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正闸管理段 —— “水脉中枢” 守护者
唐正闸管理段 —— “水脉中枢” 守护者
本站5月6日讯 在青铜峡灌区的关键地带,河西总干渠似一条巨龙蜿蜒伸展,唐正闸管理段便坐落于这河畔。这里堪称宁夏引黄灌区的 “水脉中枢”,数条干渠如血脉般从河西总干渠延伸而出。每年超 30亿立方米的黄河水奔腾而下,化作滋润万物的甘霖,滋养着下游 450 万亩广袤良田,绘就了塞上江南的绝美画卷。而守护这座关乎民生“生命闸”的便是唐正闸管理段平均年龄 40 岁的 6 名职工。他们以专业为笔,以坚守为墨,书写着新时代水利人的担当。
精准调度:分秒必争的“水账先生”
“调度工作需统筹全局,各个水闸构成一个上下联动的体系,潜坝水位是否稳定会直接影响唐正闸水位。” 段长吴鹏神情专注,目光紧紧锁定智能调度系统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宛如弹奏一曲精妙的水利乐章。
每到灌溉高峰期,唐正闸管理段便进入 “战斗状态”。日均 25 次的水闸操作,每次都是对他们专业能力和专注力的严峻考验。凭借多年积累的调度经验,他们如同操控精密仪器一般,把水量误差严格控制在±1m³/s 以内。在他们心中,每一次闸门的升降、每一组数据的调整,都关系着下游万亩农田的收成。正是他们的全神贯注与精细调度,黄河水才能沿着干渠有序流向每一处需灌溉的土地,为稳定供水筑牢坚实防线。
钢铁卫士:24 小时在线的“闸门医生”
冬灌时节,寒风凛冽。三闸闸门突发卡滞,这一紧急情况如警报般骤然响起。段长吴鹏接到消息后,即刻带着 90 后技术员殷占杰,迎着刺骨寒风驱车赶往闸室。冬日闸室内,冰冷的空气仿佛能将人冻结,但他们顾不上这些,迅速投入检修工作。从机柜到启闭机,他们逐项仔细排查,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凛冽寒风吹得他们手指通红、失去知觉,他们只是匆匆搓搓手,便又全神贯注地继续检修。经过艰难排查与维修,终于成功排除故障,保障了冬灌工作顺利进行。
回顾 2024 年,唐正闸管理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 “安全答卷”。他们完成了 6 座水闸 3 大类 20 项安全问题的消缺工作,为 3 座水闸更换伺服电机,隐患整改率达 100%。日常工作中,他们严格执行“131X”隐患排查制度,对水闸和渠道两岸进行常态化排查。全年累计开展安全检查 42 次,巡护 626 次,巡护时长 1366.28 小时,行程 5897.64 公里。这群“闸门医生”用坚守和专业,实现安全生产 “零事故”,守护着每一处水利设施的平稳运行。
生态管家:景区里的“扫地僧”
清晨 7 点,第一缕阳光洒在唐正闸水利风景区,职工潘红和邬娜已手持扫帚、抹布,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们穿梭于景区各个角落,认真清扫每一片落叶,仔细擦拭每一处设施,数年如一日,从未懈怠。正是这份执着,让景区焕然一新,成为宁夏展示水利魅力的亮丽“窗口”。
在水文化建设和节水宣传工作中,唐正闸水利风景区发挥着重要作用。2004 年,景区凭借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成功入选“全国 34 个灌区型水利风景区之一”。接待任务繁重时,管理段职工主动放弃休息时间,投入到环境维护和讲解工作中。他们精心打磨讲解内容,用生动语言和饱满热情,为每一个观摩团体带来身临其境的参观体验,弘扬着宁夏引黄古灌区悠久的水文化。
闸门起落间,黄河水带着希望与生机奔腾向前,滋润着塞上江南的每一寸土地。唐正闸管理段的 6 名职工,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用青春和汗水践行着“守一闸而安天下”的初心,他们的故事,是新时代水利人精神的生动写照。(渠首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