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利专题 > 全区水利会专题 > 水利工作报告

以先行区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水利现代化 在新的历史征程上谱写治水兴水新篇章

来源: 自治区水利厅 作者: 日期: 2021-02-05 阅读量:

以先行区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水利现代化

在新的历史征程上谱写治水兴水新篇章

2021年全区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白耀华

2021年24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自治区“两会”及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以现代水利为主题,以走在前列为定位,谋划“十四五”水利任务,总结部署工作,创新治水兴水,为努力建设先行区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

一、创新推进六大水利建设,2020年工作成效显著,“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实现转型升级

2020年,是党和国家历史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水利工作备受重视、不负时代、实现突破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黄河吴忠古城湾段视察了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和水利工程建设情况,作出了重要指示,全区水利干部职工倍感鼓舞、倍加振奋、倍增干劲。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谋划治水事业发展和水利重大项目,多次对接、推动重点水利工作,自治区建设先行区实施意见和“十四五”规划建议高位部署治水工作,内容全面系统、力度前所未有。一年来,全区水利部门统筹疫情常态化防控和水利改革发展,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努力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大力推进“四水同治”,加快构建现代水网体系,水利脱贫攻坚、重大项目建设等重点任务实现突破,水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水利脱贫担使命打赢攻坚战。坚决落实“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各级工作人员咬紧牙关啃硬骨头,逐村逐户通水,扎实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四查四补”清零行动,55万人巩固提升任务全面完成,1.88万建档立卡户饮水安全问题全部清零,5.48万人饮水氟超标、22.74万人苦咸水问题全部解决,全区贫困县自来水普及率达99%以上、供水保证率达95%。我区水利扶贫工作“零问题”通过国家考核,水利厅驻村帮扶工作队受自治区记大功嘉奖。

二是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打赢硬仗。坚决落实自治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部署,抢抓中央强化内循环“拉内需”和先行区建设“窗口期”历史机遇,举全行业之力狠抓重大水利项目建设。谋划的7大类48项总投资超1800亿元的重点水利项目全部纳入相关规划,为现代水利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采取领导包抓、专班推进、专项督办等措施,银川都市圈东线和中线、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等自治区25项重大水利工程开复工22项。全区水利投资达90亿元,同比增长14%,再创历史新高。完成投资70亿元,有效发挥了夯基础、促发展、惠民生作用。

三是治黄关键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坚决落实黄河大保护大治理重大国家战略,自治区主要领导力推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治黄不可替代作用形成共识,相关省区部委单位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快论证、尽快决策”的重要指示形成合力。工程列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纳入国家2020-2022年重点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列为先行区建设“十大工程项目”首位。中国工程院调研报告上报国务院,四项专题论证已经结题,可研报告修编完成,工程立项建设迎来曙光。

四是黄河保护治理开启全新征程。坚决落实自治区先行区建设部署,牵头编制《黄河宁夏段生态保护治理规划》,水利部出台《关于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指导意见》,力争作出示范、创造经验、打造样板。建立“河长+检察长+警长”机制,全部划定河湖管理范围,“清四乱”实现规范化常态化。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61平方公里,开出生产建设项目水保专项整治行动黄河流域信用监管“第一单”,水土保持监管日益加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的重要指示,成功应对黄河1号、2号、4号洪水和22场次暴雨洪水,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是落实以水定需管控率先推进。坚决落实“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要求,加快破解“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编制了宁夏以水定需管控、九大产业高质量发展用水保障、深化用水权改革“三个实施方案”,在全国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实现取水行政许可电子证照全域线上发放,率先在黄河流域建立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关行业用水定额(修订)》,78家县(区)单位节水型载体达标,加大分布式污水处理中水回用一体化合同节水试点。我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得到国家考核认可,获激励资金2500万元。

六是各业供水保障服务做出贡献。加大现代化灌区建设力度,西干渠扩整砌护、惠农区节水砌护改造全部完成,固海扩灌一到六泵站改造和银川都市圈中线工程启动建设,跨冬季连续施工,城乡供水体系加快完善。应对中南部地区中到重度干旱,压减水稻种植面积20万亩,保障了1000万亩农田均衡受益,为全区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提供支撑。全年完成农业灌溉引水58.9亿立方米生态补水2.58亿立方米、工业城市供水7.52亿立方米,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保障。

七是数字治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积极争取自治区水利新基建立项实施,数字治水纳入自治区九大特色产业的电子信息产业进行培育。深入开展“水利网信安全年”活动,数字治水指数达到全国数字经济指数平均水平。水利部批复开展“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省(区)建设,前期推进“百日攻坚督办活动”圆满完成。鄂竟平部长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云“解”塬上渴》报道上批示“彭阳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

八是水利行业监督管理日益强化。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条例》,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首例。全面实行水利行业电子招投标,水利建设市场环境不断优化、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稳定,全国考核流域第一。水利督查主要制度基本建立,“手册+清单”综合督查方式高效有力。紧盯重要时段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开展安全生产检查17次,排查整治隐患226个,水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完成122座水库安全鉴定6座水库降等报废,确保水库安全运行水文服务发展能力持续提升。水利财务管理规范有效。水利宣传成果丰硕。

经过不懈努力,2020年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十三五”水利发展胜利收官。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水利转型升级,认真贯彻“十六字”治水思路,主动应对水的困局、抓好水治理、保障水安全,实施“统筹城乡、改革创新、节约高效、开放治水”,推进“六大水利”建设,积极探索中央治水思路“宁夏方案”,彭阳农村饮水实现了从“人担驴驮”走向“手机买水”,引黄灌区加快由千百年人工管理向远程智能控制转变,以共建共享为时代特征的现代治水体系加快构建,推动治水方式、动力、路径实现历史性转变,我区水利初步迈入现代化发展新阶段。过去的五年,是治水事业承前启后、亮点频现、浓墨重彩的五年,是水利投资最大、水利发展最快、人民受益最多的五年。

民生水利助力决胜全面小康。始终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了饮水安全、防洪减灾等广大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水问题,水利发展红利人民共享。力解水困拔穷根。自觉扛起水利扶贫政治责任,坚持向脱贫主战场倾斜资金、配置水量、集中力量,工作人员尽锐出征、鏖战旱塬,力同心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饮水安全攻坚战。五年来,共争取中央饮水安全资金6.37亿元,市县整合资金21亿元,全区集中供水工程覆盖率达98%,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历史性解决了439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80.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了“吃水难”到“吃水甜”的历史转变,海原、隆德、盐池等县水利扶贫经验被国务院列为典型。争取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6.7亿元,助力10万群众迈入小康生活。全力抗灾保安全。始终把防汛抗旱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不断完善河洪、山洪与城市防洪和全区抗旱相协调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压紧压实各级主体责任,区市县三级防汛预警预报体系实现全覆盖,实现了黄河安澜、山洪无虞、有大旱无大灾。五年来,总投29亿元的黄河宁夏段二期防洪工程全面完成,护佑连续三年黄河大洪水安全过境;贺兰山东麓“导、拦、滞、泄”为一体的防洪工程体系全面建成,成功战胜“2016.8.21” “2018.7.22”等600余次局地暴雨洪灾,实现水库无一垮坝、群众无一伤亡、堤防无一决口。同心马高庄、盐池杜窑沟等10座水源水库和66处水源工程建成投运,昼夜奋战建成隆德县城抗旱应急调水工程,战胜了中南部地区严重旱情。

生态水利推进黄河保护治理。以建设美丽新宁夏为总目标,坚决打响新时代黄河保卫战和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塞上大地呈现出一片山川秀美的景象全面推进河湖长制落地见效。全区重点河湖“一河一湖一策”编制、“清四乱”专项行动和河湖岸线划界圆满完成,统一河湖管理平台基本建成,环保、国土、住建27个部门与地方协同推进落实6大任务,3854名河湖长及5000余名保洁员巡查河湖近百万次,整治水域岸线2220公里,黄河支流劣Ⅴ类水体全部清零,15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连续四年实Ⅱ类进出,以黄河为中心的全区河湖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我区河湖长制工作成为全5个受国务院激励的省区之一,隆德县成为全国10个受国务院表彰激励的县之一,银川、石嘴山完成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创建,典农河获选全国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典型案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质增效。严格落实各级政府水土流失治理责任制,创新水土保持国策宣传进党校,坚持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荒、治沙“六结合”,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坡改梯、淤地坝建设,南部山区探索出“山顶封山育林、山坡荒山造林、山脚退耕还林、山村生态移民”的小流域治理方式,形成了“工程引水、水库蓄水、地窖存水、智能节水、生态养水”的水生态建设模式,率先打造出隆德、彭阳等“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新典型。五年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00平方公里,累计治理程度58%,入黄泥沙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1亿吨减少到2000多万吨,塞上山川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巨变。

资源水利支撑各业用水安全。坚持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实行节水优先、统一调配,做到供水优质、保障有力,水资源效能持续提升,推进生产方式逐步转变,有效增强了自治区可持续发展后劲。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立。统筹生活、生产及生态用水优化配置,统筹黄河水、当地水及非常规水一体管理,统筹法律、行政及工程综合措施,实行用水“源头严控、过程严管、结果严查”全过程管理,强化用水总量、效率、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项目和用水“双限批”,严格落实用水计划,坚决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率先完成全国水资源使用权确权和水流产权改革试点,率先开展空间规划试点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国家分配的黄河水指标全部分配到县,实现三级水资源管理约束指标全覆盖。经不懈努力共落实引黄水指标近5亿立方米,银川都市圈西线供水一期工程等水指标2.53亿立方米,首次单列我区生态用水指标2.24亿立方米,用水指标争取实现重要突破。全区年取水50万立方米以上用户全部在线监测,2.04万个取水口全部登记在案。关停公共管网覆盖范围内企业自备井1333眼,银川、石嘴山地下水实现采补平衡。节水型社会建设持续深化。深入开展以农业节水为重点的“四大节水”行动,出台了葡萄、枸杞特色种植9项农业节水标准,制定了覆盖灌区、城市、工业园区等7类节水型载体标准,初步构建了包含重要领域、主要行业的节水标准体系。率先在全国开展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利通、贺兰7个县区通过“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建管并重、综合施策”探索出了“投建管服”一体化新模式,节约水量优先配置到脱贫攻坚主战场和经济发展主阵地,以有限水资源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安全。全区年引黄河水量由最高的89亿立方米减少到65亿立方米左右,累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0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自治区重点用水行业规模以上节水型企业达到85.7%;全区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五年分别下降26.8%和31%。宁东煤化工园区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废水“近零排放”的大型综合工业园区。银川、石嘴山市分获国家和自治区节水型城市称号盐池县创建全国高效节水示范县。各业供水服务贡献重大。坚持把做好供水作为保障全区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的大事来抓,切实加大节水改造、更新改造、标准化建设力度,大力实施灌区高效节水工程,万名水管人常年奋战渠畔田头,千年古灌区的守护者扛起了维护“塞上江南”生态绿洲生命健康的历史责任。以人为本推进所站“厕所革命”,职工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五年来,引黄灌区完成投资29.83亿元,累计砌护干支渠391公里,改造各类建筑物1612余座、泵站29座,三大扬水能源单耗分别降低11.5%、9.8%和10.2%。大力推行城乡供水同源同网、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公司运维等方式,12个县(区)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五年来,全区建成水厂149座,农村输配水管网达12万公里,日供水能力达78万吨,以黄河、泾河地表水为大水源,地下水为备用水源,以宁夏水投、中铁水务、市县供水公司为主体的全区城乡供水格局基本形成,确保了全区城乡供水安全。

工程水利搭建全区发展脉络。坚持把重大水利项目建设作为“强引擎”和“硬支撑”毫不放松抓紧抓牢,用心谋划、用力争取、用劲建设,集中实施了一批全局性、战略性水利工程,初步形成“城乡统筹、山川覆盖、南北调配、丰枯补济”的水安全保障格局服务全局现代水网超前谋划。按照“先节水、保底线、增供水、强应急”的原则,规划了6大类30项估算投资450亿元的重大水利项目,谋划提出加快建设“以银川都市圈、清水河流域和陕甘宁革命老区三大供水工程联合搭建‘主动脉’,以大中小微工程并举连接‘供水圈’,以更新改造农业灌排网畅通‘微循环’,以完善提升防洪减灾网‘保安全’”的全区现代水网体系,奠定了现代水利发展基础。五年来,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要求,锲而不舍“跑部进京”做好立项对接和资金争取,全区水利投资366亿元,是“十二五”的1.72倍,建成了一批多年想干而没有干成的大项目好项目。攻坚克难水利建设超常实施。坚持以引水供水节水重大骨干工程建设为重点,通过引进国内顶尖设计、施工单位等措施有力提升建设能力,参建各方细化时间表、绘好路线图、立下军令状,强化组织、压茬推进,精心施工、齐心会战,着力打造水利精品工程、幸福工程、德政工程。五年来,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一期、全区首个脱贫攻坚PPP项目中宁县喊叫水片区、三大扬水更新改造等一批重大民生水利工程相继建成,万千水利建设者熬严寒、战酷暑,一座座水利工程丰碑矗立塞上大地,谱写了一幅水兴百业的壮丽篇章。

智慧水利赋能数字治水升级。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指示,大力推动水利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以数字为创新要素和发展基础的现代水利新形态加快形成,扩展了现代治水发展新空间。智慧水利建设实现突破。遵循数字中国、网络强区战略部署,率先出台全区智慧水利规划,坚持项目带信息化,搭建了“云、网、端、台”智慧水利总体架构,全面实施“互联网+水利”六大行动,构环境、搭平台、采数据、建应用,推动重点业务和流程再造,形成了宁夏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机制。五年来,水利云率先迁入自治区政务云中心,基础数据库存储共享8亿条,水利基层单位互联网基本全覆盖,建成重要水数据采集点6.8万个,水慧通平台协同应用56项,水利网信安全管理加快规范,连续四年在全国水利网信会上交流经验。数字治水转型持续加速。按照全要素、全主体、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治水路径,持续加大各业务应用数字化升级改造,加快提质效、强监管、优服务、促改革,全区完善、可靠、高效的水联网体系加速构建,数字治水新形态日渐形成。五年来,率先实现全区水利系统网上协同办公,解决“农村供水最后100”问题的彭阳“互联网+农村供水”模式全国推广,自流骨干渠道大闸、三大扬水主要泵站实现远程控制,测控一体化闸门控制灌溉面积345万亩,厅属水管单位减员近300人。区市县三级656项水利行政审批率先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治水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全国首个校地三方水利科创平台“清华大学宁夏银川水联网数字治水联合研究院”和“宁夏数字治水产业园”签约挂牌,大力开展城乡供水、数字灌区等水联网数字治水试验,“研究院+试验区+产业园”三位一体数字治水创新机制深入推进,水治理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五年来,大力推行水利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团队”模式,依托治水工程和12个平台开展水利科技引进、研发和推广,共形成重要科技成果50项,27家高新企业入驻数字治水产业园区,两年累计创造产值3.5亿元。

法治水利提升行业管理能力。大力推进依法治水,出台《宁夏河湖管理保护条例》等8项法规规章,现代治水法制基础有力夯实。大力深化水利体制机制改革,自治区深化改革保障水安全意见72项重点内容基本完成,加快由人工管水走向自动化管水、行业管水走向开放治水、分散治水走向系统治水。全区五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和法规制度体系率先建立,构建了“党政责任链”“部门共治圈”和“公众齐参与”的新格局。大力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主动应对固定资产投资下行压力,银川市及利通区、中宁县、彭阳县等10个水利PPP项目社会资本投资近87亿元。大力深化水价改革,自治区政府印发《宁夏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加快开展水价成本测算、监审、批复工作,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加快建立。县区全部实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全区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达到91%,12个区落实了配套县级维修养护资金。大力深化水权制度改革,水资源配置由“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向“市场主导、政府调节”转变。2019年在全国率先上线运行水资源税取用水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水量申报、核定在线办理。五年来,中宁县完成全国水权交易签约第一单,永宁县完成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水权交易第一例全区累计交易水量9052万立方米金额9.52亿元。红寺堡、固海扬水和七星渠、西干渠管理处积极探索收支两条线模式下的管养分离路子。明晰全灌区12万处小型水利工程和配套设施产权,有效盘活水资本。安全生产工作连续五年获水利部或自治区先进表彰,营造了良好的水利发展安全环境。圆满完成水利机构改革,构建起与水治理现代化相适配的职能齐全、职责清晰、政事配套的治水机构组织。

这五年,厅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精神,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把严的主基调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切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中央和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全厅接受了自治区党委政治巡视洗礼,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水利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水利意识形态工作常抓不懈,水利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开展,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水利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实施,水利政风行风持续好转,干部职工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全区水利系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6个、省部级文明单位12个。水文化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引黄古灌区2017年成功申遗,亮出了“世界级金名片”,汇聚起了全区实干兴水的强大力量。

“十三五”全区水利部门集聚智慧、凝聚力量,攻城拔寨、励精图治,治水认识不断深化,兴水实践成果丰硕,治水规律一以贯之。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准方向兴水利。坚定不移跟党走,自觉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中央治水思路,不断夯实宁夏特色治水的政治基础。二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统筹城乡兴水利。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一切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统筹城乡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水问题,着力推进水利服务均等化。三是必须坚持敢为人先改革创新兴水利。始终保持以一往无前、风雨无阻的状态,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实施改革创新“双轮驱动”,激发水利发展创造活力和内生动力,推动治水管理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四是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兴水利。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努力建设美丽河湖、坚持不懈保持水土,做好显山露水、治山理水文章。五是必须坚持开放治水汇聚合力兴水利。推动各方治水主体履行主责、协同治理,凝聚力量、集中破难,大干水利、干大水利,形成全社会开放治水新局面。

同志们,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充分证明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充分体现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充分展示了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无私奉献和实干担当。在此,我谨代表水利厅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治水工作的各部门、各市县(区)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奋战在水利工作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及家属致以诚挚的问候!

二、以先行区建设为统领,科学谋划“十四五”水利现代化发展蓝图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区努力建设先行区、继续建设美丽新宁夏的关键性五年。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水资源格局决定着发展格局,水的承载空间决定了高质量发展的成长空间。水利要准确把握自治区发展大势和发展方向,锚定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历史方位,奋力谱写治水兴区富民新篇章。

(一)深刻领会水利现代化发展新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科学擘画了“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强调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建议》对水利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涵盖重大工程建设、国家节水行动、优化水资源配置、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水旱灾害防御、河湖长制、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河湖休养生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堤防和蓄滞洪区建设、用水权交易等方方面面,为水利现代化发展新征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深入分析了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充分认识进入新发展阶段对水利提出的新需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要把握好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个关键下大力气解决新老水问题,在治水各方面提高标准,实现升级,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根本宗旨上把握、从问题导向上把握、从忧患意识上把握,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补短板、强监管的各项工作中,高度重视水资源供需失衡重大制约、洪水风险心腹大患,牢牢守住国家水安全底线,重塑人与水的关系,促进人水和谐,以水利的高质量发展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拉动内需、增加有效供给优势,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保障和促进内循环各环节通畅。会议明确了“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守护底线,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上限,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控制红线,建设系统完备、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体系和全面覆盖、上下贯通、保障到位的水利监管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支撑。会议提出了到2025水旱灾害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水资源配置格局明显优化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涉水事务监管效能明显增强”的四项主要目标。一方面,要以建设国家水网为核心系统实施水利工程补短板,建设以全国江河湖泊水系为基础、输排水工程为通道、控制性调蓄工程为节点、智慧化调控为手段,集防洪减灾、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水网,重点实施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水资源配置工程、河湖健康保障工程和国家水网智能化改造。另一方面,要以完善监管体系为支撑纵深推进水利行业强监管,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全面解决涉水各领域中因人的行为不当而造成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建立一整套法治体制机制,推动水利行业监管常态化、规范化、法治化。

自治区党委第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强调以先行区建设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建设“五个区”的战略定位和“一带三区”的总体布局,纳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并贯穿《规划建议》始终,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水工程、水文化等34条涉水内容进行全面部署,要求以黄河保护治理为中心,以落实河湖长制为龙头,围绕保安全、防污染来治水,围绕建水网、增水源来兴水,做到资源更加节约、环境更加友好、发展更加绿色。要把握战略定位,着眼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性,立足宁夏全域生态系统整体性,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建设河段堤防安全标准区、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环境污染防治率先区、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区、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加强重点河流、湖泊、沟渠综合整治,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要落实总体布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以“一河三山”为生态坐标加快构建“一带三区”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建设黄河生态经济带、北部绿色发展区、中部封育保护区、南部水源涵养区,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形成主体功能明显、发展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循环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要坚持率先突破,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改革为先导,以创新求突破,加快建立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机制、构建环境污染系统治理制度、探索生态保护修复模式、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上先行一步、取得突破,出新路、创造经验,在黄河流域率先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深刻认识水利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宁夏正处在肩负时代重任、应对风险挑战、实现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区水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有了新的发展变化,但仍处于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关键是要找准发力点、选准切入口、推动大发展。机遇方面,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建设先行区和实施国家水网是推动我区水利现代化发展的双翼。一是水利是建设先行区的基础保障。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四年再次视察宁夏,赋予建设先行区的重要使命。宁夏具有全国重要生态节点、生态屏障、生态通道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建设先行区是政治责任所在、全国大局所系、黄河流域所需、宁夏发展所向。水是黄河的命脉、是建设先行区的控制性要素,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治水作为治宁方略高度重视、列为重点、加快发展。水利部专门出台《关于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指导意见》,支持我区从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生态保护修复、智慧水利、城乡供水、行业监管、水文化建设等8个重点方面先行先试、示范带动、创造经验,率先落实重大国家战略。二是实施国家水网是推进系统治水的关键举措。水利部提出要实施以水灾害防控、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保护功能一体化的国家水网,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化、协同化、生态化、智能化。这是反映治水客观规律、落实“确有需要、生态优先、可以持续”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原则的必然要求,是保障水资源空间均衡和系统治理、确保国家水安全的有力抓手。我区在黄河流域具有承上启下、辐射周边的特殊重要地位,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是国家水网建设的重点。随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必将加大水利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我区抢抓发展机遇千载难逢。挑战方面,水是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仍未从根本上改变,水资源短缺最大矛盾、水生态脆弱最大问题、洪水最大威胁等水利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依然突出,与先行区建设需求仍不相适应。一是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约束日益趋紧。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产业、城乡用水呈刚性增加,供用水矛盾日益加剧。尚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仍占全区国土面积近四分之一,山区大部分中小河流断流,河流自然生态功能大幅削减,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巩固保护治理成果难度大、不容乐观。二是基础设施水网仍存在短板。黄河宁夏段还缺少战略性、控制性枢纽工程,基础设施水网体系还需完善升级,工程建设标准偏低、老化失修加剧等短板问题依然突出,区域、城乡水利建设还不平衡,水资源调控能力还不够强。三是现代水治理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还未建立、能力还需整体提升,水利行业监管能力有待提质增效,依法治水尚有薄弱环节,全社会节水意识还不够高,城乡水利公共服务均等化还要大力推进。水利人才队伍结构不优、质量不高,与水利高质量发展还不相适应。

(三)准确把握“十四五”水利现代化发展新目标

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4”“9.18”“1.03”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十六字”中央治水思路,深度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以黄河大保护大治理为中心,以深化河湖长制为龙头,大力实施“四水同治”,加快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加快推进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率先在黄河流域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治水宁夏方案,为努力建设先行区、继续建设美丽新宁夏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

主要目标是:2025年,率先在全国基本建成现代化灌区、城乡供水一体化现代化防灾减灾体系为重点的现代水网体系,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国一流,黄河宁夏段保护治理水平流域领先,覆盖各领域各层级的水利监管体系基本形成,水利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区水安全保障程度达到0.9,在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方面明显提升,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力争全国领先方面:黄河宁夏段干流堤防达标率100%,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率100%,主要河流生态流量保证率100%,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率100%,县(区)城市备用水源保证率90%,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率95%,水旱灾害预警预报体系覆盖率达到90%,河湖健康度达到90%。数字治水指数超过全国数字经济指数平均水平。力争流域一流方面:水旱灾害年均损失率控制在0.3%以内,河势控导度达到90%、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90%以上,再生水回用率达到50%、洪水资源化率达到50%。力争流域中上方面: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2020年下降20%1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0,水土保持率达到75%。

重点任务是: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创新为第一动力、人才为第一资源,以加快完善“四大体系”为基础、努力建成“三个示范区”为引领、全面深化“两项改革”为突破、聚力攻坚“八大行动”为抓手,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关键性突破,保证各项治水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是加快完善“四大体系”,提升水利现代化发展能力。树立经济社会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相均衡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现代水网体系建设为核心补短板,牢牢把握提高水资源效能这个牵动发展全局的“牛鼻子”,紧紧抓住改革创新这个推动现代水利发展的“动力源”推动水利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现代水网体系。按照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黄河保护治理为核心,统筹治水、兴水、用水、节水,以黑山峡水利枢纽、陕甘宁革命老区供水等控制性工程为节点,主动融入国家水网体系;以城乡供水网络、农业灌排水网和水旱灾害防御体系为重点,织密区、市、县三级水网,以市场化、社会化、智慧化为手段,推进城乡供水服务一体化均等化,逐步实现河湖库坝连通、沟渠管网贯通、城乡山川覆盖、旱引汛蓄涝排、灌排通畅可控,进一步提高水资源供给质量、效率和水平,有效增强水资源要素与其他经济要素的适配性,大幅提升水资源调控保障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系。按照“留足生态水、满足生活水、用足生产水、补足发展水”原则,以供水工程覆盖范围内的引黄(含支流)生态绿洲区为重点,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加快建立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建立水资源动态优化配置机制和分区分类管控体系,完善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将水资源利用纳入效能目标管理考核,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稳妥推进水价水权水市场改革,探索项目建设水资源论证准入制度,开展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建立排查整治各类人造水面景观长效机制,推动建立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基础节约集约、高效高质、多级多次的水资源利用体系,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水利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树牢创新意识、营造创新生态、打造创新平台、培养创新人才,以创新联合体方式,推进水利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聚焦治水主要领域,坚持问题导向、确定重大科研攻关方向、开展关键技术引进推广,实施重点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制度,争取在水利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创新实践、重大成果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能力。以治水科学研究为先导、标准化为中心和信息化为载体,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激发治水动能、拓展治水空间。水利公共服务体系。加大依法治水力度,做好《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黄河法》《河道管理条例》等配套法规修订,综合运用联合执法、公益性诉讼等法治手段,维护良好水事秩序。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权责明确、监管有力、协调有序、运行高效”的原则,以数字治水为牵引,加快水利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应用信息化新技术,组合购买服务、市场运作等机制改革,推进供水工程一体化管理,加强专业管理队伍建设,通过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运营,衔接好供水服务“最后一公里”,逐步缩小城乡涉水公共服务差距。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做到全区涉水行政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立底线思维,在水资源管理、水利建设管理、水利安全生产、水旱灾害防御、水库运行管理等方面注重建制度、堵漏洞、强弱项,有效防范化解各类水安全风险挑战。推进水利事业单位改革,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实行编制总额调控、动态管理,探索水管单位灵活用人机制,激发事业单位内在活力。

二是努力建成“三个示范区”,着力打造现代水网建设典型。三个示范区分别以“节水优先、用水高效、防洪安全”为主题,既是治黄重大国家战略的主要内容,也是先行区建设的关键任务,既覆盖全面业务、又突出特色重点。要坚持以数字化为关键措施、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形成模式为根本要求,大胆探索,不辱使命,切实把“试验田”建设好,把示范区打造成为引领治水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带动我区水利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流域河段堤防安全标准区。以建设“安澜黄河、健康黄河、宜居黄河、文化黄河、智慧黄河、惠民黄河”为目标,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按照“一河双线三带四区”布局,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硬性工程措施和柔性调蓄手段,实施好堤防达标、滩区治理、河道控导、城市防洪“四项工程”。按照一般河段50年一遇、城市河段100年一遇、银川河段2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推进黄河宁夏段堤防工程达标,打造百年防堤。开展滩区综合治理试点,探索市场化、专业化治理模式,注重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结合起来,实现宁夏境内水患、堤防安全隐患基本消除,河道河槽河床、排洪输沙功能基本稳定,确保两岸堤防稳固安全、有效防洪防凌,保障黄河长久安澜。完善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全面提升贺兰山东麓蓄洪拦洪滞洪能力,基本建成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省(区)。以让城乡居民喝上“放心水”为总目标,坚持“统一规划、全域推进,县区主责、协同推行,企业运营、产业推动,融合创新、科技驱动”原则,加快制定城乡供水地方性法规。坚持以县为基本单元,建设基于水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城乡一体的供水工程网、信息网、服务网和标准体系、安全体系、制度体系、产业体系,融合推进城乡供水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构建城乡供水新业态,满足全区城乡居民从“喝上水”到“喝好水”的根本需求。现代化灌区示范区。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为目标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为契机,以骨干灌排工程除险加固、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量测水设施完善、灌区信息化建设、水价水权制度改革、良性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和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加快推进青铜峡、固海、沙坡头、盐环定、红寺堡等引(扬)黄灌区的现代化升级改造,探索全国领先的现代化灌区建管新模式,推进农业灌溉向集约型、高效型、生态型转变,以灌区现代化促进农业现代化,打造“塞上江南”新风貌有力支撑黄河生态经济带可持续发展。

三是全面深化“两项改革”,着力完善水利现代化体制机制。大力深化水权水价水市场关键环节改革,重点推进水利融资模式创新,促进水资源向高效率、高效益行业和区域流动,有效发挥市场配置水资源的重要作用,有力破解水利投资难题,切实增强现代水利发展动力和活力。深化用水权改革。优化黄河水初始水权分配方案,维护区域和用户初始水权的合法性,充分发挥水市场机制作用、激发水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倒逼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切实提高水市场监管能力,划清政府与市场职责边界,做好用水权供给、交易价格调控、交易者资格审查、交易行为管理等工作,维护水市场良好秩序。健全完善用水权交易市场,探索建立交易定价机制及水权收储和配置制度,采取公开交易、政府回购和协议转让等交易类型,开展用水权挂牌、交易、结算、公示等业务,履行用水权收储、交割等职能,保障水权流动渠道畅通。按照“长期用水权促进结构优化、短期用水权促进效益提升”的规律,探索用户间短期交易模式,灵活解决年度内应急性、少量用水等问题,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突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强的特点,抢抓中央加大水利建设重大机遇,千方百计扩大中央水利投资规模。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推进水资源价格和水工程市场化改革,拓宽水利项目投融资渠道,开放投融资市场,通过特许经营、PPP等模式,鼓励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逐步形成分层级、分类型、多元化、可持续的综合水利投融资机制。用足、用好、用活政策红利和资金,充分利用特殊债券、一般债券时间长、利率低优势,争取更多水利项目纳入债券支持范围。积极搭建水利投融资平台,利用开发性银行政策性贷款解决建设资金问题,保障工程建设资金足额落实到位,提升水利资金使用和水资源利用效益。

四是聚力攻坚“八大行动”,筑牢水利现代化发展基础。紧扣先行区建设治水重点任务,围绕现代水利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抢抓战略机遇、用好战略资源,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开展专项行动、实施重点突破,实现以点带面、取得整体效果,融合落实工程补短板、行业强监管。深度节水控水行动,以节约用水扩大发展空间为目标,严格农业用水总量控制,深挖工业节水潜力,推进城镇节水降损工程建设,加大节水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健全完善节水补贴和奖励机制,构建全程全面全民节水新格局,以用水方式转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美丽河湖示范建设行动,“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为目标,坚持把落实河湖长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和保障水安全的制度创新,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平台作用,以县为单元整合水利、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项目资金,探索河湖治理养护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机制,推动全面治理、全域治理、全程治理,分期分批打造样板河湖,持续改善河湖生态环境面貌。生态经济型小流域建设行动,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共赢为目标,聚焦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战略,创新水土保持建设模式,探索黄土高原水土治理模式,统筹水土保持与高效旱作农业发展,以小流域为单元建设以库坝水源为中心、周边梯田为依托的高效节水产业基地,建立可持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推进自然产品向生态资本快速转换,努力做到土不下山、泥不出沟、沙不入河,力争实现保持河道不断流、保持湖泊不干涸、保持水土不流失、保持农田不污染“四保”目标。水利工程建设领域重点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工程优良、资金安全、干部优秀”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健全水利市场主体信用管理体系,推进工程建设监管流程化建设,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努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风清气正的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体系。水利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为目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全面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安全整治,切实提升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引黄灌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投入多元、管理高效、服务优质”为目标,按照“收入增加、地位提高、事业做大”要求,加快建立现代引黄灌区供水管理服务体系,推进管理专业化、运维物业化、服务市场化,推动从单纯管理水量向管理水权转变,从单一管理骨干工程向供水、用水全过程管理服务转变,扛起守护“塞上江南”永续发展的历史责任,实现引黄灌区管护精细、产业兴旺、幸福怡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行动,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引育并行、量质并重,搭建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的平台,健全完善人才评价、激励、使用机制,加强治水领军人才建设,力争率先在黄河流域打造一支质量高、结构优、规模适度”,能担负水利现代化发展重任的人才队伍。数字治水推进行动,“补短板、提生产,强管理、优服务,转方式、育产业”为目标,以城乡一体化供水、黄河治理保护新基建为重点,以加强网信监管、确保水联网空间安全为基础,按照“云、网、端、台”架构整体推动数字治水,深入完善“科研、试验、产业”三位一体推进机制,加大典型推广、加快模式迭代、加速数字化升级,启动建设“宁夏黄河云”,实施水利云、水慧通平台和信息网提升工程,争取在现代治水领域形成一批宁夏水利信息化标准和范式,形成“一个平台、多个主体、协同共治”的系统治水模式,保持智慧水利全国领先。

三、狠抓水利工作落地见效,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起步之年,也是建设先行区的开局之年。全区治水蓝图已经绘就,各级水利部门要认准一条路、横下一条心,铆足一股劲、拧成一股绳,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确保现代水利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一)坚持项目带动补短板,力争现代水网建设实现新突破

一是抓紧抓实治水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引领,按照“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市县规划”框架体系,优化我区现代治水总体布局,高起点、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构建推进水利现代化发展战略体系。力争上半年印发《自治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水利专项规划》,指导各市县编制完成“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及专项规划。适应“多规合一”要求,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空间规划编制,做好水利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之间的衔接,力争将涉水空间纳入国土空间“一张图”。提升设计质量,建立水利工程设计竞争激励机制,完善招标体系,健全评标方法,积极引进国内一流设计团队参与我区重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全面推广BIM+GIS新技术应用,推动水利设计转型升级。在设计审查中不断优化工程布局、科学制定工程方案、合理控制工程投资。持续推进水利项目设计质量专项整治,加大设计失误问责惩处,切实规范全区水利行业勘测设计行为,大幅提升水利工程勘测设计质量。

二是全力推动重大项目落地。紧盯关键分类施策,开展“水利项目建设落实年”活动,以实现工程开工为目标,高质量推动前期、高标准推进建设。突出围绕黄河宁夏段保护治理和自治区九大产业高质量发展供水保障,按照谋划一批、落地一批、实施一批、投运一批的要求,落实重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方案,坚持领导包抓、部门主抓、专班专抓,压茬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工程早开多开。对谋划推进的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陕甘宁革命老区供水工程、黄河宁夏段河道治理、现代化灌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数字治水新基建等重大项目,全力跟进、抓住不放、力促立项;对正在实施的银川都市圈城乡东线、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中心等重大项目,落实资金、加快进度、确保质量;对建成投运的银川都市圈供水西线工程等重大项目,加大配套、强化运管、发挥效益。因地制宜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0平方公里,除险加固淤地坝10座。多元筹措项目资金,落实重点水利项目和“十四五”规划实施的重点水利项目筹资方案,力争年度水利投资规模超过70亿元。积极对接国家部委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加大投入力度,主动协调自治区相关部门最大限度落实财政资金稳住“基本盘”。主动指导市县、基层单位多渠道筹措资金,用好用足金融支持政策,把地方政府专项债、银行贷款作为重要融资渠道扩大“增长盘”,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水利建设畅通“资金流”。

三是加快实施“互联网+城乡供水”。开展“城乡供水管理规范年”活动,按照“大水源、用技术、配机制”的思路,高标准稳步推进“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省区建设。修订完成《自治区水工程管理条例》,做好自治区城乡供水条例立法前期工作,制定项目资金筹措及投资融资、建设管理、水价制定及水价动态调整指导意见和维修养护管理办法,编制完成工程维护、质量评定与验收等规程,统一城乡供水监管标准体系,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生产标准体系、完善安全体系,开展水厂达标工作。依托“政务云”建成全区城乡供水大数据中心和城乡供水建设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区、市、县三级供水数据库一体建设、实时共享,年底前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面缴费。通过补齐基础设施、管理服务、体制机制、网络信息等短板,力争全部县(区)完成“互联网+城乡供水”项目前期工作,固原和石嘴山市8个县(区)全部开工建设,其他3个地级市具备条件的县(区)开工建设。

四是全面加大农村水利建设。动实施“十四五”青铜峡灌区、固海灌区现代化改造和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尽快完成盐环定、红寺堡、沙坡头三个大型灌区“十四五”现代化改造规划及《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西干渠灌域供水保障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力争早日立项实施。完成固海扩灌扬水更新改造和西干渠、惠农渠灌域现代化改造工程,完成红寺堡区巴庄子、原州区清水河等4个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实施七星渠、盐池县等量测水设施建设项目,制定出台测控一体化闸门技术标准,加强计量认证。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把农业用水效率提上去、总量省出来。推进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建设,修复农村河湖功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继续抓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帮助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助力转型乡村振兴。

(二)提升治水能力强监管,切实提高水利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强化水资源监管。出台《宁夏以水定需管控实施方案》,细化“四定”举措,严控水资源利用上限,降低水资源消耗强度,严控总量、优化结构、管控用途,划定各市县各领域水资源消耗总量控制红线,新增取用水涉水规划和建设项目全面实行水资源论证和节水评价,严控高耗水产业准入。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和计划用水管理,建立健全黄河水、地表水、地下水、非常规水统一配置与调度体系,优先配置非常规水。推进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对水资源超载区全面实行取水许可限批,探索实行区域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承诺制。完善水资源承载能力预警机制,搭建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对超用水地区进行预警管控,实行项目和用水“双限批”,确保用水总量不超红线。建立生态流量监测体系,逐河确定生态流量预警等级和阈值,建立河湖生态流量管控责任机制,强化监督考核问责。加快形成“取、供、用、节、排”一体化信息化智能化水资源监控体系,为深化水权水价水市场改革提供前提条件。

二是强化节约用水监管。完善节水前置制度,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生产力布局中坚持节水优先。建立分类分区管控体系和节约用水奖惩机制,制定覆盖各行业各领域的节水定额标准,制订节水评价技术导则地方标准,全面实施节水评价,杜绝不符合节水标准的新增取用水建设项目。建立健全区、市、县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从严核定下达用水计划,开展节水专项监督检查,推行工业水务经理管理制度,建立政绩考核节水约束性指标。落实水资源税费差别化征收政策。以降低工业企业用水成本为目标,推广工业园区“近零排放”模式,支持企业加大用水计量和节水技术改造,鼓励统一供水和废污水处理回用,整体提升工业用水效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6,全区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3%、2%。

三是强化各业供水监管。开展“供水服务提升年”年活动,统筹生活生产生态各业用水需求,推进大型灌区骨干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综合工程、调度、调蓄等措施,科学调配水量,全面保障1000万亩农田灌溉。尽快完成冬灌用水生态贡献率研究,为科学确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供依据。完成厅属水管单位和市县国有水利工程划界,规范供水用水计量管理。实现骨干渠道末级渠系全面监管,严格落实灌溉工程三级风险防控责任,确保农田供水安全。采取提前开灌、错峰补灌等措施落实湖泊湿地生态补水,有力维护生态绿洲生命健康。

四是强化河湖监管。出台宁夏河湖长履职细则,建立河湖长报告述职制度,制定河湖管理保护名录,促进河湖长履职尽责。深入落实“1+N”监督机制和“河长+检察长+警长”工作机制,联合自治区河湖长责任部门持续开展河湖季度暗访和不定期督查,压实市县管护责任。出台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从严审批涉河湖建设项目。严格水域岸线管控,加快编制河湖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和河道采砂规划,6月前完成黄河、清水河岸线利用项目专项整治任务,严厉打击非法采砂,依法规范合法采砂。建立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机制,将清理整治进一步向中小河流、农村河湖延伸。搭建河湖管理智能指挥系统,形成“天上看、地上查、河上巡、网上管”立体化监管体系。适时启动河道清淤疏浚治理项目,开展县级以上重点河湖健康评价,逐步建立河湖健康档案,年底建成2-3个美丽河湖,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创新黄河泥沙综合处理技术,探索泥沙资源综合利用新模式。全年实现全区河湖“四乱”问题存量全部清零,保证黄河干流水质为稳定在II类进出,重点支流、入黄排水沟、湖库水质达到类及以上。

五是强化水旱灾害防御监管。督促指导各级政府理顺水旱灾害防御职能,落实机构和人员。抓好水旱灾害防御、水库应急抢险等预案编制和演练,强化水库运行调度。针对强降雨过程,加密测报频次,滚动分析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为调度决策提供可靠支撑。全面梳理工程水毁情况,积极落实资金,确保汛前完成修复工作,有效发挥防洪效益。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原则,着力提升重点区域中小河流和山洪沟防洪标准,确保治理一条、见效一条。规范涉河项目监管,紧盯浮桥、码头、景区等涉河工程项目,强化监管确保河道行洪安全。组织编制抗旱应急水量调度预案,建立抗旱应急调度体系,形成抗旱防御合力,持续抓好全区水利工程蓄水统计,及时准确掌握全区供水储备情况。

六是强化水土保持监管。完善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联合公安、税务等部门积极探索建立水土保持监管与执法、司法的有效衔接机制,加强“查、认、改、罚”各环节监管,全面实施水土保持信用监管“重点关注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形成依法全程监管强大合力,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采取遥感监管、无人机核查、暗访督查等手段,分类实现水土保持空天地一体化监管全覆盖。做好水土保持率管理应用,分阶段细化分解落实到各市县。以《水土保持法》实施10周年为契机,加强国策宣传,形成人人参与、社会共建、全民共享的浓厚氛围。

七是强化工程建设运行监管。坚持质量第一、建管并重,健全“项目法人负责、设计单位把关、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五位一体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全面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严厉打击恶意竞标、围标串标、转包分包等问题,严查出借资质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全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强化工程建设廉政风险防控。实行在建项目“飞检”和“第三方”检测制度,加大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借助信息化等高科技手段规范水利工程运行,促进效益和能力发挥,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八是强化水利安全生产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的要求,层层压实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和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突出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重要时段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积极推进水利行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九是强化水库安全运行监管。继续实施加强小型水库大坝安全运行三年行动,强化水库安全度汛,督促各地和相关单位落实防汛“三个责任人”制度,严格汛限水位运行。建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常态化机制,开展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创建工作,加快水库大坝水闸安全鉴定,开展失效水库降等报废,完成剩余131座水库安全鉴定任务。进一步完善全区水库大坝注册登记信息库,抓紧完成新建小型水库注册登记,补充漏报小型水库的注册登记。

十是强化水利资金资产监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水利资金全过程管理平台,健全完善覆盖水利各项资金使用、资产管理等各环节的内控体系,持续强化水利资金全生命周期监管,加强预算管控约束,规范国有资产动态管理,扎实开展各类审计调查工作,有效堵塞管理漏洞,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高效。

十一是强化水文服务发展能力。加强水数据管理主责,加快水文监测模式改革、水数据管理方式转变,依托实施水文现代化,构建全要素全流程的水文水资源监测体系,逐步实现水文水资源数据“实时、定时、即时”共享服务,为水资源管理调度配置、河湖监测、水旱灾害防御和气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及生产建设等提供水文支撑,全面提升水情感知水平。

(三)全面从严治党强保证,切实夯实水利现代化政治基础

旗帜鲜明坚持党对水利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线,以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为抓手,充分发挥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作风引领保障作用,为水利建设先行区提供坚强保证。强化政治建设,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胸怀两个大局,强化政治监督,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落实中央和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强化意识形态管理,坚定不移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思想建设,持续开展“大学习”活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深入学习“必读篇”,跟进学习“最新篇”,理解贯彻“宁夏篇”,抓实抓好“水利篇”常态化系统化,立足实际、紧跟时代,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党性教育活动和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坚定不移筑牢思想根基。强化组织建设,严格“三强九严”工程要求,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充分考虑各级班子结构特点,选优配强一把手、选好配顺班子成员,确保各级班子整体功能最大化。开展“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深入推进“六项行动”,严格落实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责任清单,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扛起“两个维护”重大政治责任,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扎紧织密制度笼子,坚决查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方面的腐败问题;坚持纠“四风”树新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不断强化党员干部不想腐的思想自觉,使正风肃纪反腐更好适应水利现代化建设需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着力构建厅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各单位全力配合的干部人才工作格局,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院校合作,落实好职称评定、科研立项等人才工作政策,充分利用各类平台,营造以创业聚才、为事业用才、以环境留才的良好氛围,加大引才力度,抓好现有优秀人才培养选拔,提升人才队伍质量,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人才发展环境。强化水文化建设,加快建立彰显宁夏特色的水文化体系,继续加大水文化宣传教育,有力提升引黄古灌区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展示水平和传承活力,有效凝聚全社会治水强大正能量。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积极创建全国、自治区级文明单位,扎实开展“梦想与奋斗、建设美丽新宁夏”主题活动,大力选树一批道德模范、“最美水利人”“水利工匠”等先进典型,积极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同志们,号角已吹响,飞度此关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继续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奋力谱写水治理现代化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