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
水资源公报
Ningxia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2008
(总第二十三期)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
二○○九年六月
《宁夏水资源公报》编辑组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
编制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批 准:吴洪相
审 定:郭 浩 薛塞光
主 审:冯 平 刘赛光
审 核:王景山 魏礼宁
校 核:张万宝 包淑萍 马如国 张 华
张学文 李占生 李海霞 王 宁
编制人员:李淑霞 陈玉春 陈 丹 王 磊
张学英 朱 艳 于慧黎 许萌芽
郭立兵 鲁晓清 王 东 田志贵
安宏英 苏新礼 曹学明
前 言
《宁夏水资源公 报》(以下简称《公报》)是反映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发布上一年的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水体污染、水旱灾害和重要水事等情况,为政府宏观决策和国民 经济各部门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并以此让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状况,唤起人们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的意识,共筑人水和谐发 展。
2008年 《公报》按《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要求,在整理分析实测水文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各市、县(区)取用水现状调查统计,根据我区实际情况,以行政和流 域两种分区,对水资源各要素进行了分析评价。《公报》主要内容包括降水、天然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黄河灌区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山区水库蓄水量、水 旱灾害及重要水事、灌区地下水动态、水质及相关的图、表等。主要提供资料的单位有: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农村水利处、自治区节 约用水办公室、渠首管理处、灌溉管理局,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站,各市县水务局,宁夏城镇供水协会等。
《公报》的编制是一项为社会服务的公益性工作,望社会各界继续给予支持,并恳请提出宝贵意见,使其编制质量不断提高,编制内容日臻完善。
目 录
前 言
概 述
附 表
表1 宁夏2008年流域分区降水量
表2 宁夏2008年行政分区降水量
表3 宁夏2008年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
表4 宁夏2008年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
表5 宁夏2008年流域分区地下水资源量
表6 宁夏2008年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
表7 宁夏2008年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
表8 宁夏黄河灌区2008年引扬黄河水量
表9 宁夏黄河灌区2008年各排水沟排水量
表10 2008年固原市、中卫市中小型水库蓄水量
表11 宁夏2008年流域分区取水量
表12 宁夏2008年行政分区取水量
表13 宁夏2008年流域分区耗水量
表14 宁夏2008年取水指标统计
表15 宁夏2008年耗水指标统计
表16 宁夏2008年主要河流、排水沟水质评价
表17 宁夏2008年主要湖泊、水库水质评价
表18 宁夏2008年省界断面水质评价
附 图
图1 宁夏回族自治区2008年年降水深等值线图
图2 宁夏回族自治区2008年年径流深等值线图
概 述
2008年全区年降水量250mm,折合降水总量为129.578亿m3,比上年减少16%,较多年平均偏少13%。
2008年当地地表水资源量6.586亿m3,比上年减少15%,较多年平均偏少31%;地下水资源量23.181亿m3,水资源总量9.205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0.562亿m3。
2008年全区总取水量74.178亿m3,比上年71.002亿m3增加3.176亿m3,主要是灌区农业灌溉引扬黄河水量增加。2008年全区总耗水量39.886亿m3,比上年37.844亿m3增加2.042亿m3,耗水量增加主要是2008年引黄灌区的降水量比2007年偏少5%,农业耗水量增加。
2008年全区人均取水量1201m3,万元GDP(当年价)取水量675m3,农业灌溉亩均取水量923m3,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68m3。
2008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实测入境水量为263.55亿m3,实测出境水量为224.6亿m3,进出境水量差为38.95亿m3。灌区引扬黄河水量67.508亿m3,灌区排水量31.112亿m3,引排差36.396亿m3,比上年34.234亿m3增加2.162亿m3。
一、水资源
(一)降水
2008年宁夏全区降水总量129.578亿m3,折合降水深250mm,较多年均值偏少13%,较上年减少16%,属于偏枯年。
与多年均值比:各流域分区降水量除引黄灌区、黄左区间增加11%、9%,盐池内流区基本持平外,其它各河、流域均减少,减幅为8%~29%,其中祖厉河减少最多为29%。各行政分区降水量银川市、石嘴山市较多年均值增加10%和34%,其它各市均减少,减幅为7%~30%,其中中卫市减少最多为30%。
与2007年比:各河、各流域减少1%~27%,红柳沟减少最多为27%。各行政分区除石嘴山市增加15%外,其它减少5%~33%,见表1、表2。
2008年宁夏降水量地区分布情况:固原市降水量最大为370mm,石嘴山市次之为256mm。各流域分布情况:泾河最大为373mm,葫芦河、祖厉河次之为347 mm、279mm,黄右区间最小为184mm。
六盘山、南华山、罗山、贺兰山为相对高值区,中心降水量分别在500mm、400mm、300mm、400mm以上。六盘山和罗山高值区降水量较2007年偏小,南华山、贺兰山高值区降水量与去年持平。
(二)地表水资源
2008年全区天然地表水资源量为6.586亿m3,折合径流深12.7mm,比上年减少15%,比多年平均偏小31%。
地区分布:2008年全区径流深分布极不均匀,年径流深变化在2~160mm之间,分布趋势与降水量相对应。高值区主要有两个,贺兰山高值区径流深在50mm以上,六盘山高值区径流深在150mm以上。总的趋势是由南部150mm以上减少至黄河右岸不足5mm。引黄灌区径流深为25.1mm,较2007年偏少5%,较多年平均偏大11%,见表3。
各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中除引黄灌区比多年平均偏大11%外,其它各流域比多年均值偏小3%~54%。泾河径流深最大33.2mm,径流量1.646亿m3,葫芦河次之31.4mm,径流量1.032亿m3,与多年均值相比分别减少50%、33%。
各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银川市、石嘴山市比多年均值分别偏大9%、7%;固原市、中卫市、吴忠市比多年均值分别偏小45%、38%、6%;固原市面积占全区面积的21.8%,而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区的48.6%,见表4。
(三)地下水资源
2008年全区地下水资源量为23.181亿m3,比2007年减少0.142亿m3。宁夏地下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引黄灌区,主要接受引黄河水量的补给。2008年引扬黄河水量67.508亿m3,灌区渠系和田间渗漏补给量达18.724亿m3,降水补给量1.091亿m3。各流域分区:引黄灌区地下水资源量最多,为19.731亿m3,占全区地下水总量的85%;黄河左岸区间1.327亿m3,占5.7%;其它流域所占比例较小。各行政分区:银川市最多8.172亿m3,占总量的35.3%;中卫市最小1.618亿m3,占总量的6.9%,见表5。
(四)水资源总量
2008年宁夏水资源总量9.205亿m3,其中天然地表水资源量为6.586亿m3,地下水资源量23.181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间重复计算量为20.562亿m3。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中,引黄灌区最多为2.659亿m3,泾河次之为1.707亿m3,黄河左岸区间、清水河、葫芦河分别为1.587亿m3、1.527亿m3和1.169亿m3。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中,固原市最多为3.452亿m3,占全区水资源总量的37.5%,银川市次之为1.945亿m3,见表6、表7。
(五)2008年实测水沙对照
选择清水河泉眼山站、苦水河郭家桥等六站进行水沙对照,见下表。
与多年平均比较:各站实测年径流量中除郭家桥站偏大42.4%外,其它各站均偏小,泉眼山站偏小40.8%,鸣沙洲站偏小23.1%,彭阳站偏小59.4%,三关口站偏小62.0%,泾河源站偏小44.3%。各站实测年输沙量均偏小,偏小幅度在65.9~99.8%。
水文站2008年实测水沙对照表
单位:亿m3、万t
河 名 |
站 名 |
径流量 |
输沙量 |
||||
年径流量 |
与多年平均比较(%) |
与上年比较(%) |
年输沙量 |
与多年平均比较(%) |
与上年比较(%) |
||
清水河 |
泉眼山 |
0.673 |
-40.8 |
-44.7 |
34 |
-98.9 |
-98.9 |
苦水河 |
郭家桥 |
1.153 |
42.4 |
-2.2 |
117 |
-83.5 |
-52.8 |
红柳沟 |
鸣沙洲 |
0.099 |
-23.1 |
-28.6 |
65 |
-80.7 |
-71.5 |
茹 河 |
彭 阳 |
0.164 |
-59.4 |
7.3 |
332 |
-65.9 |
17.3 |
颉 河 |
三关口 |
0.102 |
-62.0 |
-15 |
0.068 |
-99.8 |
-79 |
泾 河 |
泾河源 |
0.240 |
-44.3 |
-26 |
0.169 |
-92.2 |
-56 |
二、黄河灌区引、排水量
2008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入境(下河沿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263.55亿m3,出境(石嘴山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224.60亿m3,进出境水量差38.95亿m3。
2008年宁夏引扬黄河水量67.508亿m3,其中卫宁灌区引扬黄河水18.192亿m3,青铜峡灌区引扬黄河水49.316亿m3,见表8。
2008年灌区各排水沟直接排入黄河水量为31.112亿m3,其中卫宁灌区排水量7.609亿m3,比2007年多排0.114亿m3;青铜峡灌区排水量22.924亿m3,比2007年多排1.101亿m3,2008年引水量较2007年明显增加,排水量也相应增加。灌区引排水量差36.396亿m3,比2007年的34.234亿m3增加2.162亿m3,见表9。
三、山区水库蓄水情况
2008年山区各县中小型水库年末蓄水量合计为2424万m3,比2007年减少870万m3。除原州区年末蓄水量比2007年同期增加6万m3外,其它各县均减少,见表10。
四、平原区地下水动态
宁夏平原区地下水动态评价范围包括青铜峡灌区、卫宁灌区和固海扬水灌区。青铜峡灌区面积5651km2,地下水监测控制面积5504km2,其中银北灌区为3542 km2,银南河西灌区为1160 km2,河东灌区为802 km2。卫宁灌区监测控制面积为922 km2。固海扬水灌区沿清水河分布,北起中宁县大战场,南至原州区七营镇,监测控制面积700km2。
(一)区域浅层地下水动态
1、青铜峡灌区
2008年平均地下水埋深:银川以北灌区1.47m,银川灌区1.92m,银南河西灌区2.25m,河东灌区2.08m。
平均地下水埋深面积分布:<1.0m的面积585 km2,占11%;1.0~1.5m的面积1925km2,占35%;1.5~2.0m的面积1253km2,占22%;>2.0m的面积1741 km2,占32%。
地下水动态:总体上看,青铜峡灌区2008年地下水位处于稳定状态。地下水平均水位与2007年相比,无明显的下降区(下降幅度大于0.5m),也无明显的上升区(上升幅度超过0.5m)。
2008年卫宁灌区平均地下水埋深2.22m,与上年持平,全年地下水位基本稳定。
平均地下水埋深面积分布: <1.0m的面积48km2,占5%;1.0~1.5m的面积340 km2,占37%;1.5~2.0m的面积49 km2,占5%;>2.0m的面积485km2,占53%。
地下水动态:卫宁灌区2008年地下水位处于稳定状态。地下水位均无明显上升和下降区(升降幅度在±0.5m以内)。
3、固海扬水灌区
灌区处于清水河河谷阶地,河谷纵横,地形起伏大,地下水埋深也随之有较大变化。
2008年中宁片年平均埋深除陈麻井在1~2m外,其他都在19~42m。与上年比较,花豹湾和陈麻井地下水位基本稳定,其余的小幅上升,升幅在0.20m左右。
同心县清水河一带,地下水位埋深18~36m。与上一年比较,河西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李家套子近年持续上升,年升幅0.40m左右;河东地区基本稳定,升、降幅度在0.1m左右;中部的黑家套子一带升幅0.8m左右,且近年持续上升幅度较大。
海原灌区地下水位埋深多在16~36m之间,此范围内监测井与上一年比较,地下水位变幅在0.1m以内,基本稳定。
原州区七营镇南自2004年初开始,地下水位持续下降,2008年平均埋深9.62m,较上年下降0.38m。
总体上看,固海扬水灌区地下水位年内变化不大,年际基本稳定。
(二)地下水降落漏斗
银川市地下水降落漏斗主要位于西夏区、兴庆区一带。其范围北起芦花台镇三闸村、龙王庙,南到平吉堡、丰盈村;西起西干渠,东至大新镇。2008年开采地下水形成的区域性降落漏斗面积为402.75km2,比上年减小了11.68Km2。漏斗中心位于木材厂附近,年平均水位埋深16.38m,比上年上升了0.02m。
总体上,银川市开采降落漏斗面积缩小,漏斗中心水位变化不大。
石嘴山市开采的地下水主要是贺兰山山前单一潜水。长期开采地下水形成的区域性降落漏斗,主要位于大武口区一带,2008年枯水期开采降落漏斗总面积38.19 km2,与2007年相比缩小了14.26 km2。其中:大小风沟洪积扇水源地枯水期开采降落漏斗面积8.08 km2,较2007年同期缩小了2.80 km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47.612m,较2007年同期水位上升0.51m;鬼头沟洪积扇水源地开采降落漏斗,是大武口区最大的降落漏斗,2008年枯水期漏斗面积为20.66km2,较2007年同期缩小8.61 km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60.240m,较2007年同期上升1.378m;大武口沟洪积扇水源地开采降落漏斗,2008年枯水期开采降落漏斗面积9.45km2,较2007年同期缩小2.85 km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41.087m,较2007年上升2.415m。
2008年石嘴山市枯水期开采降落漏斗面积较2007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漏斗中心水位回升。
五、水资源开发利用
(一)取水量
2008年宁夏全区取水量74.178亿m3,其中取地下水5.139亿m3,取当地地表水0.660亿m3,引扬黄河水68.379亿m3。
在分项取水量中,农业取水量最多为69.125亿m3,占总取水量的93.2%;工业取水量3.331亿m3,占总取水量的4.5%;城镇生活取水量1.083亿m3,占总取水量的1.5%;农村人畜取水量0.640亿m3,只占总取水量的0.9%。在取地下水量中,农业1.151亿m3,占地下水总量的22.4%;工业2.417亿m3,占47.0%;城镇生活1.048亿m3,占20.4%;农村人畜0.523亿m3,占10.2%。
在各流域分区取水量中,黄河灌区取水量最多为71.717亿m3,占全区总取水量的96.7%;其次为清水河0.657亿m3,占0.9%;其它流域分区取水量较小,不足总量的1.0%。
各行政分区取水量中,银川市最多为25.023亿m3,占全区总取水量的33.7%;吴忠市次之为20.199亿m3,占27.2%;中卫市14.919亿m3,占20.1%;石嘴山市12.844亿m3,占17.3%;固原市最少,为1.193亿m3,仅占1.6%。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取水量最多的都是银川市分别为23.186亿m3、1.089亿m3和0.625亿m3 ,分别占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总取水量的33.5%、32.7%和57.7%;农村人畜取水量最多的是固原市0.173亿m3,占总取水量的27.0%,见表11、表12。
(二)耗水量
2008年全区耗水总量39.886亿m3,其中耗地下水2.440亿m3,耗黄河水36.993亿m3,耗当地地表水0.453亿m3。在各分项耗水量中,农业耗水量最多为37.453亿m3,占总耗水的93.9%;工业耗水量为1.477亿m3,占3.7%;农村人畜耗水量0.640亿m3,占1.6%;城镇生活耗水量为0.316亿m3,占0.7%。各流域分区中,黄河灌区耗水量最多为37.996亿m3,占总耗水量的95.3%;清水河次之为0.505亿m3,占总耗水量的1.3%;其它流域分区耗水占总耗水量的比例较小。各行政分区耗水量与取水量相应,银川市最多为13.023亿m3,占总耗水量的32.7%;吴忠市为10.998亿m3,占27.6%;中卫市7.988亿m3,占20.0%;石嘴山市6.757亿m3,占16.9%;固原市最少,为1.121亿m3,占2.8%。在分项耗水量中,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耗水量最多的是银川市,分别为12.185亿m3、0.538亿m3、0.178亿m3,分别占全区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总耗水量的32.5%、36.4%和56.3%;农村人畜耗水量最多的是固原市为0.173亿m3,占农村人畜总耗水量的27.0%,见表13、表14。
(三)用水指标分析
2008年全区人均取水量1201m3,农业灌溉亩均取水量923m3,分别较2007年的1163m3、878 m3增加38 m3、45 m3;万元GDP(当年价)取水量675m3,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68m3,分别较2007年的851 m3、101m3减少176 m3、33m3,见表15。
六、水环境质量
(一)地表水
1、黄河干流
黄河入境断面下河沿站:全年水质类别为Ⅱ~Ⅲ类,入境水质较好。
黄河出境断面石嘴山站:全年水质类别为Ⅲ~Ⅳ类,丰水期水质明显优于枯水期。黄河宁夏段污染左岸高于右岸,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与2007年同期相比,黄河宁夏段污染指标数量明显减少,污染程度明显降低,水体水质明显好转。
2、引黄灌区排水沟
引黄灌区中卫四排、北河子沟、中干沟、金南干沟、东排水沟、清水沟、银新沟、第三排水沟、第五排水沟等除承担农田排水外,同时也接纳其所在地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农村面源污水,使上述排水沟受到污染,水质综合评价类别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挥发酚、总磷等,上述污染指标与2007年相比其超标倍数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排污企业水的循环利用率提高,防污治理措施效益明显。其余沟道接纳的主要是农田退水,水化学指标硫酸盐、氯化物等因天然背景值较高而超标。总体而言,排水沟水质灌溉期明显优于非灌溉期。
3、山区主要河流
(1) 清水河自上而下径流量逐渐增大、水质逐渐变差,水质综合评价为劣Ⅴ类。清水河原州区以上河段水质较好;清水河原州区至韩府湾河段受来自原州区工业废水和城 市生活污水的影响,水体受到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等;中游韩府湾及下游泉眼山,其水体矿化度及总硬度较高,呈天然水化学特征。清水河水体 矿化度、总硬度较高,主要是苋麻河、双井子沟、折死沟、西河、金鸡儿沟等高矿化度支流汇入所致。
(2) 苦水河上中游河段没有人为污染,下游河段有工业废水汇入,造成苦水河水体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铁、锰等超标,水质综合评价为劣Ⅴ 类;矿化度丰水期高于枯水期,主要是丰水期各支流高矿化度水汇入所致;氯化物、硫酸盐超标,主要是由于其天然水化学指标较高所致。
(3)泾河水系的泾河干流、小河、茹河等由于远离城市及村庄,各河流基本上没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汇入,水体呈天然水化学状态,矿化度由南至北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泾河源水质是宁夏境内地表水体中水质最好的。
(4)渭河水系的葫芦河上游,由于入境静宁断面水体遭到污染及西吉、隆德两县工业废水汇入,造成葫芦河水体污染严重。
4、水库、湖泊
宁夏大部分水库、湖泊水质与所处水系河流水质大致相同。
宁 南山区各水系干、支流的中小型水库,绝大部分水库水质特点是矿化度及总硬度较高。原州区沈家河水库、西吉县夏寨水库、隆德县三里店水库、彭阳县石头崾岘水 库污染严重,水质综合评价均为劣Ⅴ类。其中,彭阳县石头崾岘水库超标原因是天然水化学指标中氟化物含量较高;原州区沈家河水库为富营养化,彭阳县石头崾岘 水库为中营养化。
宁夏引黄灌区的爱伊河、宝湖、鸣翠湖、星海湖等湖泊水体水质综合评价基本稳定在Ⅳ类,上述湖泊等处在土壤盐渍化严重地区,加之水面蒸发量大,造成湖泊水体含盐量普遍偏高。
(二)地下水
引黄灌区浅层地下水埋深浅,矿化度高,浅层地下水埋深与矿化度随灌溉变幅较大。全区范围内由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的深层水,水质较好,其供水水质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多为浅层地下水,因而少部分农村饮用水矿化度指标略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七、水旱灾害
(一)旱灾
2008年1月至7月,宁夏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且波动幅度较大,有效降水量少且分布不均;全区持续干旱。北部灌区及中部干旱带部分县区连续4个多月无有效降水,累积降水量不足多年平均的20%。盐池、同心等地不足30mm,与常年相比偏少5成以上。南部山区3~6月份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其中原州区降水量为1957年以来最小值。
全区遭遇了继2004年以来的又一个大旱之年,持续时间长、受旱面积大、受旱程度重,人畜饮水困难,属季节性特大干旱年份。全年因旱粮食减产18.6万t,造成经济损失4.2亿元。
主要灾情:
农牧业受灾较重。受4~7月份持续干旱影响,共有652万亩农作物受旱,占播种面积的80%,其中轻旱482万亩,重旱135万亩,干枯绝产35万亩。中部干旱带旱作区夏粮基本绝产,主导产业“硒砂瓜”受损严重,秋粮播种、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受旱较重。
饮用水源不足,用水成本提高。严重的旱情造成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共有36万人不同程度缺水,其中12.1万人严重缺水,重点涉及中部干旱带的中宁、海原、盐池、同心、红寺堡、原州等10县(市、区)20多个乡镇。缺水群众要到10~70km以外拉水,拉水成本增加,每方水价高达30~120元不等,局地出现排队拉水的局面。
(二)水灾
2008年汛期,宁夏气候较为异常,极端天气过程频繁,先旱后涝,暴雨冰雹引发局地洪涝灾害,水利工程设施和农业受损严重,黄河塌岸险情不断。全区因暴雨洪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96亿元,其中水利、防洪设施损失0.68亿元。
全区共出现短时强降雨、局地暴雨和冰雹等极端天气过程29次。8月6日降雨主要集中在银川以北及贺兰山沿线,最大为平罗县红崖子。7日盐池、灵武及固原的部分地区降大到暴雨,受降雨影响,贺兰山沿线和宁南山区部分沟道出现洪水过程,其中最大出现在茹河,实测流量340 m3/s。9月21日至26日降雨主要集中在海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海原韩府湾以南地区6日累积降雨量多在50~100mm。
主要灾情:2008年全区共有20个县(市、区)48个乡(镇)15.8万人遭受洪涝灾害,6人死亡(其中1人雷击身亡),10人受伤,死亡大家畜110只(头);50.3万亩农作物受灾,成灾35.5万亩,绝产9.41万亩;2520间房屋受损,倒塌76间,山体裂缝3处,紧急转移安置550人;银川、石嘴山、中卫等地7个居民区、11条街道、5家中小企业受淹;黄河宁夏段共有46处坝垛和35km堤防受损,塌岸3.8km;山区多座水库坝体及泄洪设施水毁严重,2座小淤地坝决口;41.5km支干渠渠道受损,3处决口,18km渠道被淤积冲毁;46km排洪支干沟漫堤、淤积,堤防受损;清水河同心段、苦水河中下游河段及贺兰山东麓榆树沟、滑石沟等河道导洪及拦洪工程受损严重。
(三)黄河凌汛
2008~2009年凌汛期黄河宁夏段累积封河长度146km,其中青铜峡坝前封河15km,石嘴山至银川河段封河131km。
黄河宁夏段于2008年12月4日首次出现流凌,12月23日青铜峡水库坝前封河4km,较多年平均封河日期提前8天,2009年1月14日青铜峡坝上封河15km。12月31日黄河内蒙古封河上首位置进入宁夏麻黄沟境内2km处,石嘴山河段较多年平均封河日期提前10天,到2009年1月9日石嘴山麻黄沟以上11km河段封河,1月10日石嘴山黄河大桥以上封河,1月27日封河至银川永固河段,银川河段较多年平均封河日期推迟8天。
2009年1月28~30日青铜峡坝上开河,较多年平均提前约8天,1月29日银川至石嘴山河段自上而下开河,较多年平均提前10天。
主要灾情:封河期,平罗、惠农、吴忠、永宁等地程度不同遭受凌灾,局部河段发生险情。封河段水位上涨1~2m,石嘴山北农场河段水位上涨3.3m。80多公里堤防偎水受冲刷;50多座坝垛受冰凌冲撞受损;4座扬水泵站受淹,设备被毁;5000多亩农田被淹,12万亩滩地漫水,塌毁农田430亩。开河以来,由于水位回落迅速,吴忠、平罗等地2000多米堤防出现裂缝、滑塌,20余座坝垛塌陷。凌灾损失约3300多万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2700万元。
八、重要水事
1、2008年9月7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水利工作列为极为重要的内容,八项重点工作一半以上与水有关,其中建立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被赫然列到了首位。
2、2008年9月1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订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自2008年11月1日起施行。
3、2008年6月1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区水法规又上一个新台阶。
4、2008年4月26日,爱伊河全线贯通暨中段通航庆典仪式在阅海闸隆重举行。
5、为庆祝自治区成立50周年,认真总结我区水利建设的宝贵经验,系统展示水利发展历程和巨大成就,《盛世谱华章—宁夏水利50年发展历程》出版发行。
6、固原地区城乡饮水水源工程已列入国家规划。
7、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掀高潮,清挖沟渠6.7万公里,新增灌溉面积10.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7万亩,改造中低产田53万亩,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了水利基础。
8、投资2.3亿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0处,泉水改造61处,混凝土集水场9180处,解决了30.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超额完成了自治区政府为民承诺的目标。
9、完成专项规划内5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安全鉴定、核查和初步设计批复,开工建设37座,建成6座,新增和恢复库容2000万m3。
10、新开工及续建小流域36条、坝系10条,建成淤地坝98座,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 km2。
11、中部干旱带七项人饮安全重点工程西吉西部供水工程建成通水,固原东部供水工程部分投运,海原南部和八斗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兴仁供水工程已经批复,同心东部扩建工程通过国家审查。
12、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开工建设,中卫、青铜峡、吴忠段完成了160km建设设备,永宁、银川、贺兰、平罗、惠农等市县173km开工在建。
13、海原县城新区供水工程全面开工建设。该工程通过固海扬水扩灌工程十一泵站扬水至新建的南坪水库,途经10km的输水管线到净水厂处理后,从水厂接3条输水管道引向海原新区和七营、李旺、三河等乡镇居民及工业园区,每年供水930万m3,总投资1.7亿元。
14、宁东一期供水工程通过了竣工验收,污水处理项目启动。
15、清水河综合治理豫海工程建成,形成水面近4500亩,千年旱塬出平湖,从根本上改变了同心县城周边生态和人居环境。
16、银川东南水系整治工程开工。该工程是集防洪排水、城市治污、沟道治理、城市景观、生态修复为一体的水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工程。
17、2008年3月21日,水利厅召开纪念第十六届“世界水日”和第二十一届“中国水周”宣传活动座谈会。3月22日,水利厅在银川南门广场举行“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公益宣传活动。
18、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工程覆盖同心、盐池、海原等11个县区、43片115万亩的高效节水设施农业种植,总投资达11.22亿元,解决中部干旱带47.6万人的贫困问题,安置生态移民15.57万人。
19、由水利厅安排部署、水文局承担,厅属各部门及各市县水利(务)局配合,全区水资源详查工作全面展开。
20、2008年11月,经国务院研究批准,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农经[2008]3178号文批复了陕甘宁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公报(2007)
-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公报(2008)
-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公报(2009)
-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公报(2010)
-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公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