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利专题 > 水利普法 > 历史信息

世界水日|宁夏银川:做好水文章 建设先行区

来源: 组织机构 作者: 日期: 2021-03-22 阅读量:

  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作为国家节水型城市,近年来,宁夏银川市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抓手,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将水资源盘活,促进全民节水取得良好成效。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银川将继续从做好“水”文章入手,统筹优化产业布局,着力铺就绿色发展底色。

  以法之力促节水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目前,银川市水资源总量为1.8亿立方米,主要是黄河过境水和地下水,多年平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60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5,水资源匮乏。

  如何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银川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确保取水总量不突破。

  近年来,银川市在成立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先后编制了《银川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银川市节水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并制定了《银川市水资源管理条例》《银川市城市供水节水条例》等法规。同时,针对湖泊湿地的生态保护、水源涵养等问题,银川市又出台了《关于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决定》等一系列法规性文件,对转变用水观念以及树立水资源忧患意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通过完善城市节水法规制度,以依法节水、依法管水、依法用水等手段,进一步以法之力拧紧节水“水龙头”。

  同时,银川市严格落实取水许可限批和管控措施,贺兰山东麓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地下水超采区及城市管网覆盖范围内无新增取水项目。按照地下水管控指标要求,确定了各县(市)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水位控制指标,取得了初步成果。超采区地下水开采量大幅减少,地下水位大幅上升5.45米。自备井管理和关停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已关停91眼。

  大力推动农业工业节水

  近年来,银川通过实施农业节水领跑,工业节水增效,城镇节水普及,节水减排开源,科技创新引领五大节水行动,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银川市水务局节约用水服务中心副主任梁志刚告诉记者,在农业节水方面,2020年银川市粮食种植面积121.71万亩,全年压减水稻种植4.72万亩,完成压减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任务的100%。银川市已建成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和测控一体化闸门覆盖区全部按照计量系统测定的水量核算水费。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已完成盐池“高效节水”推广模式,三区正在开展此项工作,基层水管组织、农田水利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工业节水方面,从2020年起,银川市建立了重点用水单位监控名录,在年用水量10万立方米以上企业,设立水务经理(主管)和专职水管员,负责单位节水用水日常监管。

  对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企业,严格执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制度,下达了用水计划。据银川市水务局节约用水服务中心主任张延祝介绍,市水务局将对纳入监控名录的重点用水单位进行监督,重点监督取水许可、计量设施、用水过程、节水措施、定额计划执行情况,用水单位如果超计划用水将采取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征收水费。市水务局将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取用水单位变化情况,每年适时调整并公布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

  此外,银川市以化工、发电、宾馆、高校等用水大户为重点,开展了用水定额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并对超过用水定额标准的单位进行了约谈,提出限期改造要求。

  营造宣传氛围引领生活节水

  节水,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为发挥节水创建“先行兵”的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银川市在水利系统、水利行业开展节水型机关建设,强化节水意识,完善节水制度,推广节水器具,严格节水管理,形成水利系统自觉节水的良好习惯和行业氛围,成为自觉节水的践行者、示范者、引领者。截至目前,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为9.8%,再生水回用率为21.81%,机关节水型公共机构覆盖率92.3%,事业单位节水型公共机构覆盖率50.92%,均达到了预期目标。

  同时,银川市多措并举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水宣传活动,并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各种系列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人人节水”的良好氛围。张延祝告诉记者,通过节水征文大赛、自来水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开放日活动,以及节水进社区、学校、单位和企业等节水日常宣传活动,形成行业主导、教育配合、校社互动、学生参与的节水宣传教育格局,在全社会营造出了爱水惜水、节水、护水的浓厚氛围。

  “节约用水,不但为家庭节约水费,还为国家节约大量水资源。节水,不代表一定要把水多次利用,我认为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往往比刻意节水更加重要。”市民王进福说道。

  自发使用节水器具,水资源循环利用,拧紧水龙头制止“细水长流”……在节水宣传氛围的营造下,如今市民节水意识和节水理念正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生活中积极节约每一滴水,已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为。

  水质显著提升,实现“末端兜底”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银川市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为主线,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实施滨河水系湿地扩整连通工程,将入黄排水沟退水口由9处合并为1处,沟道退水经49公里湿地沉淀、生态净化,水质显著提升,实现了“末端兜底”。同时,银西河水系连通工程,贯通水系22.4公里,打造了集防洪、排水、水资源利用、生态提升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廊道,有效改善和提升了银川市水生态环境。目前,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9条入黄排水沟水质稳定达到Ⅳ类,黄河银川段国测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进Ⅱ类出”。

  经过治理,昔日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的龙须沟变身水清岸绿、群众休闲的景观河。通过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项目,典农河、阅海湖、鸣翠湖、中国花卉博览园、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等处,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银川已成为休闲运动、观光娱乐,市民亲水近水的好地方。

  “去年以来,银川市各项节水指标基本达到了自治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阶段目标要求,尤其是公众的节水意识显著增强。”张延祝表示,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银川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用水效率逐步提高,产业结构和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水资源“三条红线”多年来均未突破。下一步,银川市将以严格水资源管理为中心,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重点,持续推进取水许可监管、计划用水、自备井关停、节水载体建设等重点工作,逐步实现取水有许可、用水有计量、管水有制度,做到水资源精细化管理。

  自觉+监管 助工业企业拧紧“水龙头”

  近年来,银川市通过设置行业用水定额,将水资源的使用“框定”在合理区间;通过节水指标“门槛”的制定,促使企业技术改造,加速废水的重复利用率,最终达到节水的目的。2020年,银川市城市再生水回用率达21.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0%以上,水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率成效显著。

  企业技术改造节水增效

  近日,记者在宁夏东部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看到,厂区种植的桃花已绽放,工人正在浇灌绿植,而绿化用水全部来自企业的中水回用装置。公司建设之初就将中水循环水的利用规划在内,随着银川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完善和管网建设的陆续完成,企业的节水设计得以实现。

  公司技术部负责人白文广告诉记者:“项目设计之初,我们就将再生水、中水等回用一并考虑,现在厂区有回用装置以及净化装置。中水价格1.2元每立方米,自来水价格4.9元每立方米,两者中间有近五倍的价差,所以中水回用对生产成本控制以及经济效益提升的作用十分明显。”

  据了解,宁夏东部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厂区除了生活和消防用水是自来水外,生产用水全部来自银川市第五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每年中水用水量约200万立方米。以自来水和中水的价差计算,企业一年在用水上就可以节约六七百万元的资金。

  同样,中石油宁夏石化公司也将节水这项社会责任落到了实处,通过废水处理系统的完善和技术改造,让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达到了97%以上。也就是说,该公司九成以上的生产用水都在被不断重复使用。公司化肥三厂运行科技术员安建喜告诉记者:“通过回收,生产环节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区,经过净化处理后,达到回用水标准,一部分水返回循环水作为补水。如果全部用原水的话,一小时光循环补水就需要600立方米,夏天得800立方米。去年通过回用水工艺调整,现在这个季节一小时用水350立方米到400立方米,夏季550立方米左右,一小时省了300多立方米水。”

  从600立方米降到400立方米,从800立方米降到550立方米,节水,就是开源、增效和减排,节省了水也就相当于少买水、少花钱,还减少了废水排放量,随着水资源使用要求越来越严格,企业的节水行为利国利企利民。

  政府通过杠杆促企业节约用水

  据了解,银川市通过取水许可、监管检查和水资源的有偿使用等方式加强管控,一方面让有限的水资源物尽其用,另一方面助推企业将节水的步子迈得更大。

  银川市节约用水服务中心副主任梁志刚告诉记者;“对于原有的高耗能企业,要让他逐步退出或进行技术改造,达到要求才可以继续生产。如果达不到政府下达的用水计划,我们会按照自治区的用水定额进行考核,如果考核不达标的话,还要通过加价,按照超额的比例,进行一倍两倍或者更高的倍数加价征税,通过价格杠杆促使企业采取措施节约用水,让工业节水成为行业自觉。”

  记者手记

  银川是一座缺水城市,人均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三。虽然我们的生活、生产用水可以正常保证,但这并不表明我们无“用水之忧”。用水需要严格管理,而节约用水,则需要我们每个人、每家企业和单位身体力行,为了城市的发展,为了我们的后代,让我们共同用好每一滴水!

  稻渔空间:稻渔共作 节水增效

  

  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2020年7月27日摄)。记者 李靖 摄

  鱼虾畅游,禾苗摇曳,稻香浓郁,每年盛夏时节,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都会吸引数十万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3月21日,距离种水稻还有近2个月的时间,稻渔空间负责人赵凯难得空闲。近几年,由于采用“设施工程化循环水养鱼+稻渔共作”技术,稻田效益节节增长,不仅产出的大米更香甜饱满,养殖的鱼蟹也获得不小的收益。赵凯介绍:“采用稻渔共作模式后,可节约水资源25%以上,节约劳动成本70%左右。”

  赵凯所说的“稻渔共作”是水稻种植与水产经济动物(鱼、虾、蟹、鳖等)养殖结合的一种立体种养农业生产模式,这种模式依赖于2000亩稻田里安装的4个内循环流水槽。走近观察,会发现这些流水槽采用了钢材焊接固定,墙面和底部采用可拆卸的环保型材料进行组装,每个流水槽长22米、宽5米、高2米。赵凯介绍说:“每个流水槽前端配备一个2.2KW推水机,底部并排安装多根微孔增氧管,前后配备1.5KW水车式增氧机。流水槽末端修建了集污坑,通过吸污泵将鱼蟹产生的粪污抽入稻田主干渠,然后进入稻田,为水稻提供营养物质。”

  田还是那块田,变的是种田的理念。在“稻渔共作”模式下,光、热、水、气、土以及鱼蟹养殖富营养化废水在稻田里实现有机融合。“每年我们除了种稻养鱼的收入外,观光园还会接待20万人次的游客,他们可以来此观光、体验农耕、垂钓,形成了休闲观光农业。”赵凯表示,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观光园还安装有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将4个内循环流水槽的推水机、增氧系统、自启式发电机和停电报警系统连接,通过示范应用苗种投放、推水流速控制、物联网智能管控、专用优质饲料投喂、水质调控、鱼病综合防治、捕捞暂养等配套技术,确定了流水槽高密度养殖、环沟、稻田三者综合最佳配比和种养方法。

  “我们这个项目获得了第五届宁夏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成长企业组一等奖和最佳人气奖!”说起获奖情况,赵凯喜上眉梢,自从打造稻渔空间观光园以来,企业创新耕作方式,让游客观光体验,成功打造出“稻渔空间”生态、高端的品牌形象,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用好每一滴水 绘就城市发展绿色生态画卷

   

城市绿化使用再生水。记者 闫红强 卜令峰 摄

  宁夏地处我国西北腹地,虽有黄河哺育,但水资源十分紧缺,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问题,城市可持续发展势必受到制约。银川市近年来花大力气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将现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全部提标改造达到一级A出水标准,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和银川市第四水厂经过新建处理设施,出水实现地表准四类标准,再生水逐步应用在工业冷却、园林绿化、环卫清洒、沟道补水等方面。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让不同品质的水得到充分利用,银川将形成水资源可循环使用的绿色发展之路。

  重度缺水更需节水

  银川市年平均降水量14.068亿立方米,黄河过境流量年平均193亿立方米,地下水日供水能力为40万立方米左右。目前,银川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约96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5,而国际公认的缺水标准等级中,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即为重度缺水城市。

  如何解决好节水用水问题,是银川城市发展的一道必答题。银川市在水资源再利用方面大力投入,在银川市城市东部建设了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第一再生水厂建成后,银川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和第五污水处理厂将关停,日处理污水30万吨,可保证未来30年内银川市兴庆区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投运后,出水水质将达到地表准四类标准,不仅可用于生态补水,还可为全市提供充足的景观用水、市政杂用水及工业用水,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使排入黄河的水质标准大幅提高。

  “第一再生水厂的污水处理工艺十分先进。”第一再生水厂项目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相较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新水厂增加了V型砂滤池、脱色消毒车间和清水池,使水质在处理后实现零污染排放。

  记者在项目工地看到,建设中的水厂数字化管理中心,利用BIM技术三维呈现水厂的空间模型和现场实景图。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论证,可清楚地看到目前施工的进度和技术难点,大幅提升施工质量,从而更好、更快地推动项目安全有序进行。第一再生水厂建成后也将成为西北水资源生态创新管理示范基地,即高标准入黄探索示范基地、产业链式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环保科普教育基地、智慧创新型的低碳标杆,打造集“共享生活、资源回用、环境友好、生态修复、环保示范”于一体的数字化园区。采用“智慧水务+智慧生活”的智慧运营模式,构建“数字化水厂”及“1+N”智慧运营平台。

  多用再生水更经济环保

  银川市是一座依河而生依湖而美的城市,市区当中随处可见湖泊湿地,典农河、七子连湖、华雁湖、鸣翠湖、阅海等重要湿地,已经成为点缀城市的重要景观,也是市民生活休闲的首选场所。截至2019年底,银川城市绿地面积达到7782.2公顷、公园绿地达到2482.92公顷,建成区内共建成城市公园21个、广场11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2.4%、41.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7.04平方米。

  “绿化用水目前是再生水的主要使用方向,也是再生水能够产生价值的地方。”银川市城市用水管理处副主任魏忠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银川市自来水价格在每立方米3.3元左右,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规定浇洒绿地用水量1L~3L,平均用水量2L/㎡,银川等北方城市绿地浇灌日约为66天,如果绿化用水全部使用再生水,每年可节省绿化水费2500余万元。

  每年两千多万元的水费,节省出来可以用于更多的公共建设,置换出的一千多万立方米的再生水资源,按照人均年用水量100立方米左右,能够为十余万人提供一年的生活用水。

  魏忠喜表示,未来随着城市品质的不断提升,绿化率必将逐年增加,所需要的绿化用水也将持续提高,再生水置换自来水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将在花博园率先试点,引入再生水管网,让花花草草通过喷淋设备直接得到浇灌。”魏忠喜告诉记者,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要对水资源的使用进行更为精细化的管理。比如黄河水未来主要用于农作物的浇灌,让我们得到品质更好的粮食和农产品;自来水主要用于居民的生活,保障居民用水的健康;再生水主要充当城市杂水,用于绿化和城市清洁以及工业用水。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也将更好地提升城市品位,为银川市持续建设“一园一品”的小微公园,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绘就城市发展绿色生态画卷。

  提高再生水利用率 让水“活”起来

  水是生命的起源,用好每一滴水,节约每一滴水,不仅要从基础设施方面给予保障,同时也要从制度层面进行约束。银川市多年来持续探索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使用,在建设再生水厂、不断提标出水标准上下功夫,同时努力建设再生水城市管网铺设,计划推进提升公共区域和企事业单位再生水使用率,营造“人人知晓再生水、人人使用再生水”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

  鼓励企事业单位使用再生水

  2020年夏季用水高峰期,银川市用水单日峰值量超过了60万立方米。每天60多万立方米的消耗,市民生活用水只占很小一部分,大部分水资源都用在了绿化、道路清洁、工业冷却以及洗车等特殊行业。银川市用水管理处副主任魏忠喜告诉记者,其实城市用水中大部分都能用再生水代替,比如洗车行业的水如果用自来水,价格定额内每立方米20元,超定额每立方米34元,再生水指导价每立方米0.8元。如果使用再生水,洗车成本可以大幅下降,能够实现再生水利用提高和商家、群众都受益的多赢局面。

  “目前来看,再生水除了不能与人体有直接接触外,用作他途都非常好。”魏忠喜表示,再生水的透明度和自来水几乎一致,也没有明显的异味,应当鼓励公共区域和企事业单位优先使用。城市用水当中,绿化用水占比最高,尤其是一些单位绿化用水几乎都用自来水,未来银川将对企事业单位的自来水配额进行一定限制,鼓励单位用再生水替代自来水进行绿化,在管理上做细做优,不断提高自来水的使用效率,达到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的目的。

  探索水资源交易制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区建设品位和档次也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小区出现了新风系统。新风系统通过主机将室外新鲜空气过滤净化后,送入室内,同时将室内的污浊空气通过布置在卫生间和走廊的排风口排放到室外,并对污浊空气中的能量进行回收,既提供了高品质的室内空气,又节约了能源。新风系统要用水作为净化过滤空气的介质,有不少企业已经在与相关部门共同探索,是否可以用再生水替代自来水。

  “目前工业用冷却水使用再生水的效率已经非常高了,节省下来的水指标可以探索交易,成为鼓励补贴企业的措施。”魏忠喜告诉记者,可以借鉴碳排放交易平台的方式,将用再生水置换出的优质水资源以差价的形式,通过平台进行交易,产生的结余资金补贴鼓励企事业单位高效使用再生水。

  节约用水仅靠自觉还不够,应该出台相关法规或规定,对能够用再生水的领域,严格要求必须使用再生水,对不按要求的浪费行为进行处罚。魏忠喜表示,目前这一构想还在商讨阶段,再生水的利用提升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从再生水管网的铺设着手,让每个需要使用的地方都能方便使用。

  建再生水厂改善周边环境

  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的建设成为银川市再生水高效使用的关键一步,从源头上保障了再生水的水质达标。“目前承担兴庆区污水处理任务的两座污水处理厂基本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亟需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缓解污水处理压力。”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项目经理部党支部副书记凡开超告诉记者,银川市水资源匮乏,再生水回用成为必然选择,因此在建的污水处理厂,需要提高出水水质,直接满足再生水回用的要求。

  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集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科普教育为一体,对兴庆区东北部,德胜片区生态环境、水资源循环利用有着重要意义,其中,兴庆区总服务面积达116.09平方公里。同时以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作为资源聚点,形成辐射周边的活力圈、生活圈及生态圈,将“邻避”效应转换成“邻利”效应。

  

  

  

  

  

2021-3-22   来源:银川日报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6396427680105219444&item_id=6396427680105219444&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