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渠:巩固先行先试成效 全面推进数字孪生灌区建设
秦汉渠:巩固先行先试成效 全面推进数字孪生灌区建设
本站1月21日讯 2024年,秦汉渠管理处抢抓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机遇,聚焦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运行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选择汉渠灌域为试点,完善立体感知、自动控制和支撑保障体系,建设数字孪生应用平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初步实现了信息化设施设备精准控制、引供水精准计量、水资源精准调度、核心业务数据精准统计。2025年,秦汉渠管理处将进一步巩固先行先试成效,着力在补齐“天空地水工”感知网、研究开发预测分析模型、实现水资源调度体系和水旱灾害防御“四预”功能,全面推进数字孪生灌区建设。
瞄准“广”字,完善“天空地水工”感知网。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灌区水体、水利设施等进行宏观监测。通过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光学相机、热红外相机、激光雷达等设备,对重点水利区域进行灵活、精细的巡查监测。在地面布置水位、流量、土壤墒情等传感器,实时水位、流量、土壤水分、等数据。在水利设施周边设置位移、应力传感器等,监测水利设施的运行状态,确保其结构安全。在水体中部署浮标式传感器、水下机器人、ADCP等设备,监测建筑物运行数据。针对水利工程建筑物,安装各类监测设备,全面采集工程内部应力应变、温度、渗流等运行数据。
突出“融”字,研究开发先进实用模型库。构建来水预报、需水预测、配水预演、水量调度全流程分析模型,优化水量分配与调度方案,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深度优化水动力演进模型,在灌溉渠道输水过程中,可以精准计算出不同渠段的水流状态,用于优化渠道的输水调度,避免出现漫溢或者水量不足的情况。全面提升水资源调配模型,结合灌区的水资源总量、用水需求、输水损失等因素,构建数学模型,合理分配灌溉用水。通过分析不同区域的作物需水量、土壤墒情等,将有限的水资源科学地调配到各个灌溉单元。
强化“防”字,实现灌区管理“四预”功能。利用气象预报数据、作物生长模型、土壤墒情监测数据等,对灌区未来的气象条件、来水情况、作物需水、土壤水分变化等进行精准预报。基于预报结果,设定各类预警指标和阈值,当监测数据或预报结果达到预警条件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借助数字孪生模型,对不同的调度方案、工程运行方案、应对措施等进行虚拟仿真预演。通过预演模拟情况,指定性制定灌区防洪、灌溉、工程抢险、水资源应急调配等各类应急情况的预案。(秦汉渠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