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利宣传 > 工作动态 > 水利动态

渠首:让有限的水资源流淌到最需要的田间地头

来源: 自治区水利厅 作者: 日期: 2024-07-03 阅读量:

渠首:让有限的水资源流淌到最需要的田间地头

  

    本站7月3日讯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四水四定”原则的提出,为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渠首管理处坚决贯彻落实水利厅打好“四水四定”主动仗部署,念好“谋、学、宣、干”四字诀,全力守牢、守好每一处引水工程,管严、管细每一方灌溉用水,以一域之为当好建设“四水四定”示范区“排头兵”。

    关于“四水四定”,我们怎么看?——以“谋”为先,政治引领把航定向

    渠首管理处把全面贯彻落实“四水四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列为管理处2024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重中之重。当前,渠首灌域高效节灌面积仅5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25.7%;作物结构相对单一,供港蔬菜用水量占指标比重较大,泰民渠、大清渠灌域亩均用水量接近全区平均值的两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值在全区排名靠后,距落实“以水定地、以水定产”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在推进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优化产业布局、水环境保护治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及用水权改革等方面仍大有可为;在统筹水指标科学分配、精细化调度、水量计测等工作上还需走深走细。“水管得严不严”是警示灯,“水供得好不好”是衡量尺。以政策为牵引,扛牢主责主业,切实优化作风、主动作为;将“四水四定”原则在常思常问间熟稔于心,带着思考、带着问题深入灌区;全方位履行好服务群众职责,助力水生态安全、粮食增产增收,是渠首人对落实“四水四定”原则最坚定的认识。

    关于“四水四定”,我们怎样学?——以“识”为基,深学细悟久久为功

    管理处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从局部探索到多点用力,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线上线下齐发力,学思想、查不足、明方向。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传达水利厅“四水四定”工作推进会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任务,深入研学自治区“1369”思路;邀请专家解读自治区“四水四定”实施方案;借助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前学法一刻钟、座谈会、读书班、道德讲堂等教育载体,引导干部职工深刻领会“四水四定”核心要义,牢固树立水忧患意识,坚定贯彻落实“四水四定”的发展共识。深入研判灌区用水形势,建立工作任务台账,实行任务“清单式”管理、“销号式”落实。处所段三级人员与合作社、地方政府、用水代表召开灌域民情恳谈会,直面问题,共商灌溉,从单一管水用水到全民节水惜水,一场水管单位与用水户携手共话亲水、爱水、惜水的热烈讨论在青铜峡灌区展开。

    关于“四水四定”,我们如何说?——以“宣”为导,节水理念遍地开花

    “老伯,现在全面实行“四水四定”,用水指标都是固定的,水指标用完了就停止供水,水灌不够可就耽搁庄稼了......”“蓝马甲”们活跃在田间地头,宣传“四水四定”政策理论,传递节水理念。管理处制定了“四水四定”宣传教育工作方案,依托“十项”活动和“六进”行动,利用电子屏、微信公众号、室外宣传橱窗等载体,借助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安全咨询日”等契机,通过印发宣传手册、宣传单3000余份,召开灌溉座谈会等措施,全方位开展节水宣传,倡导节约用水。充分利用唐徕闸水利风景区全国节水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优势打造宣传阵地,设置宣传专栏,滚动播放节水宣传片,针对参学的学生群体开展节水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培育节水理念,培养节水行为。在一场场生动的节水宣传实践活动中向全社会深入宣传“四水四定”重大意义和重要任务,引导广大群众增强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在全灌域吹响节水控水、用好每一滴水资源的“集结号”。

    关于“四水四定”,我们这样干!——以“实”为要,供水服务深耕细作

    管理处以服务灌区人民群众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准确把握职责定位,贯通从干渠进水闸到渠系末梢全链条供水保障模式。推进闸门控制和综合平台整合,建设5个调度分中心,建成集控制、监测、数据传输一体,覆盖全域的调度系统;优化调度方案,缩减水闸调节时间和次数,保障各干渠联调联控安全运行,以精准化调度管好水利骨干工程“水龙头”。持续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广高效节水经济作物;核定用水指标和定额内水量,强化预警通报机制,规范水量计量;坚持贴近灌区、贴近用水户,将灌溉会议开在合作社田间,用水高峰期干部职工扎根田间地头,面对面沟通,手把手教、肩并肩干,与灌区群众一道在强化用水效率上下功夫,制种玉米较往年增加6000余亩,通过提前灌溉、错峰灌溉、轮灌、拉长灌溉周期等方式,提前5天完成玉米头水灌溉任务,灌区19.6万亩农田有序灌溉,有限的水资源适时流淌到了最需要的每一处田间地头。(渠首管理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