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汉渠:十年磨一剑 惠泽陕甘宁
秦汉渠:十年磨一剑 惠泽陕甘宁
本站6月9日讯 东干渠又称“五七干渠”或者“高干渠”,是宁夏青铜峡灌区最高的一条干渠,故有高干渠之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夏兴建的第一条全断面混凝土衬砌的大型渠道。东干渠从青铜峡水利枢纽右岸引水,经青铜峡市、吴忠市利通区、灵武市,尾水注入灵武南干沟和汉渠。东干渠全长54.4千米,进口设计流量54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70立方米每秒,是陕甘宁革命老区3省4市10县生活生产生态的重要水源,灌溉面积102万亩,目前最远已将黄河水输送至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同时,东干渠承担着牛首山北麓的防洪任务,守护着灌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东干渠的修筑历史可追溯至明代中叶。据明嘉靖《宁夏新志》记载,当时曾在今东干渠沿线附近开凿“金积渠”,即“金积渠在州西南金积山口,汉伯渠之上,弘治十三年,都御史王珣奏浚,长一百二十里,遍地顽石,锤凿不能入,火醋不能裂,竞废之,今存此虚名耳。”
正因地势较高,又需引黄河水自流灌溉,这就对东干渠的进水口有了很高的要求,而青铜峡水利枢纽的建成,使坝前黄河水位被抬高了20米,这为东干渠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
东干渠工程建设分三期完成,用时10年。第一期工程从1967年4月至1971年10月,由自治区水利工程处完成干渠上段33千米渠道及配套建筑物的建设;第二期工程从1972年至1975年11月,青铜峡、吴忠、灵武三县均成立民兵师,集中2万余人,参加东干渠工程施工,完成中下游21.13千米渠道及配套建筑物建设;第三期工程从1974年8月至1976年12月,由东干渠施工队负责施工。1975年11月5日,在东干渠渠首举行了庆祝主体工程竣工及放水典礼大会。1976年底,东干渠工程全部完工。
2012年至2016年,通过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先后完成东干渠衬砌改造36.4公里。此后历经多次除险加固和现代化改造,引入智能管理系统,实现远程闸门操控、水位实时监测和精准配水,进一步保障输水安全,提升了渠道安全性和输水效率。
东干渠不仅是宁夏水利工程的里程碑,更是区域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使得牛首山北麓、毛乌素沙地63万余亩荒地得以开发利用,昔日人迹罕至的大片荒漠,如今变成了林茂粮丰、人畜兴旺的新型灌区。从明代开渠未果到现代智能化管理,它见证了黄河水如何滋养“塞上江南”,而今“共产党好,黄河水甜”成为灌区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秦汉渠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