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处处长 李克文
2019年7月8日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本人再次重温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3.14”重要讲话、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等,认识有了新的提升,更加坚定了“坚守初心使命”的信念,增强了“履职尽责为民”的信心。现就开展主题教育学习体会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深刻领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建党98周年之际,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要决定,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党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来开展主题教育。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和“12字”总要求的深刻内涵,将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要义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一)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回望98年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历史雄辩地证明,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每个党员必须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不懈奋斗。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涵盖各个领域、涉及各个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发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今年,又提出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不松劲、不开口子,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宁夏时指出“宁夏地处西部,发展不足仍是最大的实际,生态环境有其脆弱的一面,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要持之以恒”,“宁夏作为祖国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西北及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关心和重视,在福建工作时就指出“水土保持是生态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方要重点治理,以点带面”。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强调“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是治水事业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也是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紧迫而长期的战略任务,要以小流域为单位,因地制宜,统一规划,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耕作措施等各种措施相结合,坚持不懈地进行综合治理”。前几天,根据厅里安排,到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创建的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省福建参加学习培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扶贫工作,他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让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今年又指出,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现在正是最吃劲的时候;扶贫工作要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并发出了“精锐出征、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进军号令。
(三)深刻领会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立足生态环境脆弱的区情和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脱贫富民、生态立区”三大战略和争创全国脱贫攻坚示范区、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重要决策,确立了“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明确了我区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彰显了为民之心、爱民情怀,为我们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为做好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三、清醒认识水土保持和水利扶贫面临的任务和困难
(一)我区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区之一,相对面积大、强度高、危害严重,是造成中南部生态环境恶化、区域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当前,水土保持工作还存在一些明显短板,主要有:一是任务依然艰巨。全区仍有近2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且治理难度大。二是成效单一。系统治理意识还不够强,经济效益显现不够。三是监管、监测能力弱。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二)我区已有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还有5个贫困县尚未摘帽,有12.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尚未脱贫,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仅有1年半的时间,任务十分繁重。按照水利扶贫目标,还有16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饮水安全问题今年务必要解决,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聚力攻坚。
(三)对照主题教育要求,就本处和本人而言,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一是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入、系统,领会精神还不够深刻,距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和学懂弄通、指导实践的要求还有差距;二是理论联系实际还不够,对水土保持业务学习钻研得还不深,对基层水土保持工作等调研督导不够,对基层情况调研掌握不清,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够;三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需要认真整改。
四、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动力,推动水土保持和水利扶贫工作
(一)深思践悟,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尤其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一定要带头学、系统学、务实学,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坚持读原文、悟原理,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努力做到入脑入心,融会贯通,并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精神动力,更加自觉地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二)担当尽责,在检视差距抓落实上求实效。认真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对照水利部“工程补短板、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和“监管强手段,治理补短板”的水土保持工作总要求,深入调研,检视问题差距,研究解决措施,着力抓好落实。
一是以实施全国水土保持规划评估和目标责任考核为手段,协调推进目标任务的落实;二是以系统治理思想为指导,谋划好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三是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加强业务督查指导,最大限度地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四是贯彻数字治水规划,加快水土流失监测系统建设,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依据;五是总结推广隆德等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新机制;六是广泛开展水土保持国策教育,凝聚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七是加大协调力度,聚焦扶贫重点,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采取超常规措施解决剩余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指导做好水利扶贫工作,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