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利专题 > 全区水利会专题 > 水利工作报告

全面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奋力开启新时代宁夏特色现代治水新征程

来源: 自治区水利厅 作者: 日期: 2019-01-24 阅读量:

  全面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奋力开启新时代宁夏特色现代治水新征程

在全区水利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白耀华

2019124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总河长第三次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分析研判水利改革发展形势,总结安排工作,坚持实干兴水,加快推进水治理现代化发展。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作报告。

一、高位推动,创新发展,新时代现代水治理格局初步构建

2018年,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牵引,聚焦破解水瓶颈布局治水现代化,大力建设“六大水利”,励精图治转型发展,治水事业全面迈入发展新时代。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现代治水基础有力夯实

一年来,厅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着眼强学习、提能力、夯基础、利长远,重点抓了几件事关现代治水发展全局的大事。

一是坚决贯彻新时代新思想新理论。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反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3.14”保障水安全重要讲话和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统领治水、谋事创业的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努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快我区水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切实把水利工作放在事关全区发展局的高度,大力推动发展方式、治水方式、用水方式、投入方式加快转变,力促我区水利事业站在新的起点上,始终沿着现代化的正确方向迈进。

二是坚定不移推进河湖长制落地见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落实河湖长制作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关于“要加强黄河保护,坚决杜绝污染黄河的行为,让母亲河永远健康”具体措施,切实履行河长办责任,率先行动,协同配合,统筹推进河湖治理保护,落实区市县乡村五级河长3670名、湖长228名,河湖长制从全面建立走向全面见效,全区河湖面貌及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助力建设人水和谐的美丽新宁夏。

三是担当脱贫政治责任保障饮水安全。始终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改善人民生活、推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条件,牢牢守住“喝上水、喝好水”这个“底线”,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提升了49.85万人饮水安全水平,251个贫困村、9.15万人建档立卡户自来水入户任务全部完成。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4%,其中贫困县自来水普及率达88.5%以上,水库移民后扶政策有效落实,助力10万移民脱贫致富。

四是切实抓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始终把巡视整改工作作为对党忠诚的重要体现和“试金石”、作为检验“四个意识”的具体行动,自觉强化政治担当、履行政治责任,紧盯问题、任务、责任、时限“四个清单”,按照“快严实常”总体要求,确保整改工作精准到位、见人见事、不留死角。目前,自治区党委巡视反馈问题,除长期整改的7个外,其他29个已整改销号。中央巡视和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的5个涉水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全厅上下接受了一次政治体检,经受了一次思想洗礼,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五是确保水利机构改革圆满完成。坚决维护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机构改革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把机构改革作为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水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积极主动作为,全力争取支持,精心组织实施,圆满完成任务。全面加强了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管理等职能,优化了城乡供水、科技信息化、安全生产管理等职能,基本建立起了适配现代水治理要求的机构职能,为破解水瓶颈、保障水安全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六是抓好现代化生态灌区试点建设。坚持节水优先方针,立足保障沿黄生态经济带发展,以打造人水和谐生态灌区为目标,以水权水价水市场改革为核心,以现代化信息科技应用为关键,创新开展现代化灌区试点建设,利通区、贺兰县初步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京蓝、大禹、璐碧垦等国内外知名高科技企业落地投建,在灌区“建管服”新业态、新模式上率先突破,实施多轮驱动、组合增效,为融合推进我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水利支撑。

七是抓好重大项目及生态用水指标争取。把争取水指标作为落实“三大战略”的政治任务,立足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在自治区有关领导的带领下,多次赴水利部、黄委会汇报协调,我区重大供水项目建设及生态用水指标实现重要突破,落实引黄水指标近5亿立方米,其中批复银川都市圈西线供水一期工程等水指标2.53亿立方米,首次单列我区生态用水指标2.24亿立方米,有效增强了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二)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现代治水体系加快完善

从保障全区发展水安全高度,加强“五大体系”建设,加快补齐现代基础设施水网短板,努力扩大供水、灌溉、生态、防洪等水利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一是坚持项目带动,现代水供给体系更加完善。切实把抓项目、增投资、补短板作为重中之重,动员近万名水利建设者跨冬春攻坚克难,李克强总理关心支持的中部干旱带脱贫攻坚安全水源工程——盐环定扬水工程13座泵站更新改造和新建7座水库、自治区60大庆红寺堡扬水工程一至五泵站更新改造及隆德县城乡供水、中宁县喊叫水片区供水等项目全部建成通水,有效增强了贫困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主动落实自治区党委重大决策,总投资85亿元的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将有效保障280多万城乡居民饮水和产业发展用水安全。义不容辞担当保障老区人民吃水用水的政治责任,配合陕西省推动陕甘宁革命老区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超额完成农田水利年度建设任务,打牢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利基础。

二是坚持绿色发展,现代水生态体系更加完善。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实施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改造、淤地坝除险加固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12平方公里、重点预防保护面积1224平方公里,治理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认真做好生态供水工作,向全区湖泊湿地补水2.22亿立方米,超额完成年度任务,重点河湖水体水质明显改善。石嘴山市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隆德县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模式,因地制宜探索水生态文明建设途径

三是坚持系统治理,现代水环境体系更加完善。坚持岸上岸下齐抓、治标治本并举,封堵入河排污口63处,清理取缔河道违规采砂场222家,整治河道岸线5728千米,拆除河道违法建筑物71万平方米,整顿达标或关停禁养区畜禽养殖企业697家,河湖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扎实推进银川市石嘴山市“一河两湖”、吴忠市“两河两沟”、固原市“五河”、中卫市重点入黄排水沟等水环境污染治理,黄河宁夏段水质连续15个月保持II类,典农河、沙湖、星海湖水质持续好转,渝河、茹河、葫芦河、清水沟大病初愈再现芳华,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共赢。

四是坚持生命至上,现代水防灾体系更加完善。全面完成黄河宁夏段二期防洪工程,筑牢沿黄生态经济带发展骨架,护佑黄河1号、2号洪峰安澜过境,成功应对1981年以来最为严峻的黄河汛情。不断完善银川都市圈及贺兰山东麓防洪体系,成功战胜贺兰山“7.22”等超百年一遇暴雨洪水。加快清水河、苦水河及中小河流山洪灾害综合防治,落实防汛抗洪责任,精心调度、精心指挥,做到预案、队伍、物料组织等六落实,力保中小河流、小型水库、水保骨干坝安全度汛,取得了水库无一垮坝、堤防无一决口、群众无一死亡的重大胜利,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是坚持共建共享,现代水信息网络体系更加完善。落实中央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自治区网络强区战略部署,加快实施“互联网+水利”六大行动,智慧水利“云、网、端、台”基础设施总体布局基本形成。深入推进信息化与水工程、业务、人员深度融合,河湖长信息系统基本建成,三大扬水完成自动化改造,水雨情监测、水资源监控、行政审批、电子政务、电子巡河等重点应用实现了全覆盖、常态化,水利系统互联网盲区基本消除,有效提升了治水现代化水平,有力增强了现代治水发展动能。

(三)不断加强行业管理,现代治水能力持续提升

围绕服务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着力加强水利“项管理”,行业水治理能力不提升。

一是坚持节水优先,水资源管理取得新成效。始终把节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以农业节水为主体、现代化节水灌区建设为重点,强化最严格水资源“三条红线”管控,扎实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对超红线的平罗精细化工基地等10个项目实行“双限批”。建成全区水雨情测报体系,圆满完成全区水文水情数据预警测报,发挥了治水工作科学决策支撑服务作用。扎实开展以“四大节水”行动为重点的节水型社会示范省区建设,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考核指标全部完成,新增高效节水灌溉49.7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以上,全区万元GDP用水量比上年下降7.3%,以有限的水资源保障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是实施统筹调配,供水服务管理作出新贡献。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严格计划用水,推进多水源联通联调联配,统筹解决好全区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大力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精心实施骨干渠道测控一体化闸门建设,试点建立现代灌区供水管理服务体系,提升了灌溉服务水平,保障了800万亩农田均衡受益,为全区粮食生产实现“十五连丰”作出重要贡献。采取扩大规模、置换水源、水质提标等措施,不断提高供水保证率,确保了宁东等12个主要工业园区和固原等200多万人的城乡供水安全。

三是注重建管并重,水利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探索建管新模式,在3条骨干渠道试点设计施工总承包,消除了利益掣肘,保障了建设进度,提升了质量保证能力。全面建立管理近700家水利市场主体的信用体系,实行“红黑名单制”,规范了水利建设市场行为。加大工程建设质量监管力度,对重点水利项目进行稽查检查,强化了动态监管,完成89个项目竣工验收、30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5座水库注册登记,提升了水利工程监管水平。

四是坚持底线思维,水利安全生产管理取得新成绩。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善水利安全生产“一票否决”、重大隐患挂牌督办等制度,紧盯重点领域和重要时段,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及时消除各类隐患。加快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加大,水利系统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水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五是强化风险防范,水利财务管理进入新阶段。强化水利资金管理使用,建成全厅财务内控信息化系统,实现差旅费和公务接待费等超标、出差绕道等风险自动管控,有效遏制了违规问题。加强国有资源使用管理,开发土地信息管理软件,实现了厅属水管单位全部土地使用情况全程监控,有效堵塞了管理漏洞。

六是推进科研转型,水利发展增强新动能。开展了中卫市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等国家级重点课题研究4项,现代水治理战略研究等自治区级课题8项,发布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等地方水利标准6项,借助院士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等14个创新平台全面推广测控一体化等新技术8项,完成干部职工培训1.1万人次,以科技创新推进了现代治水发展。

(四)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现代治水动力有效增强

大力推进“四项改革”任务,着力破解治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障碍,为推进现代水利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

一是推进水权水价水市场改革,水资源向“高”处加快流动。中央水流产权确权试点、水资源消耗“双控”行动等重点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水资源税费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同比增75.4%。利通区结合现代化灌区试点,打通了水权流转“全链条”,实现了从工程节水到灌区节水的转变,与宝丰集团通过市场手段签订3.82亿元水权交易第一单,水资源配置由“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向“市场主导、政府调节”的转变,实现了农业、工业、政府多赢。

二是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水利建设资金保障稳定。全面落实“引金入宁”计划,通过稳定国家投资、整合扩大地方投入、多方引入社会资本,不断优化水利投资结构、拓宽融资渠道,利通区、中宁县、彭阳县等9个水利PPP项目加快建设,落实社会资本投资9.9亿元,水利多元化投入模式逐步形成。全区水利投资达65亿元,在固定资产投资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与上年持平,有效发挥了稳增长、拉内需、促发展作用。

三是推进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工程建管新体系初步形成。承担行政职能水利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以建设管理局为工程建设实施主体的“大法人”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以灌区供水管理为基本框架的“大农水”管理体制基本搭建,初步形成“职责明确、服务优质、管理高效”的水利管理新体系。稳步推进直属水管单位改革,事企分开基本完成,管养分离雏形初现。

四是推进“放管服”改革,水行政审批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按照“不见面全流程网办”的审批模式,完成宁夏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系统、宁夏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与水慧通三方平台软硬件无缝对接,水利行政审批事项由33项减少为18项,实现全部事项“不见面、马上办”全流程网上在线办理,受到了国务院大督查工作组的充分肯定。

(五)坚持从严管党治党,现代治水保证日益坚强

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自觉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重点,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民族宗教、脱贫攻坚等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全面实施“三强九严”工程,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着力强化水利基层党的建设,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不断凸显,领导发展、服务发展的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把德才标准,拓宽用人视野,深入开展“5123”工程,坚持公正用人,注重事业为上、依事择人、人岗相适,提拔交35名干部,面向市县选拔2名优秀干部,在全系统树立了“为事业而用人”的鲜明导向,强化了正向激励。全面贯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观,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水利专家智库建设,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深化人才评价体系改革,着力为现代化治水事业提供智力支撑。压紧压实“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坚持不懈加强廉政教育,深入开展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项治理、“四风”问题集中整治和扶贫领域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扎实开展群众评议机关作风等活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向基层延伸。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守思想阵地,全面开展清理“三化”问题和从严整治共产党员信仰宗教和参与宗教活动,建立了水利网络安全、舆情应对机制,有效化解了涉水网络舆情事件。持之以恒加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固海扬水管理处和红寺堡扬水管理处分别获得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精心打造了一批水文化精品,办好主题展览,举办纪念活动,人民日报整版刊发引黄古灌区世界遗产稿件创历史先河,讲好宁夏悠久的治水故事,全面提振了实干兴水的精气神。

一年来,我区治水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各项工作加快转型、力争突破,基本完成水治理现代化布局,全面迈入现代化发展新时代。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拼搏奋斗。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水利厅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水利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奋斗在水利工作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

二、坚定方向,把握要求,奋力书写新时代现代治水新篇章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水治理现代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准确把握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要求

近日召开的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指出,我国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从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下一步水利工作的重心要转到“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上来,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

会议强调,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是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会议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十六字”治水方针,对当前水利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把握,阐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干什么、怎么干,对开创新时代水利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会议要求,要在四个方面“补短板”。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重点是补好防洪工程、城乡供水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水利信息化工程等几个方面的短板。要在六个方面“强监管”。坚持问题导向,以整改为目标,以问责为抓手,重点下功夫抓好对江河湖泊、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利资金及行政事务工作的监管。面对新时代新矛盾,把工作重心加快转到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上来,这既是工作重心、主要脉络,更是各级水利部门要不折不扣抓落实的重大使命。

(二)清醒认识新时代现代治水面临的新形势

近来,中央把水利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列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的重要领域,更加凸显了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抓住用好难得历史机遇,加快建设水治理现代化,有效破解水资源水环境约束不断增大、水资源开发利用粗放、治理能力尚需提高等水治理不平衡不充分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书写新时代水治理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从机遇方面看,我区治水事业发展正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一是全区上下把水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要素,主动落实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以水定发展的要求。在布局产业发展时,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前提条件,逐步走出了倚产倚能思维误区。二是各级党委、政府主动扛起河湖治理保护主体责任,把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破解我区新老水问题、保障发展水安全的重大制度创新抓实抓好,构建了“党政责任链”“部门共治圈”和“公众齐参与”的治水新格局。三是不断完善开放治水机制,主动关切市县区治水热点焦点问题,激发各方力量参与治水的活力,形成全社会大干水利、干大水利的合力。四是主动适应国家投资新政,大胆创新投资方式,以PPP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工程建设,形成水利多元化投资的良好态势,缓解了水利建设资金压力。五是水利厅圆满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初步建立了与现代水治理相适应的机构职能。下一步,市县水务部门也将实施机构改革,工作职能将得到进一步优化调整,治水活力将进一步迸发。

从挑战方面看,水仍然是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水生态脆弱、水环境损害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约束日益趋紧,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供给能力还不平衡,全区尚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仍占近一半山区大部分中小河流常年断流,河流自然生态功能大幅衰减,河湖治理保护还不容乐观二是水利工程存在短板,基础设施水网体系还需完善升级。区域和城乡水工程布局还不平衡,黄河宁夏段缺少战略性、控制性枢纽,工程老化仍未得到根本改善,水资源利用率还不高,水资源调控能力还不够强,城乡水利公共服务还不均等三是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水治理能力与现代化发展要求还有明显差距。依法治水依然较弱,行业监管能力还不强,重建轻管的现象在不少地方还未根本扭转。水治理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传统措施节水能力亟需升级换挡。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综合措施加以破解。

(三)坚定走好新时代宁夏特色现代治水的道路

治宁方略,水为大政。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保障水安全为目标,大力践行“统筹城乡、改革创新、节约高效、开放治水”,加快治水理论、治水方法、治水机制向现代化转变,初步建立起统筹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兼顾生活、生产、生态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全面迈入了现代治水新阶段。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伟大祖国和自治区奋进的步伐,我区水利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同时也收获了弥足珍贵的启示,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一以贯之。一是必须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水治理现代化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坚定不移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治水方针,重新定位水治理目标,指引治水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强和创新水利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努力提高全社会水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水资源、优美水环境、优良水生态、优秀水文化的新期待三是必须坚定不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加快形成全社会节约用水的绿色生活生产方式指标更看结构,看规模看质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现代治水事业发展,以用水方式转变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四是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紧扣发展主要矛盾变化特征,按照适度超前的要求谋划治水布局,大幅提升水治理现代化水平,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脆弱、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五是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途径。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实施治水要素适配、结构调整、职能优化、业态再造,积极探索水治理新路径、新方式、新业态,推动水利由“能治”走向“善治”。六是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把从严管党治党坚定不移、持之以恒、毫不动摇地抓下去,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现代治水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全面实现水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兴区富民的重要支撑。现代治水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方面复杂的工程,必须坚持厚植系统治理理念,加快应用数字先进手段,汇聚各方共治合力,实现现代治水长足发展。一是加快推进系统治水。遵循自治区空间规划要求,运用系统论对水治理体系进行优化设计,从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等方面加快完善全区现代水治理体系,以用水方式转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实现水利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二是大力推进数字治水。着力发挥信息化在系统治水中的关键作用,以数字技术与水治理融合应用、治水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加快水治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大力推动水治理管理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有效提升水治理科学化水平,探索形成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现代水治理新形态。三是深入推进开放治水。建立各方治水主体互信合作机制和协同治理平台,集中破难、聚力攻坚,定向支持、合拍共鸣,统筹协调全社会推进水资源、水工程、水生态、水环境的现代治水新业态,携手共建水治理命运共同体。四是着力推进依法治水。推进河湖保护管理立法,修订水资源管理、水防灾减灾、水土保持等方面制度,建立完善水利监管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实施办法等制度,使行业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强水行政综合执法,全面提升执法装备及监管能力,形成各方同频共振监管新局面,初步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治理现代化格局

三、提振精神,实干兴水,力推新时代现代治水再上新台阶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加快推进水治理现代化建设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年。水利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中央治水方针为遵循,以保障发展水安全为目标,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牵引,以构建现代水网为基础,以强化行业监管为关键,持续加强“六大水利”建设,接续加大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系统治理,继续加快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水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全年的目标任务是:争取水利投资70亿元以上。全区取水总量控制在73.27亿立方米以内,全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4以上万元GDP用水量下降到175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40立方米以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5%。配合有关部门和市县消除地表水劣Ⅴ类水体,重点入黄排水沟水质基本达Ⅳ类。水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进

(一)落实自治区总河长会议精神,持续打好新时代黄河保卫战

新年伊始召开的自治区总河长第三次会议,进一步把加快落实河湖长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今年全区河湖治理保护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充分彰显了自治区党委、政府打好新时代黄河保卫战和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坚定决心。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确保自治区河湖治理保护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一是细化目标任务,切实压实各级河湖长主体责任。紧扣自治区总河长第三次会议精神和确定的目标任务,制定本地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具体举措,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工作目标,细化任务要求,分解落实责任,提出保障措施。督导各级河湖长主动担责,层层传导压力,组织开展现场调研、部门会商、跟踪问效、综合治理,落实“一河(湖)一策”,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形成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河湖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切实发挥各级河长办统筹协调、组织实施、检查考核、推动落实职能作用。各市、县(区)要在本轮机构改革中落实河长办工作机构,真正把这项重要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完善跨行政区域水质断面交接制度,协同开展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探索建立河湖治理保护多元筹资和项目统筹机制。全面监管“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加强河湖空间管控,明确河湖水域岸线管理和保护范围,合理划定岸线生态保护区和开发利用区等功能区,加快河湖岸线监测系统建设,开展河湖水质、水生态和河湖空间监测,实现河湖监测数据共享

三是抓好“三项行动”,持续扩大河湖治理保护成效。启动实施美丽河湖建设行动,着力整治河湖环境突出问题,加强水资源保护,改善水环境质量,推进水生态修复联合各级检察部门大力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全面摸清突出问题,综合运用刑事立案监督、公益诉讼、督促行政机关履职等司法检察手段,有效整治河湖“四乱”问题,严厉打击河湖“四乱”现象。持续开展“清水畅河净源”专项行动,进一步巩固清河专项行动成果,强化流域统筹和区域协调,协调推进黄河综合整治提升、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促进全区河湖面貌明显改善。

四是加强执法监管,有力推动问题整改。按照石泰峰总河长关于“将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责任追究重要依据”的要求,运用好自治区及地方效能考核结果。健全河湖长制督查体系,以问责和执法推动问题落实。强化抓经常、经常抓,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暗访巡查、约谈问责工作机制,运用监测通报、挂牌督办、媒体曝光方式倒逼责任落实。

(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打造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升级版

落实国家节水行动要求,始终把节水作为保障全区经济社会用水安全的关键,坚持“全程、全面、全民”节水,提升节水质效,强化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调配,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

一是深入推进节水型示范省区建设,构建绿色发展节水空间格局。强化节水管理职能。充分发挥自治区节约用水办公室的作用,落实各地各方节水的主体责任,深入实施“四大节水”行动,形成节水整体效果。紧扣国家节水行动部署,制定宁夏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依托水慧通启动节水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统一评价尺度、快速精准测量,科学衡量各业节水水平,深度挖掘节水潜力。完善节水管理制度牢固树立节水就是减排、节水就是增加水指标、节水就是治污的意识,抓好以建立节水标准体系为重点的制度建设。通过年努力,建立起覆盖主要农作物、工业产品、城乡生活及各地各行业用水定额体系和节水评价体系。强化标准实施,开展重点领域节水达标建设,推行合同节水,开展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带动全社会节水。突出农业节水主体。持续推进引黄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纵深推进利通区、贺兰县等现代化生态灌区试点建设,启动青铜峡市、平罗县现代化灌区建设前期工作,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顶层设计,扩大试点范围。启动西干渠灌域现代节水生态灌区试验区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深入推进灌区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实现灌区建设管理服务的“蝶变”,着力打造全国现代化节水灌区建设示范区。提升节水质量效益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市场等综合手段,因地制宜推进节水科技创新与技术标准融合,构建节水优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推进阶梯水价、累进加价等制度全覆盖,建立生活器具、工业产品水耗等准入制度,完善节约用水奖惩机制,落实经济奖补、价格杠杆、政策调控、理念培育综合措施,激励用水主体积极节水,以用水方式转变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二是落实空间规划要求,把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贯穿绿色发展始终。严格水资源管控。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水资源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和计划用水制度,切实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效率双控行动,研究制定“双限批”管理办法,重点加强对供水企业和工业用水的监管。完善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监控体系,推进水资源承载力预警机制建设,做好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相适宜。加强水资源管护。推进生态流量确定与管控,确定生态流量(水量)管理重点河湖名单,落实监管措施,保障河湖基本生态流量。推进乡镇及以下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和规范化建设,指导银川市、石嘴山市开展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继续组织关停公共管网覆盖范围内的企业自备井。强化水资源考核。进一步优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细则,继续将考核结果纳入自治区效能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水资源税分配的主要依据,有效发挥政策调控作用。

三是实施水资源统一调配,保障自治区各业发展用水。统筹黄河水、当地水及非常规水管理。落实《宁夏水资源配置保障规划》,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需,强化用水源头、用水过程、用水结果管理,强化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刚性约束。严格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管理,开展取水口核查整治专项行动,建立取用水“黑名单”制度,对水资源管理不到位的单位进行监督问责。加大再生水、矿井疏干水、雨洪水等非常规水综合利用,加强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统筹生活、生产及生态各业用水配置。健全水资源统一调配机制和取用水申报备案制度,考虑全区水资源承载能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在采取节水措施的前提下,提出水资源宏观配置方案和解决缺水问题的具体措施。按照国家年度分配我区水量指标,依据各地各业用水申请,科学编制年度全区水资源调度预案并经自治区政府印发实施,实施黄河水、当地水、非常规水等多水源统筹配置。统筹法规、行政及工程措施综合调度。严格执行《黄河水量调度条例》,整合自治区各业供水、防汛抗旱等水利调度职能,构建水资源“大调度”新格局,实施水资源统一配置和多水源联合调度,充分发挥引、蓄、提、供等工程效益,提升水资源调配水平。优先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供水向中部干旱带脱贫攻坚主战场倾斜,适度增加工业、生态用水。实施多水源、多工程联合优化调度,通过整合拓展、互联互通、配套提升,城乡供水工程同源、同网,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调度管理,促进水资源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三)落实自治区“三大战略”,努力在现代治水“建管服改”上取得新成效

推进“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新形势新任务赋予治水工作的历史使命,要在“建、管、服、改”上下真功,加快建成“南北配置、城乡统筹、丰枯补给”的水资源配置体系,着力增强水利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能力。

一是加快推进“五个建设”,着力补齐水利工程短板。按照“补短板、提标准、消隐患”的原则,集中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完善升级全区水利基础设施水网。

推进农村人饮工程建设。开展农村供水管网改造和水质提标行动,巩固提升56万人饮水安全水平,重点解决边远分散农户用水安全,巩固提高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全面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9个贫困县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9%,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推广彭阳“互联网+人饮”经验,有效解决有管无水、供水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促进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

推进防洪工程建设。围绕水利灾后薄弱环节和防汛抗旱能力提升,启动黄河宁夏段生态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完成镇朔湖拦洪库扩整、大小西伏沟治理,提升贺兰山东麓防洪能力。开工建设马莲、夏寨、咀头和旗眼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推进同心下马关、彭阳小河、隆德渝河等10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补充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提升水旱灾害防御水平

推进城乡供水工程建设。加快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前期工作,配合推进陕甘宁革命老区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力争进入国家规划。加快推进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建设,4月初完成西干渠应急抗旱泵站主体工程,力争12月底西线供水水源主体工程具备通水条件。继续实施红寺堡扬水更新改造,启动固海扩灌扬水更新改造前期工作,实施固原高效节水灌溉陶庄水库建设,努力提升深度贫困地区供水保障能力。

推进水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按照构筑“三山”生态安全屏障要求,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0平方公里,实施重点预防保护面积1200平方公里,稳定提升受益区生态服务功能,助力打造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统筹实施农村河沟塘坝清淤疏浚、岸坡整治,加快推进黄河、典农河等“八河两湖”水生态综合治理、清水河综合治理、沙湖水质治理与生态修复等项目,发挥河湖湿地生态补水作用,不断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推进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出台《宁夏全面推进数字治水的意见》,编制完成《宁夏数字治水规划》,全面启动数字治水工作,加快构建“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协同治水平台,积极探索数字在系统治水中的关键作用。以解决生产领域自动化、关键段点数据采集为重点,以信息化工作各项制度适配为关键,大力推进灌区计量、河湖监测等采集端智慧化建设,融合推动水治理决策、管理、服务转型。大力提升水慧通应用系统上线率,厅系统达到90%以上,市县水务局达到70%以上,各级河湖长达到50%以上。争取与水利部数据中心建立数据资源共享机制,与国内一流科研单位成立数字治水(宁夏)研究院,积极打造全国数字治水技术高地和政策洼地。

二是大力加强“七大管理”,着力提升行业监管能力。加强行业监管,是一项涉及面广、触及矛盾深、工作量大、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法治、手段、机制入手,推进水利行业务实高效管用监管

提升依法治水管水能力。全力推进自治区河湖管理保护条例等立法进程,推进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启动水利“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不断完善水法规和水行政执法体系。深入推进水利、公安、环保联合执法,落实重大水事违法案件挂牌督办制度、通报制度和行政执法责任,结合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危害水资源、损害水生态、影响水安全、破坏水工程、水文监测和水土保持设施等水事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

提升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水利建设市场,采取随机和定期、稽查检查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2019所有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全链条监管,严厉打击人员挂证、资质挂靠等违规行为。加快推进2010年以来238项重点和面上工程的验收,进一步规范审批权限下放监管,重点指导因资金统筹使用等政策形成的“管理真空”帮助市县解决建设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难题和新问题。承接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职责,发挥区、市、县三级水利部门的综合管理作用,借助信息化等高科技手段,规范城乡供水、高效节灌等水利工程运行,促进效益和能力发挥,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牢固树立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督促各地靠实水旱灾害防御责任,落实预案、队伍、物资,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加大黄河、清水河及贺兰山东麓山洪沟道等隐患整改,确保行洪安全。完善水旱灾害预警预报监测设施,提高洪水和旱情预见期和准确性。依法依规实施河湖洪水、抗旱应急水量调度,确保河流、大中型水库、傍山渠道、城市防洪安全,保障城乡居民遇旱不发生水荒。

提升水土保持监管能力。依据《水土保持法》抓好对县级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落实情况的监管,确保防治任务有效落实。坚持“五个面向”广泛开展形式多样水土保持国策教育,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形成自觉保护水土资源的风尚。加快建设水土流失监测信息系统,强化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动态监测,为生态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开展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执法年”活动,进一步加强人为水土流失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人为破坏水土资源违法行为,确保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落实到位。

提升水库安全运行监管能力。实施加强小型水库大坝安全运行三年行动,坚决落实“三个责任人”,努力开创职责明确、机制完善、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监督有效的新局面。完善工程注册登记、安全鉴定(认定)、调度规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防汛)应急预案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分级组织基层水库巡查管护人员技术培训,因地制宜完善小型水库雨情监测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努力保障全区水库运行安全。围绕产业扶持、美丽家园建设抓好水库移民后扶工程实施。

提升水利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始终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做实做细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健全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持续开展隐患查治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堵塞安全漏洞,切实防患于未然。充分发挥全国水利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试点平台作用,加大项目法人、施工单位和市县水利单位标准化建设力度,强化制度建设、安全文化、教育培训、应急处置等工作,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推进水利安全生产管理再上新台阶。

提升水利资金资产监管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水利资金全过程管理平台,健全完善覆盖水利各项资金使用、资产管理等各环节的内控体系,持续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事前抓好标准体系和项目库建设,事中抓好预算执行管控,事后抓好资金使用决算审计,坚持分级分项负责、全程问效问责,努力花好、用好每一分钱,确保水利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三是竭力抓好“五大服务”,大力促进水利公共服务均等化。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关乎生存、关乎民生、关乎发展,必须提高水利公共服务能力,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各业供水保障服务能力。争取黄委会支持保障关键期引水流量,优化各大干渠调度,保证渠道和泵站安全运行,抓好田间用水管理,推进引黄灌溉一体化供水管理服务,充分发挥引、蓄、提、供等工程效益,保障全区800多万亩农田均衡灌溉。落实湖泊湿地生态补水计划,采取提前开灌、延迟停灌及充分利用农业灌溉间歇期和低峰期等措施做好重点湖泊湿地补水。深入抓好工业城市供水,指导水投集团进一步配套完善8大工业供水工程功能,确保宁东等工业基地和固原等城市供水安全。

扩大治水科技服务成效。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深入推进治水大科研,以水治理体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为重点,加大与清华大学、中国水科院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合作,运用院士工作站、东西部合作等平台,针对水治理难题集中攻关,加大新成果引进、消化、应用和再创新,全面提升科技服务治水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加快推动治水标准化工作,健全水治理标准体系,把标准化管理作为提升监管水平的有力手段。出台宁夏治水标准化规划,明确治水标准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开展河湖、节水、人饮、骨干工程等达标行动,运用标准规范治水各方行为、评价治水效果,提高治水工作标准化水平。

提高水文服务发展能力。积极适应现代治水要求,加快水文监测方式改革,建设“有人看管、无人值守”的在线监测系统,转变水数据生产方式,逐步实现分类提供“实时、定时、即时”水文水情数据,为水资源调度配置、河湖监测、水旱灾害防御和气象、国土、环保及生产建设等提供水文支撑,实现水数据共享服务。

提升农村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切实落实县乡水利管理机构职能,指导其发挥好水资源管理、水旱灾害防御、工程设施维护、技术推广等基础性、公益性职责,衔接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积极推进农村水利设施专业化、市场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扭转重建轻管、管理缺位现象。

提升涉水行政审批服务水平。持续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落实“互联网+政府服务”要求,修订水利厅权责清单及办事流程,打通自治区与市、县(区)水行政审批服务工作通道,有效解决“不愿、不敢、不会”共享的问题,实现全区三级水行政审批“不见面、马上办”全流程网上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持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

四是全面深化“四大改革”,着力增强现代水利发展内生动力。以水工程良性运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城乡水利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制度创新有效释放现代水利发展活力。

深化推进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水流产权制度改革,完成试点任务。加快建立水资源产权制度和水权收储、抵押、转换机制,做实水权交易平台,基本实现新增工业项目用水指标通过水权交易获得,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深入推进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建成征收管理系统,实现应收尽收,有效抑制水资源不合理需求,探索发挥税收杠杆调节作用。

不断深化水价综合改革。以促进农业节水增效为目标,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力争自治区出台引黄灌区骨干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调整意见,各市县全部完成末级渠系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测算和监审,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60万亩。

持续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在争取政府投资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按照国家规定继续指导、稳步扩大水利PPP项目落地,鼓励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工程建设和运营,以政府投资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形成“三驾马车”拉动水利投资的良性格局,确保水利投资规模跨上新台阶。

稳步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坚持“加强管理、提升服务,以人为本、良性发展,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建立现代化灌区建管服体系为方向,结合引黄现代化灌区建设,全面启动水管单位改革试点,实施管办分开、管养分离,开展编制备案管理、经费包干使用,深化人事分配改革、强化内部竞争激励,推进管理专业化、运维物业化、服务市场化,逐步实现投入多元、管理高效、服务优质的改革总目标。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筑牢现代治水事业坚强政治基础

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动水利系统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凝聚各方智慧力量,完成好水利转型升级发展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强化政治建设,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抓好习近平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央巡视反馈问题、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国务院大督查反馈意见、自治区党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接续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推进水治理现代化事业上来。

二是强化思想建设,打造信念坚定队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水利党员干部思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经常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政治认同。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定完善水利舆情分析研判、应对处置、风险排查管控等机制,坚决守好思想主阵地。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打造一支政治合格、思想过硬、忠诚担当的水利队伍。

三是强化组织建设,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聚焦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以一年“整治”、两年“提升”、三年“巩固”的韧劲,大力实施“三强九严”工程,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做到党的建设工作与水利工作深度融合,把党的一切工作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保证方向、领导发展、服务群众的组织作用,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推动现代水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

四是强化队伍建设,增强实干兴水本领。坚持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建立健全干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容错激励体系,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坚决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敢负责的干部负责,让有为的干部有位。大力实施人才兴水战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打造“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引智良好环境,汇聚各方英才投身治水事业。突出地方治水主体责任,落实好市县水治理机构职能,统筹协调治水相关部门,引导全社会协同治水,形成群策群力、多元共治的合力。

五是强化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环境。认真学习贯彻中纪委十九届三次和自治区纪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切实落实“两个责任”,坚持警示预防在先,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加强党章党规党纪宣传教育,强化党内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坚持纪严于法、挺纪在前,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防范工程招投标、水利扶贫、干部选拔任用、资金管理使用等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岗位的廉政风险,坚决整治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支持驻厅纪检监察组工作,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对违法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

六是强化作风建设,持续整治作风问题。大力弘扬优良作风,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重要时间节点正风肃纪,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开展民生领域专项整治,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肃查处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和保障群众合法利益。坚决整治“三不为”问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力弘扬实干之风,求治水之策于基层,问治水之计于群众,切实增强破难解困的能力,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实干兴宁的精神状态。

七是强化文化建设,凝聚治水强大力量。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水利发展各方面。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新时代水利行业精神,打造一批基层文明单位创建品牌,展现新气象、凝聚新动力,推动水利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精心组织水利新闻宣传,建立遗产保护管理体制机制,编撰出版宁夏水文化丛书,通过中国水博馆、网上数字展馆等平台展示宁夏悠久的治水历史和成就,讲好水故事、增强软实力,擦亮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金名片”,以水文化的独特魅力助力文化兴宁。

同志们,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我区水治理现代化已基本完成布局,正处于承前启后、落地生根的关键节点。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新时期治水方针,深入实施自治区“三大战略”,加大水利建设不动摇、加强水利管理不放松、加快水利改革不停步,力推水治理现代化快速发展,确保自治区可持续发展水安全,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以奋斗新姿态新作为向“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昂首迈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