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渠之首 润泽塞上
黄河水甜 共产党亲 总书记好
——九渠之首 润泽塞上
本站6月26日讯 奔腾不息的黄河水自下河沿流入宁夏境内,流经牛首山曲折蜿蜒的十里青铜长峡,在水利枢纽前缓步回旋,唐徕渠、秦渠、汉渠、汉延渠等千年古渠将黄河母亲甘甜的乳汁流入广阔的银川平原,唱响“黄河水甜、共产党亲、总书记好”的时代心声。
渠业古今,积淀千年流润的“水利文明”
宁夏引黄灌溉历史悠久,始于秦汉,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灌区14条古渠渠系纵横、奔流不息,其中9条古渠从青铜峡市穿境而过,成就“九渠之首”美名。2017年10月,宁夏引黄古灌区被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黄河干流上第一个成功申报世界级遗产的灌区,填补了宁夏世界遗产的空白。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流淌的水利开发建设史,引黄渠道纵横交错,密如网织,灌区发展,灌溉保障技术不断完善,灌域阡陌纵横、瓜果飘香,滔滔黄河水蜿蜒奔腾397公里,润泽了物产丰饶的“塞上江南”,也造就了“黄河贯宁、沃野千里”的富庶景象。
润泽万民,塑造兴水惠民的“水利方阵”
宁夏渠首管理处位于引黄灌区精华地带—青铜峡,负责青铜峡灌区9条干渠及沙坡头灌区美利渠的供水保障和水闸安全运行,同时承担青铜峡灌域19.6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管理处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持续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大用水权改革力度,始终把特色产业发展、粮食增产增收、生态环境安全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持续推进标准化管理,通过工程改造提升、精准科学调度、优质高效服务,用心用情做好青铜峡灌区各业发展的“水管家”,42座水闸、重要测水断面实现信息化监控,年均供水37.1亿立方米,占全区灌区用水的70%以上,为青铜峡灌区农业、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供水安全保障,实现了全区粮食生产“二十连丰”。
黄河水“甜”! 锻造乡村振兴的“水利样板”
位于青铜峡市南部引黄古灌区四大古渠(唐徕渠、大清渠、汉延渠、惠农渠)之首的大坝镇韦桥村,素有“汉唐古渠第一村”之美称。这里,古渠和村庄相伴相生,田园诗意扑面而来,采摘园的大棚里游人正在兴致盎然地采摘,嘉旺水韵、秦渠人家......一个个特色农家乐、民宿令人目不暇接。
近年来,大坝镇依托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以唐徕闸水利风景区为核心,深入挖掘古渠首和大坝营历史文化遗址,精耕细作、持续发展,加强水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建设水韵韦桥农业观光区、农事体验区、农耕文化展示区、文化产品销售区。通过“一心四区”建设,把韦桥村打造成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养生、农事体验、科普培训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黄河水带来了富饶的物产,沉淀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丰富了韦桥村独特的生态和旅游资源,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道上,韦桥村借势发力,以生态发展为笔,用乡村产业为墨,绘出了一幅村美民富的画面。
“黄河水甜、共产党亲、总书记好”,是宁夏各族群众最深情的表达,更是一往无前的强劲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渠首管理处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生态和发展,一以贯之“落实+干”、一往无前“创新+干”,在奋力建设“四水四定”示范区的新征程中,不断书写灌区高质量发展新辉煌。(渠首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