技术人员对回收再利用水进行技术分析。

  

   宁夏电投西夏热电有限公司有两多,一是节水标识提示多,二是节水办法多。

   宁夏电投西夏热电有限公司是银川热电联产企业。夏天,设计年发电量为60.5亿度的强大电流被输送进工厂农村;冬天,他们华丽转身,为银川23万城市居民提供供暖热源,让银川城区3318万平方米供热区域温暖起来。

   这家因水而生、靠水而活的企业,总装机110万千瓦,若用水不加节制,一年各项用水量可达600万吨,相当于11万人1年的用水量之和,但实施了各项节水措施后,企业每年的用水量牢牢地控制在460万吨这个“红线”以内,其中近400万吨是不能饮用却能回用的中水。

   为了节约水资源,企业先后投入累计近3亿元,围绕节水对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将中水深度处理后,作为循环水的补充水、工业冷却水、绿化用水。与一期项目相比,2017年投运的二期项目每年可节约净水资源约400万吨,相当于8万人全年的用水量。

   节约水资源更是每个员工的共识,全公司16个班组,各个都在认真开展以节水为核心的节能降耗小指标竞赛活动,就连锅炉里排出的水蒸气,都要设法回收回来再利用。2017年年底宁夏电投西夏热电有限公司实施了工业废水阶梯利用以及煤泥污水处理改造,每年从工业废水、煤泥废水中过滤出来的水资源达37.4万吨,这些水资源再次被重复用于工业生产。“每一滴能利用、节约的水都被应该利用和节约。”该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李俊说这种思想已成为全公司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标准。

   今年前3个月,尽管因扩建增加了30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但企业用水量只有140万吨,其中90余万吨为“中水”。未来3年,宁夏电投西夏热电有限公司还将投资约1亿元用于水资源节约项目建设,力争在现有基础上每年用水量减少100万吨。

  

从漫灌到喷灌的改变  

本报记者 张 唯 文/图

  

有了水,景观就有了灵魂。

  

  3月25日上午,在银川市兴庆区兰溪谷小区内,广场或小径间,不时可以看到两三名老人带着孙辈悠闲散步。气温向暖,绿地里的枝头花蕊间,都尽情地收集着春天特有的一份暖意。

  但细心看便会发现,小区生机盎然的绿地景观中,藏着些高低不一的绿色喷灌头。不远处的几处坡地上,几名物业工作人员正熟练安装着黑色的微喷灌胶管。这是2018年以来,兰溪谷小区为自身建立节水型小区所作出的尝试和改变。

  兰溪谷小区于2015年建成,规划时,便已提前将绿色景观设计为高低起伏的坡地和楼院前形状不一的水系。随着小区居民入住率的上升,绿色景观的维系自然成为银川建发物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兰溪谷项目部的重要工作之一。“最早我们一般都是采用漫灌的方式,有时工作人员也会用水管浇地。”项目副经理米建军告诉记者,由于兰溪谷小区绿化面积约5.5万平方米,每年仅绿化水费便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同时,这些年水费的分级走高,也让小区的节水之路变得更加迫切起来。

  2018年,银川建发物业开始着手对小区进行节水改造。以前大水漫灌的方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绿地上一个个新装好的喷罐头和地上蜿蜒的黑色微喷灌胶管。“我们还采取分时错峰用水的方式。夏天一般会在晚间居民用水高峰过去后再对绿地景观进行喷水,其他季节,则会选择在上午或下午的非用水高峰时段开启喷罐头。”米建军说,除了绿地的改变外,小区内的33个水系也加入到节水步骤中。如今,兰溪谷小区每个月会对水系进行一到两次换水,换下来的水会全部浇灌到绿地中,确保不浪费水资源。“按照我们做的能耗分析,2019年兰溪谷小区绿化用水量下降10%。”米建军自豪地说。

除了对小区设施的改变外,银川建发物业还在小区各主干道、大门等显著位置放置宣传节约用水的标语、条幅和展板,鼓励小区业主一起参与到节水行动中来。“我和老伴以前住在农村,对节约用水也没有概念,但这两年物业对小区节水作出的种种努力我都看在眼里。”10号楼业主李东茹说,经过两年多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和老伴现在也有了节水意识,在家洗菜时尽量关小水龙头,淘米水会用来浇花,洗漱用水则攒着冲厕所……“一个人也许省不了多少水,但节水的人要多了呢?那能省下不少水啊!”李东茹说。

  对丽景街兰溪社区党委书记杨建国来说,兰溪谷小区是该社区建设节水型小区的样板,也是全面推广节水意识的开端。在兰溪社区所辖的5个小区和8个商业综合体中,大多都已设置了喷灌等节水措施,就连正在建的宁港城也不例外。

  同时,展板、电子屏的滚动宣传,社区微宣讲的节水主题课堂,网格员入户时送去的节水小窍门,以及每天各网格微信群的推送,都让越来越多的兰溪社区居民开始珍视生活中使用的水资源,并逐渐有了节水意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定期组织人员到各小区实地走访,督查节水落实情况。”在杨建国看来,节水是个漫长的工程,社区和物业所努力的方向,最终还是让居民可以在生活中逐渐养成节水习惯,共同加入到节水行动中,为更好的明天一起努力。

学院近万学生每学期可节水约2万吨——

一块智能水表背后的“节水效应”  

本报记者 马 越 文/图

  

卢选东介绍智能水表相关设备。

  

    “洗东西后的水会重复利用,比如用来冲马桶;同宿舍6个姐妹,每天不约而同在早中晚同时一起接水喝,其余时间关闭热水器以节约水电;学校公共场所刷卡出水,会在饮水设备上按需接水,不浪费……”3月25日,因疫情防控还未回到学校,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2018级学生田乐,通过电话对记者讲述了同学们的校园节水绿色行动,而这样的节水意识先得从一块智能水表说起。

   2015年,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被银川市节水办评为“节水型校园”。为进一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按照《水利部关于开展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的通知》,学院于两年前通过招标引进ISIMS智能水电双控管理系统,配合学院水电管理条例,实现了一户一表计量控制:即由学院每月给宿舍发放补助水量3吨水,实现定额管理,超出部分学生通过“校园e卡通”App自助购水。

  学校后勤保卫处处长卢选东介绍说,现在安装在每个学生宿舍使用的智能水表即电子远传水表,通过网络或者校园网将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控管理中心,校方管理可实现无卡实时抄表,通过流量计实时采集数据进行计量扣费。学生可在所在宿舍楼阿姨值班室安装的智能网关系统或“校园e卡通”App上,随时查询用户房间的用水情况,如剩余量、补助量、几天用了1吨水等;如果停水,也可通过数据网关查看是否水量已用完,还是水表远程关断,需要手动开阀关阀等。

  卢选东说,安装智能水表后,学生的节水意识明显增强,除了在平常生活用水上杜绝“长流水”现象外,“水龙头或管道阀门松动,有‘跑、冒、滴、漏’时,学生会通过‘校园e卡通’App主动报单维修”。这在以前没装智能水表时,同样可以通过手机App报修,同样的便捷性,但报修的同学多寡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块智能水表背后,在方便用水管理的同时,考量的不仅是一次次用水量的多少,也养成了师生的节水习惯和意识。田乐说,在开学第一天,她就在宿舍门背后看到了学校张贴的“定额管理用水提示”。“现在舍友都成了节水达人,学校每月给宿舍的3吨补助水量够用,即便是最热的夏天,也没出现因超出用水而停水的情况。”作为学校管理者,卢选东对学院安装智能水表前后用水量作了对比:“没安装前每学期生均用水量6至7吨,安装后下降到4至5吨,学校近万名学生,每学期可节约用水约2万吨。”

  

青铜峡: 水资源税改革释放“绿色能量”  

本报记者 魏 萍

  

  水资源税改革的“绿色能量”在青铜峡试点两年后释放了出来:用水大户宁夏大唐国际大坝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取用水量同比2018年减少41.28万立方米;青铜峡市铝业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使再生水利用量占到了总取用水量的45%,大大减少了地下水的取用量;宁夏古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主动前往水务局办理了取用水许可证,前往税务局采集了水资源税信息并按期申报缴纳税款。

   3月24日,青铜峡市税务局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水资源税改革有效推动了高耗水企业增强节水意识、转变用水方式,合理循环利用水资源,水资源税收入与水资源费收入相比显著增加,2019年累计入库水资源税2015万元。今年,至2月底,青铜峡市税务局组织入库水资源税451万元。

自2018年实施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工作以来,青铜峡市多次组织联席会议,统筹推进全市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工作,相关部门利用多种手段进行宣传,提高水资源税试点工作社会认可度,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实施氛围。青铜峡市各用水企业积极加大投入力度,开展节水技术改造,部分企业利用中水、地表水等代替地下水,建设污水处理循环水利用系统,节水效益明显;强化取水许可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纳税人纳税前必须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做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表),水资源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自治区水利厅: 节流点滴 年总用水量下降46.2%

  

  

  本报讯 (记者 赵磊)“我们一直在摸索和总结机关单位节水经验,希望能让全民节水深入人心。”自治区水利厅节水和城乡供水处负责人说。自2019年以来,自治区水利厅“刀刃向内”,在机关单位掀起一场节水运动。一年来,机关用水效率明显提高,用水总量下降46.2%,年人均用水量降为11.2立方米,低于自治区机关用水定额标准。

  3月26日,记者在水利厅看到,大院内设置节水宣传栏,绿化区设置节水标牌,大厅安装节水宣传大屏、节水展厅,在卫生间、开水间等主要用水场所和用水器具的显著位置贴有节水标识。“机关节水,需从小处起,细节来。”自治区水利厅将办公大楼原来29块机械水表全部更换为智能远传水表,新增智能远传水表10块,实现了各楼层分户计量、绿化餐厅办公分区计量、锅炉空调消防主要用水设备计量三级用水计量全覆盖。同时将楼内卫生间147个耗水量大的蹲便器及延时较长的脚踩阀,升级改造为虹吸式节水型蹲便器和延时较短的高效延时脚踩阀;对现有50个感应小便斗进水口加装限流阀,减少小便斗冲水量,卫生间用水整体降低约40%。

  除此之外,自治区水利厅还将楼内23台耗水1:4的净水机全部更换为耗水1:1的净水机,节约净水机排水约75%。餐厅安装使用节水型洗菜机、洗碗机、毛刷去皮机,餐厅洗手池水龙头更换为触控式延时自闭水龙头,节水约50%。改造后,自治区水利厅机关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茶水间的灰水收集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平时大家会把废水、空调冷凝水等倒入这个桶里,我们拖地、打扫卫生时使用,一点都不浪费。”一位清洁工说。

自治区水利厅引进了分布式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一体化技术,院内建设了一座生活污水处理站,实现了楼内生活污水就地收集、就地处理、就地回用,处理后的中水基本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目前,水利厅大院内绿化灌溉全部使用中水,灌溉季节实现污水零排放,大幅降低了自来水消耗。去年10月,机关在生活污水处理站旁,配套新建了1座中水雨水蓄水池,并就近建设中水洗车设施,提高中水利用率。

  

  

  

来源:宁夏日报2020年3月27日

  

http://sz.nxnews.net/nxrb/html/2020-03/27/content_5826686.htm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