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利专题 > 全区水利会专题 > 水利工作报告

落实三大战略 实施开放治水 奋力开创新时代宁夏特色水利现代化新局面

来源: 自治区水利厅 作者: 日期: 2018-01-29 阅读量:

  落实三大战略 实施开放治水

奋力开创新时代宁夏特色水利现代化新局面

在全区水利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白耀华

2018124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水利工作,谋划今后一个时期治水任务,安排2018年重点工作,不忘初心,实干兴水,书写新时代宁夏特色水利现代化新篇章。下面,我作工作报告。

一、坚持创新发展,水利事业迈入开放治水的新时期

2017年,是党和国家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区水利应对重大挑战、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水利部门全面贯彻中央治水兴水重要思想,深入落实自治区“三大战略”部署,治水思路更加完善,重大工程创新推进,深化改革多点突破,支撑能力大幅提升,为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水安全保障。

(一)坚持齐抓共治,全面推行河长制卓有成效。一是五级河长体系提前建立。各级河长勇于担责、主动作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主动扛起河湖管理保护主体责任,层层召开总河长会议,坚决贯彻中央全面推行河长制部署要求,出台方案,落实人员和经费,规定的6项制度全部出台,乡级以上工作方案、县级以上河长办按要求全部到位。落实五级河长3770名、巡查保洁人员6510名,实现了所有河湖水系河长制全覆盖,比中央要求提前一年全面完成河长制改革任务,兑现了向党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二是各方共治格局基本形成。各级河长既挂帅又出征,抓住问题要害,部门协同作战,全社会合力攻坚,县级以上河长先后巡河督导900余次。创新推进机制,将河长制与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人大监督和政协议政、精准扶贫相结合,形成了河湖管理保护合力全区统一河湖管理平台基本建成,环保、国土、住建等27个部门与地方协同推进落实水污染、水生态、水环境等6大任务构建了“党政责任链”“部门共治圈”“公众齐参与”的格局初步实现河湖管理保护由“分治”走向“共治”。三是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通过全面推行河长制,基本形成了全区河湖管理保护共识,河湖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多头管”到“统一管”的历史转变,我区水生态环境整体好转、局部优化。黄河干流宁夏段6个国控断面全部达Ⅱ类水质,全区监测的15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13个达标,主要监测点水质为近年来最好。沙湖水质由劣Ⅴ类转为Ⅴ类,渝河水质由Ⅴ类转为类。

(二)坚持城乡统筹,基础设施水网加快完善。一是项目谋划实现新突破。坚持不懈推进项目带动战略,谋划了西海固地区脱贫引水、银川都市圈西线供水及引黄高效节水现代化生态灌区等45项总投资超500亿元的水利项目,建立235亿元的水利PPP项目库,全区首个水利脱贫攻坚PPP项目中宁喊叫水扬水工程开工建设,水利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二是投资争取实现新突破。千方百计争取中央资金,自治区加大投入,贫困县整合资金,全社会多元筹资,全年水利投资达70.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完成投资69.91亿元,有效发挥了扩内需、夯基础、促发展的作用。三是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大力推进黄河二期防洪、高效节水灌溉等国家172项重大水利项目,加快实施中部干旱带脱贫攻坚水源、红寺堡扬水泵站更新改造等自治区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山川统筹、南北调剂、丰枯补给”水资源配置体系。四是民生水利建设再添福祉。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入选全国民生示范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了17.39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区自来水普及率达83.5%,盐池县率先实现自来水入户率、水质达标率100%。超额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建设高标准农田103万亩,治理盐碱地27万亩,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对农田水利测评满意度为100%。建成覆盖全区21个县区的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实现区市县三级防汛抗旱预警预报体系基本全覆盖,有效应对184场次洪水过程,确保了安全度汛。昼夜奋战建成隆德县城乡抗旱应急调水工程,保障了城乡5.31万人饮水安全,战胜了中南部地区连续130天严重旱情,得到了自治区和水利部的充分肯定。

(三)坚持改革创新,水治理体制机制加快完善。一是重点改革深化推进。宁夏水权试点率先通过全国验收,中央水流产权确权试点、水资源消耗“双控”行动等重点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小型水管体制改革提速扩面,水资源税改试点启动实施。落实“放管服”改革,水利厅“不见面、马上办”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现在线办理推行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利通区、贺兰县积极探索农田水利专业化、物业化建设运营管理新模式,自治72重点水利改革稳步推进。二是信息水利纵深推进。加快施“互联网+水利”六大行动,水利数据中心完成迁移上云,水资源国控项目建设应用名列全国前茅,彭阳“互联网+人饮”试点全面推广,三大扬水泵站自动化项目加快实施,利通区“智慧水务”初步建成,全球领先的澳大利亚璐比垦测控一体化闸门生产基地落户宁夏,吸引国内多家知名信息化企业聚集我区建设智慧水利,有效拓展了水治理空间。三是依法治水扎实推进。《自治区水资源管理条例》全面实施,《宁夏实施〈农田水利条例〉办法》颁布,《宁夏河湖管理保护条例列入立法计划,水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强,依法治水体系加快完善。

(四)坚持节约高效,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不断提高。一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实效。大力实施“农业节水领跑、工业节水增效、城市节水普及、全民节水文明”四大节水行动,完成高效节水灌溉38万亩,盐池县高效节水面积超过80%,建成自治区级节水型企业21家、节水型机关115个、节水型事业单位264个,水资源利用方式加快转变二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有效实施。率先开展空间规划试点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全面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实行项目和用水“双限批”。依法关停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井278对全区取水50万立方米以上用水户实施在线监测,国家水资源管理考核名次大幅提升。三是各业供水服务做出贡献积极应对缺水严峻形势,统筹解决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保障了800万亩农田均衡受益,确保了宁东等12个主要工业园区和固原等200多万人的城乡供水安全。完成生态补水量2.17亿立方米,促进沙湖、典农河等湖泊水体水质明显改善。四是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银川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通过验收,石嘴山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和固原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顺利推进,永宁县创新城乡水系建设、打造“塞上江南”田园风貌。彭阳、海原县水土保持力度持续加大,全区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15平方公里。固原清水河、渝河、葫芦河及银川四二干沟、吴忠南干沟等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治理区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

(五)坚持开放治水,全社会治水兴水格局加快形成。一是服务发展能力明显提升。聚焦全区重大战略实施和民生改善水利建设需求,集中破难、聚力攻坚,坚持水利建设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快补齐短板、助力脱贫攻坚;关切市县水利建设部署,定向支持、合拍共鸣,推进融合发展、显现倍增效应。二是系统治水方案加速形成。与中国航天十二院合建“钱学森智库水治理(宁夏)研究中心”,应用系统论开展水治理战略研究。成功举办中国水博览会暨中国水务高峰论坛、宁夏水治理院士高峰论坛,吸引近200家企业参展,10位院士建言献策,创历届水博会之最,打造了水利交流宣传高端平台,效果远超预期三是转型升级动力切实增强。强化工程建设“四制管理”,加强监督稽察,水利工程质量安全可控。水利安全生产稳定向好,被水利部评为2016年度优秀等次,获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先进单位。水利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水利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水文测报能力明显提升,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水利宣传成果丰硕。

(六)坚持文化兴水,宁夏引黄古灌区成功申遗。一是深度挖掘广泛宣传。在长期汲取千年水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凭借丰厚的水文化积累,挖掘梳理形成展示黄河文明、独具塞北特色的申遗成果,联合举办万人申遗签名、新闻发布、大型公益晚会等活动,掀起了全民申遗热潮,在国内国际获得一致认同。二是合力攻坚获得成功。自治区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国内外知名专家参加的研讨会、座谈会,分析宁夏引黄古灌区在历代开疆拓土、护佑中原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凝练宁夏各族人民戍边治水、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流淌千年的引黄古灌区被国际灌排委誉为世界灌排工程的典范,在墨西哥召开的第23届国际灌排大会上成功授牌,我区申遗实现“零的突破”,亮出了宁夏“世界级文化金名片”。三是影响空前价值巨大。申遗成功不仅汇聚起全区实干兴水的强大力量,而且有力增强了我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使“塞上江南”有了文化之魂,赋予宁夏引黄古灌区万物千年文化内涵,对提升我区特色产业品牌价值,助力全域旅游,提高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很大价值。

(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夯实开放治水政治基础。一是水利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水利厅党委及各级党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水利改革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增强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开展水利转型升级发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等主题活动,统一了开放治水的思想,提振了实干兴水的精气神,有效发挥了班子推动发展的核心领导作用。坚持把方向、抓班子、带队伍,切实增强领导水利转型升级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提高。积极推进水利人才和智库建设,为治水事业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二是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挺起纪律规矩,压实“两个责任”,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一把手“五不直接分管”“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等制度,强化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反对“四风”。全力支持驻厅纪检组工作,建立了全方位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按照“四种形态”,依纪依规处理了一批违纪违规行为。开展了巡察试点工作,以自治区党委巡视整改为契机,认真清查整改违规报销差旅费、违规发放津补贴等9类问题,经历了一次“全面体检”和“警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政治意识、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三是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开展。秦汉渠管理处和彭阳县水务局创建为全国文明单位,红寺堡扬水管理处创建为全国水利文明单位,惠农渠管理处等4家单位创建为自治区文明单位,渠首管理处被评为自治区巾帼建功先进集体。7名职工分获宁夏五四奖章、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保护母亲河 节水护水志愿行”项目荣获全国特别奖。水博馆被评为全国水情教育基地。典农河入选全国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10大典型案例。水利厅获第五届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

2017年,水利部门自觉把治水放在区内外发展大势中分析判断、摆在中央和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中把握推进,主动应对水困局,全面抓好水治理,着力保障水安全,在接续奋进中实现了新的突破,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水治理现代化创新实践的生动注脚。

五年来,各级水利部门全面贯彻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中央和自治区治水兴水部署,认真落实“三大战略”,加快转变治水思路,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切实加大水利建设,不断强化水利管理,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水利管理服务水平有效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支持,五年共落实水利投资239.43亿元,水利投资连创新高,充分发挥了拉内需、夯基础、促发展的重要作用。黄河二期防洪工程、大柳树水利工程等4大项目列入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编制实施宁夏水利“十三五”发展规划及一批专项规划,水利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解决了300万群众饮水安全,惠及西海固百万群众的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发挥效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5%。高效节水灌溉、灌区续建配套、中部干旱带脱贫水源等重点工程加快实施,农田水利打造升级版,“智慧水利”带动现代水利强势发展,水利调控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统筹全区用水需求,保障了灌区农业供水、工业城市用水和河湖湿地生态补水,粮食生产实现“十四连丰”,为促进脱贫攻坚、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安全做出重要贡献。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6提高到0.511,万元GDP用水量由281立方米下降为20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53立方米下降为42立方米,年引水量由最高年份的89亿立方米稳定在65亿立方米左右,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明显,以有限的水资源保障了自治区快速发展。五级河长体系全面建立,关停供水覆盖范围内自备井852眼,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8.6%。沙湖等5个湖泊湿地获评国家水利风景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05平方公里,治理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合力战胜7次超警戒洪水,水库无一垮坝,堤防无一决口,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新建引调提水工程79处,实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88处,确保大旱之年不发生水荒。在全国率先出台《自治区关于深化改革保障水安全的意见》,水权、水价、水市场等重点水利改革多点开花、取得实效,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基本完成。水利厅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发挥,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强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成果丰硕,行业作风明显转变,水利厅效能考核多年名列前茅。

水利“十二五”发展富有成效、完成收官,水利“十三五”发展谋求转型、完成布局,我区水利事业正在弯道超车、突破推进,已经站在水治理现代化新的起点上。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使命担当,得益于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务实苦干。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水利厅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水利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奋斗在水利工作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

二、推进系统治理,奋力开启新时代水治理现代化新征程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判断。治水害、兴水利是治国安邦之大政,全面实现水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兴区富民的重要支撑。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书写新时代水治理现代化建设新答卷。

(一)科学研判水利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矛盾

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水对我区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性。面对气候干旱、缺水严重、生态脆弱的基本区情和发展不足的最大实际,水治理不平衡不充分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我区表现尤为突出。一是水资源水环境约束不断增大。国家分配我区黄河水耗水指标为40亿立方米,因黄河多年来水持续偏枯,全区近三年年均实际分配耗水指标仅为3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488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4。全区20个县区中有15个县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超载全区尚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仍占46%,清水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4%。沙湖、典农河等河湖水系水环境污染不容乐观,山区大部分沟道常年断流,河流生态功能大幅衰减。按照《宁夏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评价报告》预测,2020年缺水量2.7亿立方米,2030年缺水量将达14.2亿立方米二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依旧粗放。因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用水占全区总用水量的88%,远高于全国63%的比例。水利用效率效益不高,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只占全灌区的1/3。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11,仍低于全国0.536平均值。三是水治理体系还不完善、水治理能力尚需提高。水利设施条件薄弱仍是我区发展的明显短板,城乡水利均等化服务程度还不高,水资源调控能力还不够强。全区生活、生产用水管理职能还需进一步强化。全民节水意识还不强,全社会节水氛围尚未形成。水治理体系与破解复杂艰巨的水安全问题还不相适应。

(二)深刻认识水利现代化发展的总体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治水兴水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长远大计来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治水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党的十九大将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首位,将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上升为国家意志,作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快水污染防治、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描绘了宁夏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明确了今后五年发展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对保障水安全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把治水放在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贯穿实施“三大战略”和全面深化改革全过程,为水利现代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宁夏特色水治理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和自治区把水利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更加凸显了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建设水治理现代化体系,必须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中央水利工作方针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长期坚持、坚决落实。必须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治水始终,紧扣我区水利现代化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和阶段性特征,按照高质量发展和适度超前的要求,既要重视量的发展,更要解决质的问题。必须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方位加大水利扶贫力度。必须遵循自治区空间规划,以节水、供水、水生态环境、信息水利为重点,加快完善现代化水治理体系,以用水方式转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实现水利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从水资源供给看,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四化同步”发展对水治理提出的新要求,以引水、节水和供水重大骨干工程建设为重点,坚持大中小微工程并举,加快建成“覆盖全区、惠及城乡、配套完善”的现代基础设施水网,增强水安全整体保障能力,有力支撑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从水资源需求看,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优质用水和优美水环境需求,统筹黄河水、地表水、地下水和非常规水综合利用,加快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和服务均等化,保障工业、农业和城乡用水,保障防汛抗旱减灾安全,加快解决民生水利问题,不断提升水利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

从水资源消耗看,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坚持以水定发展,把节水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快建成全国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

从水生态文明看,高质量发展要求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严格河湖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严守水生态保护红线,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水量,加快形成有利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格局和生活方式,加快建成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从水治理体系看,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系统治水,发挥宁夏区域及特色水利优势,运用系统论对水治理体系进行优化设计,从多维多元角度开展研究,全面深化水利体制机制改革,从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等方面加快完善全区现代水治理体系。

从水治理动力看,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创新为第一动力,大力推进以信息化为重点的水治理科技创新,在大数据、标准化、水治理等关键技术研究应用上实现突破,加快水治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大幅提升水治理现代化水平,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脆弱、水环境恶化等水安全问题。

(三)准确把握水利现代化发展的目标任务

水利现代化是一个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动态的、渐的发展过程,是叠加了信息化、法治、科技等关键要素的现代治水体系,通过实施生态空间管控、水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实现水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持续协调发展。新时代的宁夏特色水利现代化包括基础设施水网、现代水管理体制机制、水治理科技创新及良好的水治理发展条件等方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不突破水资源红线、水生态底线的前提,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从保障生活、生态、生产安全用水出发,综合分析区情水情,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现代化发展分三个阶段来谋划推进。

2020年:基本建成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省区,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全区生活、生产、生态骨干供水体系基本建成,配套工程完整有效。水生态环境保持稳定向好,主要指标全面达到国家标准。水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重点区域设防标准达到国家标准。水治理体制机制取得重要突破,初步构建水治理现代化格局,水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基本建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2035年:实现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水生态环境基本实现良性循环,水防灾减灾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全面建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相协调的水治理体系,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水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水瓶颈制约基本破解,有力支撑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50年:通过坚持不懈努力,全面实现水利现代化,基本达到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协调统一,基本形成全社会爱水、护水、节水的良好风尚和生活方式,全面实现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达到人水和谐相处,满足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落实三大战略,加快建立高质量发展水治理现代化新格局

2018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水利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深入实施“三大战略”,以保障发展水安全为目标,以全面推行河长湖长制为牵引,加快“资源水利、工程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智慧水利、法治水利”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基础设施水网,统筹推进水利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加大水文化建设力度,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快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水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好开放治水、兴区富民新的长征路。

目标任务:全年争取水利投资70亿元以上。引用黄河水量不超国家分配指标,全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2,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15%10%。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83.9%,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自来水入户率达85%以上。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6.7%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整治率达到90%,重要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8.6%。新增水土流失治理率2.3%

(一)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基础设施水网

着眼解决水利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新建和改造并重,加快构建完善全区引节供“三位一体”水资源配置体系,充分发挥水利建设投资拉动作用、经济支撑功能和生态环境效应。

一是以三大骨干供水工程建设升级现代基础设施水网。千方百计谋求大柳树工程前期工作新突破,全力配合南水北调西线开发论证,与甘肃省共同推进白龙江引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宁夏长远发展用水问题。全面完成黄河宁夏二期防洪、灌区续建配套建设任务。开工建设西海固地区脱贫引水、银川都市圈城乡供水工程,加快推进盐同红革命老区脱贫引水工程前期工作,构建骨干供水“主动脉”,保障“一带三区、一主两副”产业融合发展的用水需求。

二是以大中小微工程并举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启动城乡供水连通和管网更新改造工程,开展城乡供水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推动农业、工业、城乡用水同源同网同质,疏通末级供水管网,让百姓喝上达标水、放心水。力争将宁夏引黄高效节水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列入全国试点,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建管并重”,抓好利通区、贺兰县、红寺堡区自治区试点建设,探索可复制可推广成功经验,以点带面发挥整体效应。继续大兴农田水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00万亩,改造低产田35万亩,治理盐碱地20万亩,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90万亩,持续改善农业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

三是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继续推进黄河综合治理,完善贺兰山东麓防洪体系建设,共筑银川都市圈防洪减灾体系。加快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的灾后薄弱环节建设,加大50200平方公里山洪沟治理力度,启动石家峡等大中型水库新建、什字等中型水库除险加固,构建“一干两支、一屏两区”防洪减灾格局,确保标准内洪水保障区域防洪安全。继续实施抗旱应急供水工程,做好补水调水应急预案,着力提高抗旱供水保障能力。

(二)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增强现代水利发展内生动力

全面深化水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完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水利现代化的引领作用,坚持以改革创新推动水治理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

一是以深化水利改革完善治水体系。深入推进水流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水资源产权制度和水权收储、抵押、转换机制,切实发挥市场对水资源的配置作用。全面开展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全面推进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有效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全面启动水管单位改革,实行事企分离、管办分开、管养分离,人员编制备案管理、经费包干使用等制度。在土地流转集中区全面推广“水协会”试点,促进转型发展、良性运行。切实扩大多元化水利投融资成效,力争水利投资再上新台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落实中央军民融合战略,发挥钱学森水治理(宁夏)研究中心作用,加大对外合作交流,运用系统论从理论、方法、技术、路径等多个层面开展现代水治理体系研究,实施治水要素适配、结构调整、职能优化、业态再造,推动水利由“能治”走向“善治”。

二是以治水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力。按照大科技发展要求,围绕区域水治理体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重点,确定科研主攻方向,引进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发挥院士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大师工作室等平台作用,加大治水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助推水利科研转型升级。加强水治理基础研究,启动水治理标准化工作,实施国家重点项目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研究,开展河湖健康评价、水文预报分析、防汛抗旱会商等决策支持模型研究,为治水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三是以智慧水利建设带动现代水利。充分发挥信息化创新引擎作用,以推动水利转型发展、解决短板问题为导向,全力推进“互联网+水利”行动。在“建”上完成布局。严格执行水利信息化建设导则,全面落实工程带信息化,依托“云惠宁夏”等公共资源,完善“云、网、端、台”建设,加大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完成三大扬水泵站自动化改造,加快推进自流灌区信息化,构建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水治理平台,年内基本完成“智慧水利”建设布局。在“用”上深化融合。推进“信息化+人员+制度”三位一体,不断提升业务应用在线率、普及率,解决建而不用突出问题。建立完善数据、用户等管理办法,加快建设治水一张图,规范信息互联、共享、融合行为,发挥数字治水整体效果,推动治水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服务高效化。在“效”上破解难题。以灌溉供水信息化为突破口,提升管理效能,优化服务效果,为水管理单位改革创造条件。全面推广彭阳、利通区等智慧水务试点,破解基层水利最后100米问题,推进水利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三)落实脱贫富民战略,着力解决人民关心的水问题

把人民群众对水的美好需求作为出发点,加大水利资金和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力度,着力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千方百计增加生活生产供水,助力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是提档升级生命工程保障饮水安全。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自治区脱贫攻坚水利行动计划,聚焦特殊困难问题加快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开展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和水质提标行动,通过替换水源、提高定额、全面入户、优质服务,巩固提升49.5万人饮水安全水平,解决9.1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确保251个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5%以上。实现9个贫困县800个贫困村人饮安全工程全覆盖,以提升水质和供水保证率为重点,让广大贫困群众喝上水、喝好水。

二是实施水利富民工程支撑脱贫攻坚。针对西海固地区群众生活和产业发展供水能力严重不足问题加大贫困县区水利建设支持力度,全面完成中部干旱带脱贫攻坚水源工程新建7座水库任务,启动配套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发挥效益。完成盐环定、红寺堡扬水工程更新改造及固海扬水泵站“6+1”改造,三大扬水管理基本实现自动化。完成中部干旱带西线供水建设任务,加快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等前期工作,努力破解深度贫困县区缺水困难。推进中南部地区已建供水工程互联互通、联调联供互为备用,解决抗旱能力弱无应急备用水源的问题,形成区域“北扬黄水、南调泾河水、用好当地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保障区域供水安全和产业发展用水需求。

三是提升贫困地区供水能力支持产业发展。想方设法给贫困地区送上水、多送水,有力支撑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略实施。在供水方面,加大现有工程挖潜扩能,加快推进农业供水工程与生活、产业供水工程逐步分离,把引黄灌区的节水配置到脱贫攻坚主战场。在用水方面,坚持发展节水特色农业和集约高效工业,让宝贵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在美好生活方面,坚持加大分质供水、循环利用力度,努力满足实施“美丽乡村”“厕所革命”的用水新需求。

(四)落实生态立区战略,建设人水和谐美丽宁夏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不断健全河湖治理长效机制,统筹好水资源开发与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关系,加快解决河湖治理突出问题,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是推进水资源全面节约。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持续推进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行合同节水管理,深入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全面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实行项目和用水“双限批”,严格限制发展高耗水项目,严格重大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抓好市县水资源管理考核。按照国家节水行动要求,深入推进“四大节水”行动,重点用水行业节水型企业达到70%,自治区节水型机关达到75%

二是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加快推进清水河、典农河、沙湖等重点河湖治理,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强化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全面关停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内有关停条件的企业自备井。统筹实施农村河沟塘坝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支持固原“五河”流域和吴忠“两河两沟”综合治理,实施“源头截污、过程阻断、末端治理”全过程水环境治理。重点实施保护黄河行动,推进黄河干支流、主要排水沟等重点治理,多措并举减少入河湖排污量,不断改善农村人居水环境,让宁夏青山常在、碧水常流。

三是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坚持山水田林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按照构筑“三山”生态安全屏障要求,坚持以南部黄土丘陵区、平原绿洲生态区为重点,高标准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草路村综合治理。大力开展坡耕地梯田化整治,加快淤地坝除险加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0平方公里以上,实施生态保护1200平方公里,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逐步实现治理区荒原染绿、山川葱茏、群众致富

(五)加大依法治水力度,切实提升水利管理服务能力

开展水利管理服务提升年活动,围绕转变理念、建章立制、规范流程、创新手段的总体要求,从抓制度、抓培训、抓效率、抓检查、抓考核入手,着力增强水利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能力。

一是以推进涉水重点领域立法提升依法治水管水能力。全力推进自治区河湖管理保护条例等立法进程,不断完善水行政执法体系,提升依法治水能力。深入推进水利、公安、环保联合执法,落实重大水事违法案件挂牌督办制度、通报制度和行政执法责任,依法严厉打击危害水资源、害水生态、影响水安全、破坏水工程、水文监测和水土保持设施等水事违法行为维护良好水事秩序。

二是以促进均衡受益提升各业供水服务保障能力。严格水资源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和计划用水制度,抓好建筑物、机电设备维修改造,实施水资源统一配置和多水源联合调度,充分发挥引、蓄、提、供等工程效益,保障全区800多万亩农田均衡灌溉。强化供水行业管理职能,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细化湖泊湿地补水计划,充分利用农业灌溉间歇期和低峰期做好重点湖泊湿地补水。深入抓好工业城市供水,指导水投集团进一步配套完善8大工业供水工程功能,确保宁东等工业基地和固原等城市供水安全。

三是以强化应急处置提升防汛抗旱减灾保障能力。继续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细化实化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各行业承担的防汛抗旱责任,积极推进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防汛抗旱责任体系。建立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加强旱情监测预警和抗旱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整合市县和基层群众组织个层次、覆盖全区的抢险减灾队伍全面提升山洪灾害防御和抗旱减灾综合能力。

四是以落实主体责任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全面建立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快建设水利工程建管信息化平台,加大日常稽察督查检查力度,督促落实工程建设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项目法人、勘测设计、施工监理、质量检测等单位建设主体责任。加大政事分离、事企分离改革力度,调整重组优化管理职能,以水利建设管理局为主体组建水利项目建设“大法人”,以农村水利处为主体构建“大农业供水”管理体制,着力培育投、建、管、服新型经营主体,形成职责清晰、职能到位、服务优质的建管新体系。

五是以健全安全生产体系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要求,进一步健全水利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建立事故风险和隐患双重预防机制,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深化水利安全文化建设,推进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六是以强化监管力度提升水利资金管理水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水利资金全过程管理平台,健全完善覆盖水利各项资金使用、资产管理等各环节的内控体系,事前抓好标准体系和项目库建设,事中抓好预算执行管控,事后抓好资金使用决算审计,坚持分级分项负责、全程问效问责,努力花好、用好每一分钱,确保水利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着力夯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八个方面重要任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是旗帜鲜明抓好政治建设。把讲政治作为领导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坚决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要求,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深化水利改革,加速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

二是持之以恒抓好思想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水利干部职工头脑,着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厚植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凝心聚魂,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筑牢思想根基,引领治水生动实践。

三是固本培元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完成水利厅“党支部APP建设,启动“互联网+水利党建”建设,着力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党建工作薄弱等问题。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好干部标准,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建设一支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高素质专业化水利干部队伍。

四是标本兼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坚持警示预防在先,广泛开展党章党规党纪宣传教育,强化党内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坚持纪严于法、挺纪在前,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完善水利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扎牢织密从严管党治党的制度笼子,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四风”问题,严肃查处顶风违纪行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安心干事的政治生态。

五是全面整改强化管党治党责任。突出主体责任,强化监管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好巡视整改,坚持问题导向,逐项列出问题清单,逐条制定整改措施,逐件明确整改时限,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强力推进巡视问题的整改落实。坚持举一反三,总结经验教训,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以动真碰硬的担当严肃责任追究、违纪查处,把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六是求真务实抓好作风建设。推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创新”的宁夏水利精神,继续深入开展机关干部“下基层”和群众评议机关作风活动,促进水利部门作风大改进、大转变。增强抓落实的本领,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结合起来,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坚持先干不争论、快干不议论、实干不空论,以安心干事的环境,以安如磐石的决心,以锲而不舍的钉钉子精神把既定水利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变成现实。

七是深入挖掘抓好水文化建设。“塞上江南”因黄河水千百年哺育而成,要以宁夏引黄古灌区申遗成功为新起点,结合自治区60庆活动,全面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大世界遗产保护力度和传承弘扬历史文化的要求,争取出台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管理保护条例、宁夏引黄古灌区保护规划、宁夏引黄古灌区标识管理办法,发挥世界遗产“金名片”作用。启动宁夏引黄古灌区遗产文化工程建设,建设水文化主题公园,着力打造面向世界、面向社会、面向水利的文化品牌,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宁夏引黄古灌区的悠久历史、治水成就。

  

治国安邦,水利堪称千秋基业;福泽苍生,治水亦是时代大任。

同志们!历史从不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适逢伟大时代,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治水部署,牢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重托,以水利万物的情怀、击水三千的气概、至柔若水的精神,凝聚励精图治的磅礴力量,汇聚开放治水的胆识智慧,书写治水兴水的新时代画卷,为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