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寺堡灌区:万亩“小黄花”绽放乡村振兴“致富花”
红寺堡灌区:万亩“小黄花”绽放乡村振兴“致富花”
本站7月28日讯 七月仲夏时节,红寺堡扬水灌区的黄花菜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采摘季。2.9万亩黄花菜迎着夏风舒展嫩芽,汇成一片涌动的金色海洋,这抹耀眼的金黄不仅装点了新时代“红旗渠”,更承载着灌区群众沉甸甸的增收希望。
早上8点,走进红寺堡区柳泉乡柳泉村田间地头,连片的黄花菜竞相生长,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村民们早早来到黄花菜田间,穿梭在花丛中,指尖翻飞,将饱满的黄花收入篮中。整个基地人在花间、花在田间,“绘”成了一幅精美的丰收画卷。黄花菜的采摘时间性很强,一般在早晨的9点前采摘最佳,此时的黄花菜花蕾饱满、花瓣结实、富有弹性而又未开放,是采摘的最好时机。农户们在采摘后便会把摘好的黄花菜用塑料筐装好,送到位于田埂旁的统一收购处进行称重结算,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零花钱。
“看着这金灿灿的黄花菜,就像看到了好日子。”贞鹤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勇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今年基地种植黄花菜1000亩,中心所的领导三天两头儿地来,如果水紧了水迟了,他们比我还急哩!”杨勇继续介绍道,黄花菜每亩每轮用水80方左右,今年水灌得好,黄花菜产量高,每亩产量(湿)3500斤左右,合作社按每斤3.5元的价格收购,简直是“摇钱树”。
黄花菜,又名忘忧草,是一道药食同源的菜品,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市场需求。北纬37.5°世界黄金农作物产区之一,作为优质黄花菜的主产区,红寺堡扬水灌区的黄花菜种植地有着空气质量好、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土地无污染等独特的自然优势。所产的黄花菜色泽鲜亮、花蕾肥大、油分充足、丰润饱满、香味浓郁。2002年,红寺堡扬水灌区仅种植黄花菜110亩,在红寺堡扬水工程引来的黄河水夜以继日的浇灌下,种植面积发展到现在的2.9万亩,黄花菜产业在灌区实现了从无到有,红寺堡区的黄花菜更是获得了“中国富硒黄花菜明星产区”荣誉称号。
产业兴旺的背后,是红寺堡扬水工程日夜“奋战”浇灌出的“致富路”。今年以来,面对黄河引水紧张、极端天气频发、高峰期用水集中等实际,管理处聚焦“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坚决扛起抗旱保灌助力乡村振兴政治责任,从三月份黄花菜植株发芽开始,紧抓春灌用水低峰期,完成黄花菜头水灌溉;夏秋灌期间,采取“滚动”优化运行方式、及时调配水量、渠库联调等措施,及时完成二水、三水灌溉,为今年黄花菜丰收提供了坚实水保障。同时,处站两级以“基层工作周”为抓手,干部职工深入田间地头,掌握实际情况,优化调度方案,解决急难愁盼,为群众致富增收吃下一枚“定心丸”。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皆是金。引扬黄幸福水,惠民生千万家。田间翻腾着金波的黄花,渠道里流淌着潺潺的黄河水,地里的村民们站在黄花排行之间,红扬人巡渠检机保灌,演绎着一例例“鲜花铺满致富路”的乡村振兴“水利”故事。(红寺堡扬水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