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利专题 > 新闻发布会专题

宁夏重点脱贫攻坚水源工程建成通水新闻发布会

来源: 自治区水利厅 作者: 日期: 2018-08-28 阅读量:

会议名称:宁夏重点脱贫攻坚水源工程建成通水新闻发布会

时  间:2018-08-28

会议内容:宁  夏召开重点脱贫攻坚水源工程建成通水新闻发布会,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麦山主持会议,水利厅有关单位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

--------------------------------------------------------------------------------------------------------------------------------

                                              宁夏中部干旱带重点脱贫攻坚水源工程建成通水

  8月28日,宁夏水利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宁夏重点脱贫攻坚水源工程建设情况进行通报。据悉,目前盐环定扬黄更新改造工程、红寺堡扬水1至5泵站更新改造主体工程、以及宁夏中部干旱带脱贫攻坚水源工程新建7座水库均已建成通水,有效缓解了宁夏中部干旱带供水紧张矛盾。

  盐环定扬黄工程作为陕甘宁三省受水区最可靠的水源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1.7亿元,目前已完成重建泵站7座,改造泵站6座,更换压力管道70公里,干渠砌护改造97公里,并完成配套附属设施和自动化建设。截至2018年7月底,已累计引水14.89亿立方米。供水范围已辐射陕甘宁三省(区)的定边、环县、盐池、同心、利通、红寺堡、太阳山7县(区),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保障了灌区40万亩截土地的灌溉用水和40万人饮水安全,并被当地群众誉为“生命工程”。

  红寺堡扬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作为自治区60大庆重点工程于2017年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5亿元,规划灌区面积101.4万亩(2020年规划水平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1万亩,占比60%),首级泵站供水能力由原设计的25立方米每秒增加到28立方米每秒,改造后由工程现状的14座泵站合并为11座。2018年4月1日开机至7月30日,系统运行120天,引水量2.04亿立方米,灌区玉米二水灌溉结束时间较往年提前7天。同时,实现了向同心下马关、预旺等深度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延伸供水。

  中部干旱带脱贫攻坚水源工程新建的7座水库涉及同心、红寺堡、海原、盐池4县(区),总投资10.37亿元,总库容4000万立方米。目前7座水库主体及配套工程的全面建成,工程受益人口近16万人,涉及贫困人口5.5万人。

  下一步,水利厅将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实施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力争早日开工建设西海固地区脱贫引水工程,构建骨干供水“主动脉”,升级现代基础设施水网,保障各业产业融合发展用水需求,支撑宁夏沿黄经济区和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打赢陕甘宁革命老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记者问答:

    问题一:2016年开工实施中部干旱带脱贫攻坚水利项目对于我区打造水利基础设施水网有哪些重要意义?

  中部干旱是我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62月初,李克强总理来宁视察时,明确支持我区建设中部干旱带脱贫攻坚水源工程,并强调“要通过建设重大民生水利工程,拔掉贫困的根子”。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水利厅等有关部门和相关市县通力合作,前期工作压茬推进、快速完成,现了工程“当年立项、当年设计、当年开工”的目标

   中部干旱带脱贫攻坚水利项目包括两项工程,一是盐环定扬黄更新改造工程,二是在同心县4个县(区)新建7座水库。两项工程总投资22.67亿元,其中盐环定扬黄更新改造工程总投资12.3亿元7座水库投资10.37亿元盐环定扬黄更新改造工程现已建成投运,工程供水条件显著改善,供水保障率进一步提高,有效解决了区域群众生活、70万头牲畜、40万亩农田、工业和生态用水问题,37县(区)受益总人口达38.6万人,其中宁夏受益人口达15.9万人。新建7座水库主体工程现已完工并实现蓄水,将改善灌溉面积50多万亩,同时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近20万亩,受益人口1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5.5万人。目前,水利厅和有关县(区)已完成田间规划工作,计划通过发展规模化特色种植产业,确保工程发挥最大效益,助力区域群众脱贫致富

   为有效破解中部干旱带水资源短缺和用水困难问题,完善区域水利工程及资源配置体系,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近年来,水利部门还组织实施了红寺堡扬水一至五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等一批改善中部干旱带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点水利项目,同时谋划了盐同红革命老区脱贫引水工程,目前该工程正在加紧开展前期工作,这些工程实施后将有效解决中部干旱带城乡居民生活、规模养殖业和脱贫产业发展用水问题,助力中部干旱带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同时,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谋划实施西海固地区脱贫引水、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宁夏引黄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等重大水利工程,完善节水、引水、供水工程网络,加速推进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我区水利高质量发展,力争早日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用水需求提供支撑和保障。

    问题二:如何保障7座水库工程更好发挥效益,助力中部干旱带打赢脱贫攻坚战?

    为确保工程顺利建设实施自治区水利等各有关部门和受益县区科学谋划、精心部署,统筹协调、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顺利实施。7座水库自2016年3月底第一座水库开工建设,目前已全部建成投入试用行。为了管好用好水库工程,发挥水利实施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保障作用。我们将在三个方面加强水库运行管理:一是落实责任水利厅已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验收移交工作,明确各有关灌区管理单位和县区水务局管理职责,分解细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等尾留工程建设任务,争取今年年底完成各项验收准备工作,明年春灌前完成竣工验收和移交工作,确保管理到位,责任到位。二是科学调度。水利信息化为抓手,强化水库运行调度,充分发挥水库调蓄作用,改善灌区高峰期用水紧张状况,提高引黄灌溉供水保证率,实现年增供水能力3000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50万亩。三是加强田间工程配套利用水库蓄水,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推进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促进群众增产增收,为中部干旱带脱贫攻坚工程助力。目前,同心县下马关水库周边已发展文冠果、滴灌枸杞0.5万亩海原县三塘正在引入4.7万亩特色农业滴灌项目;其他水库已全面开展社会资本引入及田间配套工程前期规划工作,总计可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0万亩。

届时,将有近16万当地群众受益(其中贫困人口5.5万人)。

  

    问题三:红寺堡扬水一至五泵站更新改造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红寺堡扬水工程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是中部干旱带红寺堡、同心境内罗山周边广袤地区的主要供水水源工程,目前已运行20多年,效益显著,当地各业发展对工程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建设时,当时技术、经济和对当地发展前景的认识能力的限制,设计标准偏低(能耗高、设备安全运行保障率低)、供水配套设施和防洪体系不完善,特别是随着灌区经济社会发展,灌溉、人饮、城镇、生态等用水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加,工程供水能力明显不足。20174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对工程主线泵站进行更新改造。20177月完成立项和审批后开工建设,20183月主体完工并投运

  改造后的变化主要体现在4方面:一是提升了供水能力,供水规模由原设计的55万亩提高到101.4万亩,首级泵站设计流量由原设计的25立方米每秒增加到28立方米每秒。二是供水范围向同心下马关、预旺等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进行延伸,20187月中旬,中部干旱带脱贫水源工程7座水库之一的预旺水库首次成功蓄水,为该地区生态移民、人畜饮水、高效节水补灌提供了水资源保障。三是运行可靠性大幅度提高,水泵电机阀门开关等主要机电设备选用高效节能、国际国内一流产品,例如选用的主水泵叶轮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优质双相不锈钢材料,具备优质的抗腐蚀、耐磨蚀能力,预计比普通叶轮的寿命延长2倍以上。四是实现了站级自动化控制。泵站主机、辅机、阀门、变配电及其他运行参数均实现自动采集、传输和处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管理模式基本实现。

    

    问题四:盐环定扬水更新改造项目工期紧、任务重、标准高,建设过程中有哪些亮点做法?

   按照正常建设进度,盐环定18座扬黄泵站更新改造工程5年时间才能完成。然而,面对老区人民脱贫攻坚的历史重任,自治区党委政府向中央承诺,5年工程3年完成,确保尽快发挥工程效益。盐环定扬黄工程更新改造项目成为宁夏水利建设史上最为紧迫、艰巨的民生水利工程。

   一是超常规建设需要超常规的组织协调。新春佳节,当家家户户沉浸在阖家欢乐中时,宁夏水利部门的5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冒严寒踏风雪奋战在荒郊野外,开展地质勘察等相关工作,为工程早日开工建设夙SU兴夜寐。相关市县政府和水务部门也明确了推进任务清单,春节期间相继启动了项目勘察设计、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自治区水利厅和各相关部门、参建单位积极推进、全力配合下,2016927日,盐环定扬黄工程更新改造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成为宁夏第一个当年立项、当年审批、当年开工的水利工程,彰显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

  二是高标准建设国内一流扬水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建设团队认真贯彻“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少人值守”的理念,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按照“三年内建成国内一流扬水工程”的目标要求,精选一流设计、一流设备、一流施工队伍全力推进项目实施。建设管理创新。采用“项目法人+专家组+运行管理单位”的建设管理模式,泵站布局更加合理、机电设备选型更加科学、工程建设成本最少、效益发挥最大。信息技术创新。借助钱学森智库,高位嫁接中国航天十二院的技术优势,选用国内一流自动化设备,通过搭载“互联网+智慧水利”,实现测控一体化,最终达到“少人值班、无人值守”的运行管理目标,为盐环定项目迈向智能化、建成国内一流扬水工程打下坚实基础。施工技术创新。积极引进新工艺,为该项目“量身定制”混凝土配合比,节约了建设成本,减少了混凝土水化热,增加了混凝土的耐久性,满足了泵站大体积混凝土在高温下施工的需求,以较少的建设投资实现了工程质量的最优。建设过程中,我们采用二氧化碳致裂技术拆除泵站基岩,降低震动和冲击,在确保老泵站安全运行、良田灌溉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完成了泵站基础岩石的开挖。质量管控创新。为了从源头上实现工程质量可控,从设计院到施工单位的选择,从专家团队到技术人员的参与,从电机水泵到阀门的采购,工程全部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做到严格把关,无缝对接,达到了国内同类工程的“顶配”。建设思路创新,将原有18座泵站合并改造为13座泵站,减少5座泵站,使泵站效率由改造前的65%提高到75%提高,每年节电1500万度电,管理成本降低,减少运行人员近百人,每年减少运行管理费用约1200万元。该项目还借助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力量,全程跟踪工程建设,精确地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进行全方位质量抽检,质量管控关口前移,避免了返工、重建,降低了经济损失,为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工程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重建泵站7座,改造泵站6座,更换压力管道70公里,变电所8座,干渠砌护97公里及渠道建筑物,以及泵站厂区、压力管道防洪、供电工程,其他相关设施设备等;正在进行泵站工程附属生活管理区和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累计完成投资11.2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