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年度计划

自治区河湖长制2022年工作要点

索引号 640000017/2022-00402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5-3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所属机构 自治区水利厅 责任部门
有效性 有效

自治区河湖长制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自治区河湖长制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主题,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重要使命,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强化河湖长履职尽责,持续推动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扎实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持续开展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农村垃圾、农村河湖治理,加强河湖管理暗访督查和工作落实,强化河湖划界成果及规划编制的应用,加快智慧河湖建设步伐,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发力,不断推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实现河湖管理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美丽河湖。

一、深化完善河湖长制

1.压实河湖长责任。全面落实自治区总河长2号令,进一步规范河湖长履职行为,压紧压实各级河湖长对责任河湖的直接责任。进一步规范河湖巡查工作,全程使用手机APP巡河,保证巡查频次、巡查质量。落实河湖长向同级总河长述职制度,建立基层河湖长工作“任务清单”,实现河湖长工作台账管理。及时办理变更河湖长工作交接,完善河湖长交接工作台账。(各市、县〈区〉政府落实)

2.构建长效机制。细化河长制责任部门责任分工,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推动各部门在总河长的统一领导及各有关河湖长督促协调下形成工作合力。各级河长办全面做好组织、协调、分办、督办工作,落实总河长及河湖长确定的事项。完善河湖长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流域综合管理,构建河长办协调、河湖长发力、各部门联动的河湖长制工作长效机制。(各市、县〈区〉政府落实)

3.加强能力建设。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关于河湖长制工作部署,围绕“组织健全、队伍充实、职能清晰、运作高效、保障有力”的目标,结合各地实际,尽快解决河长办职能不清晰、工作人员不足、队伍不稳定、工作交接不彻底、经费落实不到位、技术力量薄弱等突出问题,为基层河长办高效履职提供保障。探索推广“巡河+城乡保洁(公益岗位)”一体化、网格化管护模式,实现农村河湖巡护全覆盖,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各市、县〈区〉政府落实)

4.强化信息共享。以自治区河湖长制综合管理平台为基础,加强河长制责任部门协调配合,共享河湖长制有关数据,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及时补充完善自治区河湖长制综合管理平台有关资料,及时更新平台信息。进一步规范并及时更新河湖长公示牌,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自治区河长办牵头,自治区河长制有关成员单位配合,各市、县〈区〉河长办落实)

二、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六大任务

(一)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

5.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深化用水权改革,严格水资源管控。继续推进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整治取用水违规行为,健全水资源监测体系,完善水资源监测预警机制,对超用水地区实行“双限批”。加大非常规水综合利用,2022年全区用水总量控制在国家年度目标以内。(水利厅牵头,各市、县〈区〉政府落实)

6.开展宁夏节水行动。深入实施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022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6以上。(农业农村厅牵头,各市、县〈区〉政府落实)自治区级节水型机关达到90%以上,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率达到50%。(水利厅牵头,各市、县〈区〉政府落实)到2022年底,县城及以上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内。指导各市、县以城市公共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为抓手,更换老旧供水管网,加装智能远传水表等智能传感设备,提升供水水量、水压的实时调控能力,构建管网漏损管控体系。(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各市、县〈区〉政府落实)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推广高效冷却、循环用水等节水工艺和技术,鼓励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年节水型企业建设不少于5户。(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各市、县〈区〉政府落实)

(二)强化水域岸线管控。

7.开展河湖岸线清理整治。按照水利部、自治区明确的目标要求和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建立完善“三个清单”,全面排查、不留死角、严格标准、认真整改,确保2022年5月31日前,基本完成阻水严重的违法违规建筑物、构筑物等突出问题清理整治,12月31日前,基本完成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清理整治任务。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巩固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成果,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占河道、围垦河湖,确保河道行洪安全。(各市、县〈区〉政府落实)

8.加强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按照依法划定的河湖管理范围,结合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全面编制完成辖区有岸线利用需求的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并批复实施,明确河湖岸线功能定位。加快划界成果上图及应用,实现“水利一张图”管理,提升河湖水域岸线管控数字化水平。(各市、县〈区〉政府落实)

9.强化河道采砂监管。加强采砂审批管理,明确采砂量、采砂范围、采砂方式、采砂弃料堆放、采砂坑回填等要求,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破坏、谁治理”原则,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于历史上采砂形成的弃料堆、砂坑等,要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工作计划,加快治理。对有采砂任务的河流,要抓紧编制采砂规划;没有编制采砂规划的河流,一律禁止采砂。(各市、县〈区〉政府落实)

(三)加强水污染防治。

10.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持续推进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保护区内环境违法行为。加快推进新增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开展农村“千吨万人”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实现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全覆盖,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国家考核目标。(生态环境厅牵头,水利厅、卫生健康委配合,各市、县〈区〉政府落实)落实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和水质监测信息公开制度,开展全区城乡饮用水水质风险评估工作。(卫生健康委牵头,各市、县〈区〉政府落实)

11.加强工业企业污水治理与监管。建立完善生态环境、排水(城管)等部门执法联动机制,加强对接入市政管网的工业企业以及餐饮、洗车等生产经营性单位的监管,依法处罚超排、偷排等违法行为。完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根据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排查评估结果,对超负荷运行和管网不完善的实施提质增效工程(新改扩),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限期整改。(生态环境厅牵头,各市、县〈区〉政府落实)

1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施用,扩大有机肥替代示范。2022年底,全区测土配方施肥1000万亩以上,化肥利用率达到41%,农药利用率达到41%以上。全面关闭搬迁禁养区畜禽养殖场,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业农村厅牵头,各市、县〈区〉政府落实)

(四)加强水环境治理。

13.持续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巩固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保障已治理的黑臭水体长治久清不反弹。(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生态环境厅配合,各市、县〈区〉政府落实)

14.强化重点河湖水体治理。全面消除地表水国考断面劣Ⅴ类水体(剔除地质本底因素),2022年底,第三排水沟、三二支沟、银新干沟等重点入黄排水沟水质稳定达标。对个别不能稳定达标的入黄排水沟,配合控源截污措施,实施必要的清污整治,确保主要入黄排水沟入黄口水质达到Ⅳ类以上。(生态环境厅牵头,各市、县〈区〉政府落实)继续实施沙湖综合治理项目,2022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宁夏农垦集团牵头落实)

15.强化入河(湖)排污口监管。严把排污口审批关,进一步规范现有排污口监管。2022年,开展城镇生活、工业排污口整治工作,黄河干流严禁新增除依法审批的集中式处理设施以外的排污口。定期开展排污口巡查,加强对已取缔各类排污口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生态环境厅牵头,各市、县〈区〉政府落实)

16.推进农村河湖面貌改善。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全区农村污水处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集镇规划区和城镇近郊村、川区较大规模中心村逐步实现污水处理。施行农村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分级管理、分类治理、分期推进。启动试点示范,统筹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生活污水、非规模化畜禽粪污、种植业面源污染、改厕等治理工作,制定并实施清淤疏浚方案,鼓励底泥无害化处理后资源化利用,对生态脆弱、过于分散、条件恶劣的村庄,鼓励通过生态净化消除黑臭水体。(生态环境厅牵头,农业农村厅配合,各市、县〈区〉政府落实)有序推进“两治理、一改造”,到2022年底,力争一、二类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左右,山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明显提高。(农业农村厅牵头,各市、县〈区〉政府落实)巩固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成果,切实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2022年底,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全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或比2018年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县城达到86%以上。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排查整治力度,严控新增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防止农村非法垃圾堆放点反弹。(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各市、县〈区〉政府落实)

(五)加强水生态修复。

17.加强流域水生态治理修复。全面加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30个,新建淤地坝10座,坡改梯6.4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20平方公里。继续开展常态化遥感监管,及时精准发现并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创新监管手段,探索引入第三方开展跟踪检查、监督核查,扩大覆盖面。深入推行信用监管,探索水土保持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水利厅牵头,各市、县〈区〉政府落实)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湿地保护恢复补助资金,开展湿地保护恢复、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加大湿地保护恢复力度,进一步提高湿地质量和生态功能。以“一河三山”保护和治理为重点,构建“一带三区”的生态生产生活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加快形成绿量适宜、布局均衡、系统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稳定高效的整体生态系统。(林业和草原局牵头,各市、县〈区〉政府落实)

18.保障河湖湿地生态补水。统筹全区生活、生态、生产用水需求,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和调度,落实生态补水任务。严控人工景观娱乐水面耗用黄河水。加大重点河流生态水量监测,清水河、苦水河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达到100%。(水利厅牵头,各市、县〈区〉政府落实)

19.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科学合理安排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年内开工实施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8座。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水库大坝安全责任人及小型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强化资金投入,加快水库大坝安全鉴定进度,积极推进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合理使用维修养护经费,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及时完善水库注册登记信息,不断提升水库运行管护水平。(水利厅牵头,各市、县〈区〉政府及相关单位落实)

20. 建设美丽河湖。按照自治区美丽河湖评价标准,通过项目整合、资金拼盘、部门协作等方式,积极创建美丽河湖。继续组织开展河湖健康评价。完成辖区重要河湖“一河(湖)一档”“一河(湖)一策”修编,建立完善河湖健康档案。(各市、县〈区〉政府落实)

(六)加强执法监管。

21.强化水环境预警监管能力。加强河湖水资源、水环境、取用水监测体系建设,及时掌握河湖水质动态,加强取用水监控,实现监测成果全方位共享。建立健全水环境风险评估排查、预警预报与响应机制,提升突发水环境事故处置能力。(生态环境厅牵头,各市、县〈区〉政府落实)

22.强化涉河湖综合执法。认真落实《水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宁夏水利厅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等有关执法责任要求,加强对全区水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管力度和水事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进一步规范水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全面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保障能力。落实“河长+检察长+警长”工作机制,压实“三长”责任,强化公益诉讼,加大涉河湖违规违法行为查处和打击力度,有计划开展河湖巡查和清理整治,提升河湖执法水平。(各市、县〈区〉政府落实)

三、强化保障措施

23.完善考核机制。按照自治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要求,修改完善河湖长制考核办法,研究细化考核方案,落实上一级河湖长对下一级河湖长考核和对河长制责任部门的考核,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有效推动工作落实。(各市县级河湖长、河长办配合,各市、县〈区〉政府落实)

24.强化资金保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统筹资金安排,同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河湖管护经费落实。河湖长制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强审计监督,规范资金使用。(河长制各有关成员单位依据职责牵头,各市、县〈区〉政府落实)

25.建设智慧河湖。有序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构建河湖管理数字化场景。进一步完善河长制信息平台,升级完善巡查、详查、核查、复查功能,构建支撑查、认、改、罚全周期的河湖监管平台,逐步实现河湖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可视化、自动化”。强化河长制信息平台使用,一般工作事项均通过平台下发、报送和办理。推广应用河湖管理问题“曝光台”,实施有奖举报,促进河湖管理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处理。全面推行手机APP巡河,借助无人机巡查、视频监控、自动识别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河湖岸线监管,打造智慧河湖管理新模式。  (自治区河长办牵头,各市、县〈区〉政府落实)

26.加强教育宣传。强化河湖长制、河湖管理及信息化等工作的培训教育,不断提升基层干部职工履职能力。认真总结河湖长制工作新亮点、新做法、新成效,及时通过自治区河长制信息平台和媒体报道宣传。广泛开展河湖管理保护“进村庄、进校园、进社区、进园区”活动,倡导将河湖保护管理相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鼓励社会力量做“河湖守护者”,推动形成全民共治共享格局。(各市、县〈区〉政府落实)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