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渠首:强化区域协作 构建水利工程“纵横交错”协同发展新格局
渠首:强化区域协作 构建水利工程“纵横交错”协同发展新格局
本站4月16日讯 科学高效管理跨(临)水利工程建设,是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重要及关键一环。长期以来,渠首管理处立足优服务、保供水、惠民生,不断强化水利骨干工程建设管理,“纵、横、交、错”四维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迈好灌区和谐发展的坚实步伐。
“纵向”筑牢工程基座,贯通安全“一条线”。以水利示范引领树立工程基建标杆,争取灌区改造项目资金,近五年先后完成青铜峡灌区“主动脉”河西总干渠6公里渠道砌护,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泰民渠19公里砌护配套工程,大清渠82座量测水设施改造,骨干工程管理范围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供水质效显著提升。随着惠农渠上段30公里渠道砌护成功列入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将一揽子解决长期存在的灌溉高峰期运行安全隐患、渠道巡护困难、农田侵占渠堤等问题,通过不断建强水利工程主线,构建完善覆盖城乡区域发展“引—供—排—防”一体化的工程网络,拉满“渠通水畅”的水安全“进度条”。
“横向”设立界限标准,树牢质量“刻度尺”。严格执行《宁夏跨(临)水利骨干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协调属地政府部门及工程参建单位,建立“规划联审—方案联批—施工联管”协作机制,通过实地勘验、技术审查、线上申报“三审联动”,有力提升跨行业、跨部门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等全过程建设质效,推动水利骨干工程管理范围资源共建共享。下一步结合渠道巡查巡护,强化工程安全运行长期监管,保障渠首灌域跨渠道路、桥梁、网络、通信、供水供电管线,宁东铁路跨大清渠等在建跨(临)水利骨干工程长效安全运行并持续发挥效益。
“交互”凝聚协同力量,织就共治“一张网”。立足骨干渠道灌溉供水、防洪排涝、生态修复“主责”,深挖潜能延伸“副业”,积极对接属地政府文旅、林业等相关部门,借助属地政府资金,实施汉惠干渠上段右岸10公里、河西总干渠右岸1.6公里道路硬化,畅通巡护道路,建成水美渠系,利用引黄灌区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有利契机,依托唐徕闸水利风景区独有优势,青铜峡市政府打造集特色瓜果等优势产业、兼具文娱功能的大坝镇韦桥村,成功入选全国“和美乡村百佳范例”宣传推介名单,贯通“水文化-乡村文旅”脉络,形成“水利工程+生态景观+经济效益”多赢格局,实现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增效。
“错位”构筑多元机制,描绘发展“全景图”。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建制度、强机制,推进水利法治建设,在成立全区首家水政警务室的成果上,深化与青铜峡市人民检察院协作,推进“碧水益心 检护古渠”公益诉讼协作办公室建设,积极对接自治区司法厅,争取唐徕闸水利法治文化基地项目立项。在开展渠道违法案件办理、“四乱”整治中,针对复杂地形与极端气候运用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取证,联合相关部门开展“1+1+N”穿城段渠道环境整治联合执法。依托“一渠清水润民心”供水服务品牌,与用水合作社、用水单元联合开展联合巡护及用水调研,树牢全灌域同心同向同行协同并进的发展机制。(渠首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