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部分 > 水利宣传轮播图

宁夏清水河:系统治理实现“河如其名”

来源: 中国水利报 作者: 孟砚岷 日期: 2025-03-13 阅读量:

春日里,草木葳蕤,水清岸绿,清水河从六盘山北麓草甸渗出,一路奔涌320公里,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舟塔乡长桥八队泉眼山处,投入黄河怀抱。

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流域面积最大、跨县区域最多的黄河支流,因废弃矿山和地质灾害隐患等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直排入河,清水河多段水质曾经长期为劣Ⅴ类。“十四五”以来,清水河流域监测的国控断面接续全部达标,2024年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优良水质。

清水河如何做到“芳华重现”?

山洪沟生态蝶变

“奔涌的泥浆排山倒海,呼啸而来。一边是泥浆的奔流,一边是两岸轰塌冒起的阵阵黄色尘烟。”这是宁夏作家杨占武童年记忆中山洪沟的模样。

同心县东部地区为塌陷性湿土,雨水长年累月冲刷成了山洪沟。因地制宜,同心县扎实开展清水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36平方公里。2024年3月,同心县开工建设洞子沟治理工程,以防洪为重点,整治疏浚河道长度8.28千米,新建护岸5.46千米,为周边5个村庄及1.1万亩农田提供安全保障。

清水河流域各市县通过实施中小河流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等工程,对重点段落进行砌护、疏浚、整治,有效遏制倾占、蚕食河道现象,清水河流域迎来生态新面貌与发展新契机。

“我的家乡在宁夏,这些年我也一直在宁夏开展水环境治理的工作,亲眼见证了这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政协委员、首创环保集团智慧环保事业部总经理黄绵松说。

绿水青山两相宜

“河水越来越清,河岸越来越绿,心情一天比一天舒畅!”海原县三河镇六窑村村民梁立武望着清澈的河水,感慨不已。

治水更需护水。清水河经原州区、海原县、同心县、中宁县等地,为让清水河变得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沿线各地下足了功夫。

海原县积极实施宁夏清水河(海原段)综合治理工程,新建16处护岸、护滩、高边坡治理工程及支沟防护工程,进一步提高河道防洪能力;推进11处共611.99亩滩地及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显著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条件也逐步优化;新建41套河道智慧管理视频监控,有效减少入黄泥沙。

中宁县推进清水河中宁段防洪治理,新建护岸2.55公里,重建18座穿堤涵洞,对2处长1.2公里的岸坡进行生态修复,修复面积1.76万平方米,恢复及新建堤防23.45公里,新建巡护道路10.31公里。工程完工后,清水河防洪标准大幅度提高,恢复了河流流动性及连续性。

一泓清水入黄河

“清水河变清了,村子里环境变好了,村民们的生活品质也提高了。”三营镇老三营村村委会主任周玉福高兴地说。老三营村的变化,是清水河治理成效的一个缩影。

清水河全域共有3个国控断面,三营断面是其中之一。过去,由于清水河流域系统管理机制不完善、流域生态基流不能保障、沿线城镇排污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一度导致清水河水质问题突出,两岸垃圾遍布,臭气熏天,周边群众意见很大。

固原市原州区实施清水河原州区段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疏浚净源、截污治污、生态修复等措施多管齐下,打出了“治污组合拳”,进一步保障了沿河两岸人民安居乐业,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清水河三营国控出水断面水质由劣Ⅴ类稳定提升为Ⅲ类,彻底改变了“黑水河”的历史。

清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清水河的滋润下,清水河流域粮丰菜裕、牛壮羊肥、瓜香杞红,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绿色发展红利,日子越过越红火。

“宁夏坚持以水质改善为核心,采取强化监测、源头管控、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全面加强清水河生态系统治理,着力提升清水河水质,保障黄河生态安全。”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清水河近10年平均年输沙量为1095万吨,较多年平均年输沙量(1956—2016年)减少了1404万吨,下降56%。

清水河的源头开城镇黑刺沟村,现已改名为“清源村”,寓意清水河的源头。清水河欢畅奔涌,两岸欣欣向荣,人水和谐的生态新图景正在照进现实。



时间:2025-03-08    来源:中国水利报

https://mp.weixin.qq.com/s/qv3AImIqAOP9ioaLv6tIxw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