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夏区奋力绘就高质量发展“水之卷”
贯彻“强首府”战略 扛牢河湖长铁责
西夏区奋力绘就高质量发展“水之卷”
本站5月23日讯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近年来,西夏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工作理念,坚持把保护治理黄河作为“国之大者”,将落实河湖长制作为“河之要者”,主动扛起管水之责、自觉落实治水之策、全力答好兴水之卷,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河长制工作实现“有名有实”向“有能有效”转变。奋进甲辰年,再谱新华章,西夏区将深入贯彻“强首府”战略,以河长护河“起笔”、系统治理“着墨”、创新赋能“落纸”,奋力绘就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河湖“新名片”。
一是“匠心起笔”,勾勒河长制责任线条。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将坚持把河湖长制作为总抓手,主动履行治水之责,自觉担兴水之任,不断织密织牢责任网,全面推动河湖保护与生态环保、城乡建设、基层治理有机融合,用心绘就“强首府”战略的西夏区“水之卷”。理清“体系图”。全面构建“两级党政、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实行县处级河长挂帅出征工作机制,通过“请上来、走下去”相结合,深入河道一线,逐个锁定破坏水生态的“老大难”问题,积极协调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扣紧“责任链”。明确镇、村级河长作为河道直接责任人,主动作为,包河包段,开展河道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置,实现“条条河道有人巡,段段河道有人护”。打好“组合拳”。探索“多方治河”模式,整合水务、生态环境、住建、公安、检察院等职能部门力量,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开展河湖“四乱”污水乱排乱放等现象督察,定格问题点位,建立整治台账、全面推进整改,同时联合公益环保组织,构建“民间河长+媒体+群众+志愿者”的社会监督机制,形成“河长挂帅、水务牵头、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河湖管理保护新局面。
二是“精心着墨”,描摹河湖治理的工笔纹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西夏区现有较大支流、支沟共78条,列入县(区)级主要河湖沟道22条,镇街级主要河湖沟渠和“三大农场”较大排水沟道共56处。我们将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工作思路,坚持城镇和农村两手抓、两手硬,统筹做好“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三篇水文章,精心着墨、悉心治理,全力绘就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画卷。聚焦源头治理,根除河湖治理“沉疴宿疾”。大力开展“强化河湖长履职,加强河湖问题整治专项行动”,一体化推进全域“清”、着力“治”、长效“管”综合治理,对工业排污、城镇污水、农村环境、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渔业、岸线管理、采砂、排污口等9个方面的污染源头进行彻底根治。突出项目带动,蓄足河湖治理“源泉动力”。聚焦河湖治理短板弱项、现实需求、发展目标,精准谋划了12个山洪沟道治理、美丽河湖建设、黑臭水体治理、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着力提升水安全、改善水环境,让清水常流、绿水常在。坚持岸线严控,守住河湖空间“生态安全”。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合理开展土地开发利用,依法依规从严审批涉河建设项目,严厉查处违法侵占河湖等行为,推动全区生态“颜值”和环境“气质”不断提升。
三是“创新落纸”,渲染河湖管护新篇章。西夏区高校云集、人才荟萃,科创资源富集,在全市具有独特的科创优势。我们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敢于突破“惯性思维”,持续河湖监管的思路、路径、举措上深入探索,全面推动“点上独奏”拓展为“面上合唱”。坚持党建领航,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河长制工作中的带动作用,以党员带动广大群众和企业开展基层自治,努力打造村社“党建+河长制” 工作模式,用好“微力量”,组建“记者”河长、“银发”河长、“河小清”等护河志愿队,进一步延伸河湖管护“触角”。坚持数字赋能,持续完善河湖管理范围、岸线功能分区、涉河建设项目等管理信息,推进管理数据与河湖空间数据关联,加快推进高家闸沟、典农河、宏图街排水干沟等重点河道安全整治项目,增设视频监控,尽快实现智能识别、自动预警,不断提升河湖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基层河湖长工作效率。坚持全民共护,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活动,广泛开展河湖长制、节约用水、生态环境保护等宣传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辖区掀起爱水、节水、护水的热潮。畅通河长监督举报渠道,提高举报奖励标准,多途径接受群众举报和社会监督,切实把社会力量动员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逐步形成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新风尚。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西夏区将持之以恒担负起河湖管理保护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系统推进、主动作为、开拓创新,进一步发挥河湖长制优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魅力西夏”擦亮秀水泱泱的生态底色,有效激活治水管水的“一池春水”。(西夏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