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川市:谱写管水治水新篇章 为黄河“几字湾”攻坚战贡献坚实水利支撑
银川市:谱写管水治水新篇章 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贡献坚实水利支撑
本站3月29日讯 近年来,银川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四水四定”,以创建美丽河湖为主线,加快实施水利重点项目,全面优化水资源配置,着力强化河湖水系管理,牢牢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及安全生产底线,为全区建设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贡献坚实水利支撑。
——推动水岸同治,打造自治区美丽河湖精品典范
一是坚持“一个体系”规划建设,结合“两纵八横多湖”水网布局,统揽全域编制《银川市水网规划》《典农河美丽河湖建设总体规划》,制定《美丽河湖建设实施方案》,不断建立健全水系连通、河库互补、引排顺畅、利用高效的健康水网体系。二是水岸一体化推进河湖治理。按照“水、岸、林、草、园”的治理思路,落实生态修复、岸线提升等重点项目28项,投资近20亿元,打造典农河贺兰山路段等5个示范带、阅海湖和七子连湖2个示范区及阅海9号湖生态湿地示范园的“8+1”示范引领点,加快建设“安澜净美、水丰草美、岸带秀美、治水慧美、人文弘美”的美丽河湖。三是全面开启非常规水河湖生态补水“新篇章”。聚焦河湖生态用水优水低用等突出问题,创新谋划实施银川市第二第四污水厂片区再生水河湖生态利用等3个再生水利用示范项目,将原通过沟道直排的污水厂尾水经深度处理达标后用于生态补水及城市杂用,将第六污厂再生水利用率从0提高至45%,将第二、四污水厂再生水利用率从57%提高至99%,置换出优质黄河水用于城市发展,全面开启河湖生态多元化补水的新篇章。
——坚持“四水四定”,构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格局
一是全面构建“1+3+N”政策体系。搭建了以《银川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四水四定”实施方案》为主体,《银川市“十四五”用水权管控方案》《银川市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方案》《银川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方案》《银川市再生水利用确权交易试点实施方案》《银川市“四水四定”试点市建设方案》等专项方案相配套的“1+3+N”政策体系,科学确定了基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城、地、人、产及生态建设目标和控制要求,全面提升了全市用水安全保障能力。二是多措施推动各行业深度节水控水。印发《银川市节约用水奖补办法(试行)》等配套制度,健全完善激励机制,统筹推动农业、工业、城乡节水普及,创建年用水量100万立方米以上节水型企业8家,节水型企业创建率达67%;建成节水型公共机构809个,本级节水型公共机构创建率达到64.21%;命名7家节水型高校,节水型高校建成率达44%,建成宁夏大学一期,宁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一期、二期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并投入使用,节水型高校在全区形成示范效应。三是用水权改革蹄疾步稳。制定出台《银川市金融支持用水权改革的实施方案》《银川市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等20余项制度,全市累计完成用水权交易71笔,累计交易水量68280.23万m3,累计交易金额7.06亿元,指导各县(市)区完成160万元用水权融资质押贷款,银川市再生水确权交易和金融赋能用水权改革迈出了关键一步。四是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显著。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启动银川市三区和永宁县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监管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水资源统筹监管配置水平。2023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82.38 m3,较2020年下降31.3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5.52 m3,较2020年下降31.94%;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2%,非常规水利用率达到58.9%,超额完成2025年目标值。
——赋能数字治水,全力筑牢水利高质量发展安全屏障
一是全力筑牢防汛安全屏障,先后组织实施了黄河二期、重点入黄排水沟治理、桑园沟、芦花沟治理、第五拦洪库提标改造、第一至第三拦洪库提标改造工程、宁夏贺兰山东麓防洪治理工程2023年建设项目(西夏片区)等一批防洪除险工程,全市骨干沟道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黄河城市核心区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城市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二是建立健全防汛应急体系,编制印发《银川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黄河流域防洪规划(修编)》《银川市中小河流治理方案》等方案,修订并完成了《银川市防汛应预案(方案)汇编》,编制了《银川市水务局洪水防御应急响应工作流程图》,组织开展“第二拦洪库-西干渠-桑园沟-芦草洼滞洪区-第二排水沟”防汛应急演练和2023年防汛(指挥组织)应急演练(桌面推演),落实联防单位及社会防汛抢险队伍25支500余人,机械110辆,防汛应急抢险物资28700余件,水利抢险专家32名,进一步健全了防洪体系,全市防洪减灾能力明显增强。三是全面搭建数字防洪体系。建成并启用银川市山洪灾害防御信息化系统,实施贺兰山东麓银川段智慧防洪信息化建设项目,对贺兰山东麓重点防洪区域实时监测雨情、水情、工情,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应急响应及联防联控机制,形成集监测、预警、会商、研判、响应为一体的应急预警处置体系,有效应对处置了“6.21”“7.11”“8.10”等多轮强降雨,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银川市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