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
水资源公报
Ningxia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2011
(总第二十六期)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
《宁夏水资源公报》编辑组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
编制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批 准:吴洪相
审 定:郭 浩 薛塞光
主 审:苏立宁 周伟华
审 核:王景山 魏礼宁 马如国 刘槐亮
校 核:李海霞 包淑萍 张学文 李占生 张 芳
陈 丹 王 东
报告编制:李淑霞 陈玉春 张学英 王 磊
主要完成人员
地表水及开发利用:李淑霞 马 云
地 下 水: 陈玉春 张学英
水 质: 王 磊
参 加 人 员:司建宁 张彩虹 金大川 于慧黎
王生鑫 许萌芽 刘国应 田志贵
安宏英 苏新礼 曹学明
前 言
《宁夏水资源公 报》(以下简称《公报》)是反映我区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发布上一年的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水环境质量、水旱灾害和重要水事等情况,为政府宏观决策 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并以此让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状况,唤起人们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的意识,共筑人水和 谐发展。
2011年《公报》依据《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B/T23598-2009), 在整理分析实测水文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各市、县(区)取用水现状调查统计,根据我区实际情况,以行政和流域两种分区,对水资源各要素进行了分析评价。《公 报》主要内容包括降水、天然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黄河灌区引排水量、蓄水动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质量、水旱灾害、重要水事及相关的图、表 等。在公报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主要提供资料的单位有:水利厅规划计划处、灌溉管理局、自治区节约用水办公室、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 办公室、渠首管理处、宁夏国土资源调查监测院,各市县水务局,宁夏城镇供水协会等。
《公报》的编制是一项为社会服务的公益性工作,望社会各界继续给予支持,并恳请提出宝贵意见,使其编制质量不断提高,编制内容日臻完善。
目 录
综 述
综 述
2011年全区降水总量146.915亿m3,折合降水深284mm,较多年平均减少2%,较上年减少3%。
2011年当地地表水资源量6.895亿m3,比上年偏少1%,较多年平均偏少27%;地下水资源量21.568亿m3,水资源总量8.752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19.711亿m3。
2011年全区总取水量73.587亿m3,比上年72.370亿m3增加了1.217亿m3。 2011年全区总耗水量36.132亿m3,比上年35.786亿m3增加0.346亿m3。
2011年全区人均取水量1151m3,万元GDP(当年价)取水量357m3,农业灌溉亩均取水量850m3,工业万元增加值(当年价)取水量56m3。
2011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实测入境水量277.373亿m3,实测出境水量241.200亿m3,进出境水量差36.173亿m3。灌区引扬黄河水量65.238亿m3,灌区排水量34.008亿m3,引排差31.230亿m3,比上年31.410亿m3减少0.180亿m3。
一、水资源量
(一)降水
2011年全区降水总量146.915亿m3,折合降水深284mm,较多年平均减少2%,较上年减少3%,属于平水年。
与多年平均比:各流域分区降水量盐池内流区、黄右区间、苦水河、红柳沟和泾河增加,增幅为1%~15%,其它各河、流域减少,减幅为5%~26%。
各行政分区降水量银川市、中卫市接近多年平均,吴忠市增加,增幅7%,石嘴山市和固原市减小,减幅为6%~21%。
与2010年比:各流域分区黄右区间、苦水河、引黄灌区、盐池内流区增加,增幅1%~16%,祖厉河持平,其它各河、流域减少,减幅为3%~13%。各行政分区除银川市、中卫市增加1%、6%外,其它各市均减小,减幅为2%~16%。流域分区降水量、行政分区降水量分别见表1、表2。
2011年宁夏降水量地区分布情况:固原市最大为447mm,吴忠市次之为273mm。各流域分布情况:泾河最大为491mm,葫芦河、祖厉河次之为421mm、350mm,黄左区间最小为155mm。
六盘山、南华山、罗山、贺兰山为相对高值区,中心降水量分别在800mm、400mm、300mm、200mm以上。六盘山降水量较2010年增加,南华山、罗山和贺兰山降水量与去年持平。
表1 宁夏2011年流域分区降水量
流 域
分 区 |
计算面积 |
降 水 量 |
|||
当 年 |
与上年比较 |
与多年平均比较 |
|||
(km2) |
(亿m3) |
(mm) |
(%) |
(%) |
|
引黄灌区 |
6573 |
11.559 |
176 |
3 |
-2 |
祖 厉 河 |
597 |
2.090 |
350 |
0 |
-12 |
清 水 河 |
13511 |
40.638 |
301 |
-7 |
-12 |
红 柳 沟 |
1064 |
2.762 |
260 |
-11 |
3 |
苦 水 河 |
4942 |
13.977 |
283 |
6 |
12 |
黄右区间 |
6067 |
13.900 |
229 |
16 |
13 |
黄左区间 |
5778 |
8.930 |
155 |
-13 |
-26 |
葫 芦 河 |
3281 |
13.823 |
421 |
-5 |
-9 |
泾 河 |
4955 |
24.348 |
491 |
-10 |
1 |
盐池内流区 |
5032 |
14.888 |
296 |
1 |
15 |
宁夏全区 |
51800 |
146.915 |
284 |
-3 |
-2 |
注: 甘塘内陆包括在黄左区间。
表2 宁夏2011年行政分区降水量
行 政
分 区 |
计算面积 |
降 水 量 |
|||
当 年 |
与上年比较 |
与多年平均比较 |
|||
(km2) |
(亿m3) |
(mm) |
(%) |
(%) |
|
银 川 市 |
7542 |
14.945 |
198 |
1 |
1 |
石嘴山市 |
4092 |
6.138 |
150 |
-16 |
-21 |
吴 忠 市 |
15999 |
43.661 |
273 |
-2 |
7 |
固 原 市 |
10583 |
47.314 |
447 |
-10 |
-6 |
中 卫 市 |
13584 |
34.857 |
257 |
6 |
-2 |
宁夏全区 |
51800 |
146.915 |
284 |
-3 |
-2 |
2011年流域分区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及2010年比较
降水量(mm)
2011年行政分区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及2010年比较
降水量(mm)
(二)地表水资源量
2011年全区天然地表水资源量6.895亿m3,折合径流深13.3mm,比上年偏小1%,比多年平均偏小27%。
与多年平均比:各流域分区径流量均减少,减幅为3%~56%。各行政分区径流量均减小,减幅为13%~34%。
与2010年比:各流域分区葫芦河、黄右区间、引黄灌区增加,增幅为1%~20%,其它各流域均减小,减幅为2%~53%。各行政分区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较去年偏小,中卫市和固原市较去年偏多。流域分区、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分别见表3、表4。
表3 宁夏2011年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
流 域
分 区 |
计算面积 |
当地天然年径流量 |
|||
径流量 |
径流深 |
与上年比较 |
与多年平均比较 |
||
(km2) |
(亿m3) |
(mm) |
(%) |
(%) |
|
引黄灌区 |
6573 |
1.441 |
21.9 |
1 |
-3 |
祖 厉 河 |
597 |
0.048 |
8.0 |
-36 |
-51 |
清 水 河 |
13511 |
1.106 |
8.2 |
-4 |
-41 |
红 柳 沟 |
1064 |
0.046 |
4.3 |
-53 |
-29 |
苦 水 河 |
4942 |
0.099 |
2.0 |
-9 |
-32 |
黄右区间 |
6067 |
0.143 |
2.4 |
1 |
-11 |
黄左区间 |
5778 |
0.302 |
5.2 |
-13 |
-56 |
葫 芦 河 |
3281 |
0.918 |
28.0 |
20 |
-40 |
泾 河 |
4955 |
2.630 |
53.1 |
-2 |
-19 |
盐池内流区 |
5032 |
0.162 |
3.2 |
-5 |
-4 |
宁夏全区 |
51800 |
6.895 |
13.3 |
-1 |
-27 |
表4 宁夏2011年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
行 政
分 区 |
计算面积 |
当地天然年径流量 |
|||
径流量 |
径流深 |
与上年比较 |
与多年平均比较 |
||
(km2) |
(亿m3) |
(mm) |
(%) |
(%) |
|
银 川 市 |
7542 |
0.775 |
10.3 |
-2 |
-13 |
石嘴山市 |
4092 |
0.544 |
13.3 |
-6 |
-34 |
吴 忠 市 |
15999 |
0.750 |
4.7 |
-18 |
-22 |
固 原 市 |
10583 |
3.966 |
37.5 |
2 |
-32 |
中 卫 市 |
13584 |
0.860 |
6.3 |
4 |
-15 |
宁夏全区 |
51800 |
6.895 |
13.3 |
-1 |
-27 |
2011年流域分区径流量与多年平均及2010年比较
径流量(亿m3)
2011年行政分区径流量与多年平均及2010年比较
径流量(亿m3)
2011年全区径流深地区分布情况:固原市径流深最大为37.5mm,石嘴山市次之为13.3mm,固原市面积占全区面积的21.8%,而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区的57%。各流域分布情况:泾河最大为53.1mm,葫芦河、引黄灌区次之为28.0mm、21.9mm,苦水河最小为2.0mm。
2011年全区径流深分布极不均匀,年径流深变化在2~400mm之间,分布趋势与降水量基本相对应。高值区主要有两个,贺兰山高值区径流深在10mm以上,六盘山高值区径流深在200mm以上。总的趋势是由南部200mm以上减少至黄河右岸不足5mm。引黄灌区径流深为21.9mm,较2010年增加1%。
(三)地下水资源量
2011年全区地下水资源量21.568亿m3,比2010年减少了1.197亿m3。宁夏地下水资源集中在引黄灌区,主要接受引黄河水量的补给。2011年引扬黄河水量65.238亿m3,灌区渠系和田间渗漏补给量达17.625亿m3,降水补给量0.654亿m3。
各流域分区:引黄灌区地下水资源量最多,为18.279亿m3,占全区地下水总量的84.7%;泾河1.288亿m3,占6.0%;黄河左岸区间0.763亿m3,占3.5%,其它流域所占比例较小。
各行政分区:银川市最多7.313亿m3,占总量的34.0%;固原市最小2.029亿m3,占总量的9.4%。流域分区、行政分区地下水资源量分别见表5、表7。
表5 宁夏2011年流域分区地下水资源量
单位:亿m3
流 域
分 区 |
山丘区 地下水 资 源 |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 |
平原区与 山丘区重 复计算量 |
分区地下
水资源量 |
|||
降 水 补 给 |
地表水 体补给 |
山前侧 渗补给 |
合 计 |
||||
引黄灌区 |
|
0.654 |
17.625 |
0.037 |
18.316 |
0.037 |
18.279 |
祖 厉 河 |
0.019 |
|
|
|
|
|
0.019 |
清 水 河 |
0.731 |
|
|
|
|
|
0.731 |
红 柳 沟 |
0.017 |
|
|
|
|
|
0.017 |
苦 水 河 |
0.051 |
|
|
|
|
|
0.051 |
黄右区间 |
0.035 |
|
|
|
|
|
0.035 |
黄左区间 |
0.679 |
0.084 |
|
0.573 |
0.657 |
0.573 |
0.763 |
葫 芦 河 |
0.385 |
|
|
|
|
|
0.385 |
泾 河 |
1.288 |
|
|
|
|
|
1.288 |
盐池内流区 |
|
|
|
|
|
|
|
宁夏全区 |
3.205 |
0.738 |
17.625 |
0.610 |
18.973 |
0.610 |
21.568 |
注:黄左区间包括贺兰山山前倾斜平原,其平原区与山丘区重复计算量为贺兰山区与倾斜平原之间的重计算量。
(四)水资源总量
2011年全区水资源总量8.752亿m3,其中天然地表水资源量6.895亿m3,地下水资源量21.568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间重复计算量为19.711亿m3。
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中,泾河最多为2.705亿m3,引黄灌区次之为2.095亿m3,清水河、葫芦河、黄河左岸区间分别为1.487亿m3、1.028亿m3和0.882亿m3。
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中,固原市最多为4.398亿m3,占全区水资源总量的50.3%,银川市次之为1.338亿m3。流域分区、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分别见表6、表7。
表6 宁夏2011年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
单位:亿m3
流 域
分 区 |
年降水 总 量 (P) |
地表水 资源量 (R) |
地下水
资源量 |
重 复
计算量 |
水资源
总 量 |
R/P
(%) |
引黄灌区 |
11.559 |
1.441 |
18.279 |
17.625 |
2.095 |
12.5 |
祖 厉 河 |
2.090 |
0.048 |
0.019 |
0.012 |
0.055 |
2.3 |
清 水 河 |
40.638 |
1.106 |
0.731 |
0.350 |
1.487 |
2.7 |
红 柳 沟 |
2.762 |
0.046 |
0.017 |
0.006 |
0.057 |
1.7 |
苦 水 河 |
13.977 |
0.099 |
0.051 |
0.030 |
0.120 |
0.7 |
黄右区间 |
13.900 |
0.143 |
0.035 |
0.017 |
0.161 |
1.0 |
黄左区间 |
8.930 |
0.302 |
0.763 |
0.183 |
0.882 |
3.4 |
葫 芦 河 |
13.823 |
0.918 |
0.385 |
0.275 |
1.028 |
6.6 |
泾 河 |
24.348 |
2.630 |
1.288 |
1.213 |
2.705 |
10.8 |
盐池内流区 |
14.888 |
0.162 |
|
|
0.162 |
1.1 |
宁夏全区 |
146.915 |
6.895 |
21.568 |
19.711 |
8.752 |
4.7 |
表7 宁夏2011年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
单位:亿 m3
行 政 分 区 |
计算面积 (km2) |
年降水量 |
地表水 资源量 |
地下水 资源量 |
重 复 计算量 |
水资源 总 量 |
银 川 市 |
7542 |
14.945 |
0.775 |
7.313 |
6.750 |
1.338 |
石嘴山市 |
4092 |
6.138 |
0.544 |
3.806 |
3.378 |
0.972 |
吴 忠 市 |
15999 |
43.661 |
0.750 |
4.741 |
4.550 |
0.941 |
固 原 市 |
10583 |
47.314 |
3.966 |
2.029 |
1.597 |
4.398 |
中 卫 市 |
13584 |
34.857 |
0.860 |
3.679 |
3.436 |
1.103 |
宁夏全区 |
51800 |
146.915 |
6.895 |
21.568 |
19.711 |
8.752 |
2011年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与多年平均及2010年比较
径流量(亿m3)
2011年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与多年平均及2010年比较
径流量(亿m3)
1、宁夏主要支流实测水沙对照
选择清水河泉眼山站、苦水河郭家桥等六站进行水沙对照,见表8 。
与多年平均比较:实测年径流量中除郭家桥站和泾河源站偏大37%和50%外,其它各站均偏小。泉眼山站偏小32%,鸣沙洲站偏小10%,彭阳站偏小74%,三关口站偏小38%。实测年输沙量除泾河增大60%外,其它各站均偏小,偏小幅度在87%~100%。
与2010年比较:实测年径流量除三关口站和泾河源站偏大外,其它各站均偏小,偏小幅度为9%~40%,实测年输沙量中除泾河源站偏大外,其它各站均偏小,尤其是鸣沙州站及郭家桥站。
表8 选用水文站2011年实测水沙对照表 |
|||||||
单位:亿m3、万t |
|||||||
河 名 |
站 名 |
径流量 |
输沙量 |
||||
年径流量 |
与多年平均比较(%) |
与上年比较(%) |
年输沙量 |
与多年平均比较(%) |
与上年比较(%) |
||
清水河 |
泉眼山 |
0.768 |
-32 |
-16 |
410 |
-87 |
-33 |
苦水河 |
郭家桥 |
1.110 |
37 |
-9 |
21.5 |
-97 |
-94 |
红柳沟 |
鸣沙洲 |
0.116 |
-10 |
-40 |
21.5 |
-94 |
-96 |
茹 河 |
彭 阳 |
0.106 |
-74 |
-11 |
36.9 |
-96 |
-70 |
颉 河 |
三关口 |
0.166 |
-38 |
31 |
0.071 |
-100 |
-81 |
泾 河 |
泾河源 |
0.645 |
50 |
62 |
3.46 |
60 |
406 |
注:表中苦水河、红柳沟有上游灌溉排水汇入。
2、黄河干流实测水沙情况
选择黄河石嘴山站进行水沙对照,见表9 。
与多年平均比较:实测年径流量偏小12%,实测年输沙量偏小64%。
与2010年比较:实测年径流量偏小8%,实测年输沙量偏小28%。
表9 2011年黄河干流石嘴山站实测水沙对照
单位:亿m3、亿t
径流量 |
输沙量 |
||||||||
2011年 |
2010年 |
多年平均(1950-2010) |
与上年比较(%) |
与多年平均比较(%) |
2011年 |
2010年 |
多年平均(1960-2010) |
与上年比较(%) |
与多年平均比较(%) |
241.2 |
262.5 |
272.7 |
-8 |
-12 |
0.373 |
0.519 |
1.04 |
-28 |
-64 |
二、黄河灌区引、排水量
2011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入境实测年径流量277.373亿m3,出境实测年径流量241.200亿m3,进出境水量差36.173亿m3。
2011年宁夏引扬黄河水量65.238亿m3,其中卫宁灌区引扬黄河水量18.177亿m3,青铜峡灌区引扬黄河水量47.061亿m3,见表10。
表10 宁夏黄河灌区2011年引扬黄河水量
单位:亿m3
渠 (区) 名 |
引 水 量 |
渠 (区) 名 |
引 水 量 |
总 计 |
65.238 |
1、河东地区 |
12.005 |
一、卫宁灌区 |
18.177 |
东干渠 |
4.788 |
1、河北地区 |
6.787 |
(其中:盐环定) |
0.852 |
美利总干渠 |
4.258 |
汉 渠 |
2.320 |
跃进渠 |
2.529 |
秦 渠 |
4.080 |
2、河南地区 |
9.110 |
马莲渠 |
0.817 |
羚羊角渠 |
0.042 |
2、河西地区 |
34.156 |
羚羊寿渠 |
0.822 |
西干渠 |
6.082 |
(其中:南山台子) |
0.642 |
唐徕渠 |
10.575 |
七星渠 |
8.246 |
汉延渠 |
5.170 |
(其中:羚羊寺 |
0.041 |
惠农渠 |
9.127 |
大战场 |
0.975 |
惠农小扬水 |
0.238 |
红寺堡 |
2.460 |
泰民渠 |
0.817 |
固海扩灌) |
1.200 |
大清渠 |
1.436 |
3、固海扬水 |
2.280 |
渠首总干直开口 |
0.711 |
二、青铜峡灌区 |
47.061 |
3、陶乐灌区 |
0.900 |
注:1、卫宁河北地区引水量已从美利总干渠中扣除内蒙古阿左旗乱井用水0.525亿m3;
2、青铜峡河东地区引水量已从东干渠中扣除陕西定边用水0.062亿m3,甘肃环县用水0.006亿m3;
3、七星渠引水量中已扣除泉眼山电站退水。
2011年灌区各排水沟直接排入黄河水量34.008亿m3,其中卫宁灌区排水量6.913亿m3,比2010年多排0.408亿m3;青铜峡灌区排水量26.615亿m3,比2010年多排0.451亿m3。
2011年引扬黄河水量较2010年增加0.639亿m3,排水量增加0.819亿m3。灌区引排水量差31.230亿m3,比2010年的31.410亿m3减少0.180亿m3。
黄河灌区2011年各排水沟排水量见表11。
表11 宁夏黄河灌区2011年各排水沟排水量
单位:亿m3
沟 (区) 名 |
排 水 量 |
沟(区)名 |
排 水 量 |
一、卫宁灌区 |
6.913 |
2、河西地区 |
20.012 |
1、河北地区 |
3.886 |
中 沟 |
0.815 |
第一排水沟 |
1.452 |
中滩沟 |
0.623 |
逢单调查沟 |
0.681 |
反帝沟 |
0.755 |
其它各沟 |
1.753 |
胜利沟 |
0.382 |
2、河南地区 |
3.027 |
第一排水沟 |
1.953 |
第九排水沟 |
0.796 |
中干沟 |
0.382 |
北河子沟 |
0.220 |
永二干沟 |
0.962 |
南河子沟 |
1.068 |
永清沟 |
0.732 |
红柳沟 |
0.069 |
第二排水沟 |
0.641 |
逢单调查沟 |
0.663 |
银新沟 |
1.239 |
其它各沟 |
0.211 |
第四排水沟 |
1.663 |
二、青铜峡灌区 |
26.615 |
第五排水沟 |
1.015 |
1、河东地区 |
6.513 |
第三排水沟 |
1.974 |
金南干沟 |
0.379 |
逢单调查沟 |
0.723 |
清水沟 |
1.547 |
其它各沟 |
6.153 |
苦水河 |
1.008 |
3、陶乐灌区 |
0.090 |
南干沟 |
0.419 |
三、清水河回归水 |
0.480 |
东排水沟 |
1.274 |
|
|
逢单调查沟 |
0.513 |
|
|
其它各沟 |
1.373 |
总 计 |
34.008 |
三、蓄水动态
3.1山区水库蓄水情况
2011年山区各县中小型水库年末蓄水量合计4861万m3,比2010年增加1184万m3。隆德县年末蓄水量比2010年同期减少402万m3,海原县持平,其它各县均增加。固原市、中卫市中小型水库蓄水量见表12。
表12 2011年固原市、中卫市中小型水库蓄水量
单位:万m3
县(区)名 |
总库容 |
水库座数 |
上年末蓄水量 |
当年末蓄水量 |
年蓄水变量 |
原州区 |
28078 |
33 |
1630 |
1824 |
194 |
海 原 |
45767 |
43 |
630 |
630 |
0 |
彭 阳 |
14499 |
38 |
437 |
1622 |
1185 |
西 吉 |
27293 |
44 |
254 |
461 |
207 |
隆 德 |
5406 |
27 |
726 |
324 |
-402 |
合 计 |
121043 |
185 |
3677 |
4861 |
1184 |
3.2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宁夏平原区地下水动态评价范围包括青铜峡灌区、卫宁灌区和固海扬水灌区。青铜峡灌区面积5651km2,地下水监测控制面积5504km2,其中银北灌区为3542 km2,银南河西灌区为1160 km2,河东灌区为802 km2。卫宁灌区监测控制面积为922 km2。固海扬水灌区沿清水河分布,北起中宁县大战场,南至海原县七营镇,地下水监测控制面积700km2。
(1)青铜峡灌区
2011年平均地下水埋深:银川以北片灌区1.65m,银川片灌区2.09m,银南河东灌区1.96m,银南河西灌区2.20m。
年平均地下水埋深面积分布:埋深<1.0m的面积为511 km2,占9%;1.0~1.5m的面积为1767 km2,占32%;1.5~2.0m的面积为1375km2,占25%;>2.0m的面积为1851km2,占34%。
地下水年动态:青铜峡灌区2011年地下水年平均埋深与2010年相比,处于稳定状态的地区占总面积96%。仅在银川及以北灌区分布有240km2的下降区(下降幅度大于0.5m)。
(2)卫宁灌区
2011年平均埋深2.22m,比上年减小0.05m。
年平均地下水埋深面积分布:埋深<1.0m的面积为49km2,占5%;1.0~1.5m的面积为340km2,占37%;1.5~2.0m的面积为49km2,占5%;>2.0m的面积为484km2,占53%。
地下水年度动态:卫宁灌区2011年地下水年平均埋深较2010年减小0.05 m,年度处于稳定状态。
(3)固海扬水灌区
固海扬水灌区分布于清水河河谷阶地,地下水埋深随地形有较大的变化。
中宁片灌区年平均埋深除陈麻井较小,近年一直在1~2m外,其他都在19m以下。与2010年比较,陈麻井和长山头农场七队地下水位基本稳定,花豹湾小幅下降,降幅在0.24m左右。气象站小幅上升,升幅0.14m。但年末动态稳中有升,花豹湾升幅最大为0.26m,陈麻井0.02m。
同心县清水河一带,地下水位埋深18~35m。与2010年比较,基本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河西李套子持续较大幅度上升,升幅0.55m;河东地区李沿子升幅最大为0.39m,其余小幅上升但基本稳定;中部的黑家套子一带近几年持续较大幅度上升,2011年升幅0.85m左右。
海原灌区地下水位埋深除七营镇南在10m左右外,其余多在15~36m之间,此范围内监测井与上一年比较,地下水位变幅除赵套子上升0.52m且近两年持续上升外,其余基本稳定。而七营镇南监测井地下水位埋深自2004年的7.18m,持续下降至2009年的9.99m, 2010年年均埋深10.05m,2011年又上升为9.77m,虽年际变化不大,但有回升趋势。
总体看,固海扬水灌区地下水位年内变化不大,年际缓慢上升但基本稳定。部分监测井点年际呈一定的上升趋势。
3.3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蓄变量
宁夏平原区2011年年末与年初相比,地下水储存量共增加1700万m3。其中,银北灌区保持平衡状态,银南河西灌区增加100万m3,银南河东灌区增加200万m3,卫宁灌区增加500万m3,清水河河谷平原增加900万m3。
宁夏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及蓄变量见表13。
表13 宁夏2011年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平原名称 |
上 升 区 |
下 降 区 |
相 对 稳 定 区 |
蓄水变 |
1980年起累计蓄变量 |
||||||||||||||
面积 |
平均水位 |
变幅带 |
蓄水变量 |
面积 |
平均水位 |
变幅带 |
蓄水变量 |
面积 |
平均水位 |
变幅带 |
蓄水变量 |
量合计 |
1980年年末平均水位埋深 |
当年末平均水位埋深 |
累计 |
||||
(km2) |
变幅(m) |
给水度 |
(亿m3) |
(km2) |
变幅(m) |
给水度 |
(亿m3) |
(km2) |
变幅(m) |
给水度 |
(亿m3) |
(亿m3) |
蓄变量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m) |
(m) |
(亿m3) |
||||
银川平原 |
银北 |
206 |
0.90 |
0.0385 |
0.071 |
214 |
-1.47 |
0.0385 |
-0.121 |
3122 |
0.04 |
0.0385 |
0.048 |
0.00 |
1.35 |
1.97 |
-0.845 |
||
银南 |
河西 |
0 |
0.00 |
0.051 |
0.000 |
0 |
0.00 |
0.051 |
0.000 |
1160 |
0.02 |
0.051 |
0.012 |
0.01 |
1.84 |
2.31 |
-0.278 |
||
河东 |
0 |
0 |
0.051 |
0.000 |
35 |
-0.59 |
0.051 |
-0.011 |
767 |
0.09 |
0.051 |
0.035 |
0.02 |
2.00 |
2.00 |
0.000 |
|||
卫宁平原 |
0 |
0 |
0.057 |
0.000 |
0 |
0.00 |
0.057 |
0.000 |
922 |
0.10 |
0.057 |
0.053 |
0.05 |
2.35 |
2.27 |
0.042 |
|||
清水河河谷平原 |
156 |
0.72 |
0.06 |
0.07 |
0 |
0.00 |
0.06 |
0.000 |
544 |
0.06 |
0.060 |
0.020 |
0.09 |
23.64 |
21.62 |
0.848 |
注:1、水位变幅系指本年末地下水位与年初地下水位的差值。
2、当本年末地下水埋深小于年初埋深时,水位变幅和蓄水变量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3、水位上升0.5m以上为上升区,水位下降0.5m以上为下降区。
4、1980年年末平均水位埋深:银川平原是1990年,卫宁平原是2002年,清水河河谷平原是1990年。
3.3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银川市:长期开采地下水所形成的降落漏斗范围东西向保持稳定,南北向自北部向外扩展,2011年漏斗范围北起贺兰山农牧场、永丰,南到泾华、丰盈村;西起西干渠,东至大新镇。2011年开采地下水形成的区域性降落漏斗面积为412.37km2,比上年减少了7.52km2;漏斗中心由上年的区建二公司附近北移至宁夏大学附近,漏斗中心的水位埋深由区建二公司附近的17.851m变为宁夏大学附近的19.890m,比上年下降了2.039m。
总体上,银川市承压含水组地下水开采量较上年稍有增大但基本持平。其中,第一承压水开采量较上年减少,开采降落漏斗面积减少,漏斗中心北移,水位较上年有所上升。
石嘴山市:长期开采地下水形成的区域性降落漏斗,主要位于大武口区大小风沟、鬼头沟、大武口沟洪积扇区。2010年平罗火车站地区在2009年丰水期开采性降落漏斗的基础上,扩展至隆湖六站,形成丰枯时期的地下水开采性降落漏斗。2011年王泉沟洪积扇丰水期新形成开采性降落漏斗。
枯水期开采降落漏斗总面积50.78km2,与2010年相比扩大了0.36 km 2。其中:2011年大小风沟洪积扇水源地开采降落漏斗面积11.37 km2,较2010年同期扩大了4.41 km2,中心水位埋深49.133m,较2010年同期水位上升0.319m;鬼头沟洪积扇水源地开采降落漏斗,是大武口区最大的降落漏斗,2011年漏斗面积21.40km2,较2010年同期缩小5.82 km2,中心水位埋深57.928m,较2010年同期上升0.565m;大武口沟洪积扇水源地开采降落漏斗,2011年开采降落漏斗面积12.55km2,较2010年同期扩大4.34 km2,中心水位埋深40.842m,较2010上升1.575 m;隆湖六站至平罗火车站2011年开采降落漏斗面积5.46km2,较2010年同期缩小2.57 km2,中心水位埋深7.727m,较2010下降0.684m。
丰水期大武口区各开采降落漏斗总面积达95.40km2,较2010年同期扩大28.97km2,其中,王泉沟洪积扇新形成开采性降落漏斗,面积5.68 km2。
枯水期大武口区各区开采降落漏斗面积与2010年相比,大小风沟和大武口沟的扩大,鬼头沟和平罗火车站的缩小;漏斗中心水位除平罗火车站的下降外其余均上升。
宁夏2011年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见表14。
表14 宁夏2011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漏斗名称 |
所属平原名称 |
漏斗性质 |
漏斗中心位置 |
漏斗周边埋深 (m) |
漏 斗 面 积(km2) |
漏斗中心水位埋深(m) |
||||
年初 |
年末 |
年增 减值 |
年初 |
年末 |
年增 减值 |
|||||
银川市区 |
银川 平原 |
深 |
宁夏大学附近 |
5.10 |
419.89 |
412.37 |
-7.52 |
17.85 |
19.89 |
2.04 |
大武口区 |
银川 平原 |
浅 |
龟头沟洪积扇 |
29.05 |
50.42 |
50.78 |
0.36 |
58.49 |
57.93 |
-0.56 |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
(一)供水量
2011年全区供水总量73.587亿m3,其中黄河水67.104亿m3,占总供水量的91.2%;地下水5.586亿m3,占总供水量的7.6%;当地地表水0.897亿m3,占总供水量的1.2%。流域分区、行政分区供水量分别见表15、表16。
表15 宁夏2011年流域分区供水量
单位:亿m3
流域 分区 |
地 表 水 源 供 水 量 |
地下水源供 水 量 |
总供水量 |
|||
当地地表水 |
黄河水 |
小计 |
||||
黄河灌区 |
0.017 |
65.525 |
65.542 |
3.755 |
69.297 |
|
山 丘 区 |
0.880 |
1.579 |
2.459 |
1.831 |
4.290 |
|
其 中 |
祖 厉 河 |
|
0.008 |
0.008 |
||
清 水 河 |
0.263 |
|
0.263 |
0.491 |
0.754 |
|
红 柳 沟 |
0.003 |
|
0.003 |
0.016 |
0.019 |
|
苦 水 河 |
0.016 |
0.036 |
0.052 |
0.027 |
0.079 |
|
黄右区间 |
0.008 |
1.048 |
1.056 |
0.022 |
1.078 |
|
黄左区间 |
0.053 |
0.495 |
0.548 |
0.834 |
1.382 |
|
葫 芦 河 |
0.302 |
|
0.302 |
0.139 |
0.441 |
|
泾 河 |
0.208 |
|
0.208 |
0.092 |
0.300 |
|
盐池内流区 |
0.027 |
|
0.027 |
0.202 |
0.229 |
|
宁夏全区 |
0.897 |
67.104 |
68.001 |
5.586 |
73.587 |
表16 宁夏2011年行政分区供水量
单位:亿m3
行政 分区 |
地 表 水 源 供 水 量 |
地下水源 供 水 量 |
总供水量 |
||
当地地表水 |
黄河水 |
小计 |
|||
银川市 |
0.013 |
22.849 |
22.862 |
2.027 |
24.889 |
石嘴山市 |
0.075 |
11.215 |
11.290 |
1.285 |
12.575 |
吴忠市 |
0.058 |
19.273 |
19.331 |
0.919 |
20.250 |
固原市 |
0.64 |
0.108 |
0.748 |
0.394 |
1.142 |
中卫市 |
0.111 |
13.659 |
13.770 |
0.961 |
14.731 |
宁夏全区 |
0.897 |
67.104 |
68.001 |
5.586 |
73.587 |
(二)取水量
2011年全区取水量73.587亿m3,其中取地下水5.586亿m3,取当地地表水0.897亿m3,引扬黄河水67.104亿m3。
在分项取水量中,农业取水量最多为66.978亿m3(包括湖泊补水0.878亿m3),占总取水量的91.0%,农业灌溉面积788万亩;工业取水量4.647亿m3,占总取水量的6.3%;城镇生活取水量1.304亿m3,占总取水量的1.8%;农村人畜取水量0.658亿m3,占总取水量的0.9%。在取地下水量中,农业1.137亿m3,占地下水总量的20.4%;工业2.706亿m3,占48.4%;城镇生活1.204亿m3,占21.6%;农村人畜0.539亿m3,占9.6%。
在各流域分区取水量中,黄河灌区取水量最多为69.297亿m3,占全区总取水量的94.2%;其次为黄左区间1.382亿m3,占1.9%;黄右区间1.078亿m3,占1.5%;清水河流域0.754亿m3,占1.0%,其它流域取水量较小。
各行政分区取水量中,银川市最多为24.889亿m3,占全区总取水量的33.8%;吴忠市次之为20.250亿m3,占27.5%;中卫市14.731亿m3,占20.0%;石嘴山市12.575亿m3,占17.1%;固原市最少,为1.142亿m3,仅占1.6%。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取水量最多的都是银川市,分别为22.087亿m3、1.884亿m3和0.777亿m3,分别占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总取水量的33.0%、40.5%和59.6%;农村人畜取水量最多的是吴忠市0.193亿m3,占总取水量的29.3%。流域分区、行政分区取水量分别见表17、表18。
(三)耗水量
2011年全区耗水总量36.132亿m3,其中耗地下水2.594亿m3,耗黄河水32.773亿m3,耗当地地表水0.765亿m3。在各行业分项耗水量中,农业耗水量最多为32.501亿m3,占总耗水的89.9%;工业耗水量2.593亿m3,占7.2%;农村人畜耗水量0.658亿m3,占1.8%;城镇生活耗水量0.380亿m3,占1.1%。
表17 宁夏2011年流域分区取水量
单位:亿m3
流 域
分 区 |
总 取 水 量 |
农业取水量 |
工业取水量 |
城镇生活取水量 |
农村人畜取水量 |
||||||
小 计 |
其 中 地下水 |
小 计 |
其 中 地下水 |
小 计 |
其 中 地下水 |
小 计 |
其 中 地下水 |
小 计 |
其 中 地下水 |
||
黄河灌区 |
69.297 |
3.755 |
65.538 |
0.456 |
2.404 |
1.962 |
1.014 |
0.996 |
0.341 |
0.341 |
|
山 丘 区 |
4.290 |
1.831 |
1.440 |
0.681 |
2.243 |
0.744 |
0.290 |
0.208 |
0.317 |
0.198 |
|
其中 |
祖 厉 河 |
0.008 |
0.008 |
0.003 |
0.003 |
0 |
0 |
0 |
0 |
0.005 |
0.005 |
清 水 河 |
0.754 |
0.491 |
0.518 |
0.356 |
0.038 |
0.021 |
0.067 |
0.037 |
0.131 |
0.077 |
|
红 柳 沟 |
0.019 |
0.016 |
0 |
0 |
0 |
0 |
0.008 |
0.008 |
0.011 |
0.008 |
|
苦 水 河 |
0.079 |
0.027 |
0.021 |
0.015 |
0.046 |
0.005 |
0 |
0 |
0.012 |
0.007 |
|
黄右区间 |
1.078 |
0.022 |
0.130 |
0.006 |
0.936 |
0.004 |
0 |
0 |
0.012 |
0.012 |
|
黄左区间 |
1.382 |
0.834 |
0.024 |
0.004 |
1.191 |
0.696 |
0.161 |
0.128 |
0.006 |
0.006 |
|
葫 芦 河 |
0.441 |
0.139 |
0.340 |
0.087 |
0.019 |
0.009 |
0.023 |
0.009 |
0.059 |
0.034 |
|
泾 河 |
0.300 |
0.092 |
0.237 |
0.055 |
0.006 |
0.002 |
0.013 |
0.008 |
0.044 |
0.027 |
|
盐池内流区 |
0.229 |
0.202 |
0.167 |
0.155 |
0.007 |
0.007 |
0.018 |
0.018 |
0.037 |
0.022 |
|
宁夏全区 |
73.587 |
5.586 |
66.978 |
1.137 |
4.647 |
2.706 |
1.304 |
1.204 |
0.658 |
0.539 |
注:全区农业引扬黄河水量全部列入黄河灌区。
表18 宁夏2011年行政分区取水量
单位:亿m3
行 政
分 区 |
总 取 水 量 |
农业取 水 量 |
工业取水量 |
城镇生活取水量 |
农村人畜取水量 |
|||||
合 计 |
其 中 地下水 |
小 计 |
其 中 地下水 |
小 计 |
其 中 地下水 |
小 计 |
其 中 地下水 |
小 计 |
其 中 地下水 |
|
银川市 |
24.889 |
2.027 |
22.087 |
0.159 |
1.884 |
0.950 |
0.777 |
0.777 |
0.141 |
0.141 |
石嘴山市 |
12.575 |
1.285 |
10.932 |
0.189 |
1.370 |
0.872 |
0.222 |
0.173 |
0.051 |
0.051 |
吴忠市 |
20.250 |
0.919 |
19.078 |
0.203 |
0.835 |
0.418 |
0.144 |
0.144 |
0.193 |
0.154 |
固原市 |
1.142 |
0.394 |
0.867 |
0.258 |
0.054 |
0.024 |
0.076 |
0.025 |
0.145 |
0.087 |
中卫市 |
14.731 |
0.961 |
14.014 |
0.328 |
0.504 |
0.442 |
0.085 |
0.085 |
0.128 |
0.106 |
宁夏全区 |
73.587 |
5.586 |
66.978 |
1.137 |
4.647 |
2.706 |
1.304 |
1.204 |
0.658 |
0.539 |
各流域分区中,黄河灌区耗水量最多为32.907亿m3,占总耗水量的91.1%;黄右区间次之为1.050亿m3,占2.9%;其它流域分区耗水占总耗水量的比例较小。
各行政分区耗水量中,银川市最多为11.494亿m3,占总耗水量的31.8%;吴忠市次之为10.223亿m3,占28.3%;中卫市7.357亿m3,占20.4%;石嘴山市6.157亿m3,占17.0%;固原市最少,为0.901亿m3,占2.5%。在分项行业耗水量中,工业和城镇生活耗水量最多的是银川市,分别为1.246亿m3和0.221亿m3,分别占全区工业和城镇生活总耗水量的48.1%和58.2%;农业耗水量最多的是银川市,为9.886亿m3,占全区农业耗水量的30.4%;农村人畜耗水量最多的是吴忠市,为0.193亿m3,占全区农村人畜总耗水量的29.3%。流域分区、行政分区耗水量分别见表19、表20。
2011年全区人均取水量1151m3,万元GDP(当年价)取水量357m3,农业灌溉亩均取水量850m3,工业万元增加值(当年价)取水量56m3,2011年全区人均耗水量565m3,万元GDP(当年价)耗水量175m3,农业灌溉亩均耗水量412m3。行政分区取耗水指标统计见表21。
(五)重点工业园区
2011年宁东水务公司全年供水量9897万m3,其中向工业供水8779万m3,绿化供水1118万m3。太阳山供水公司全年供水546万m3,其中向工业供水360万m3,向生活供水126万m3,绿化供水60万m3。
(六)取耗水趋势分析
近五年(2007~2011年)全区取水量由2007年的71.002亿m3增加至2011年的73.587亿m3,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生活和工业取水呈持续增加态势,而农业取水则受气候和实际灌溉面积的影响呈上下波动,总体为缓降趋势。生活取水和工业取水占总取水量的比例逐渐增加,农业取水占总取水量的比例有所减少。耗水量由2007年的37.844亿m3下降至2011年的36.132亿m3,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工业和城镇生活耗水呈增加趋势,农业耗水呈下降趋势。
表19 宁夏2011年流域分区耗水量
单位:亿m3
流 域
分 区 |
总 耗 水 量 |
农业耗水量 |
工业耗水量 |
城镇生活耗水量 |
农村人畜耗水量 |
||||||
合 计 |
其 中 地下水 |
小 计 |
其 中 地下水 |
小 计 |
其 中 地下水 |
小 计 |
其 中 地下水 |
小 计 |
其 中 地下水 |
||
黄河灌区 |
32.907 |
1.544 |
31.349 |
0.274 |
0.930 |
0.647 |
0.287 |
0.282 |
0.341 |
0.341 |
|
山 丘 区 |
3.225 |
1.050 |
1.152 |
0.545 |
1.663 |
0.239 |
0.093 |
0.068 |
0.317 |
0.198 |
|
其中 |
祖 厉 河 |
0.007 |
0.007 |
0.002 |
0.002 |
0 |
0 |
0 |
0 |
0.005 |
0.005 |
清 水 河 |
0.578 |
0.381 |
0.414 |
0.285 |
0.012 |
0.007 |
0.021 |
0.012 |
0.131 |
0.077 |
|
红 柳 沟 |
0.014 |
0.011 |
0 |
0 |
0 |
0 |
0.003 |
0.003 |
0.011 |
0.008 |
|
苦 水 河 |
0.067 |
0.021 |
0.017 |
0.012 |
0.038 |
0.002 |
0 |
0 |
0.012 |
0.007 |
|
黄右区间 |
1.050 |
0.018 |
0.104 |
0.005 |
0.934 |
0.001 |
0 |
0 |
0.012 |
0.012 |
|
黄左区间 |
0.746 |
0.273 |
0.019 |
0.003 |
0.669 |
0.223 |
0.052 |
0.041 |
0.006 |
0.006 |
|
葫 芦 河 |
0.344 |
0.110 |
0.272 |
0.070 |
0.006 |
0.003 |
0.007 |
0.003 |
0.059 |
0.034 |
|
泾 河 |
0.240 |
0.075 |
0.190 |
0.044 |
0.002 |
0.001 |
0.004 |
0.003 |
0.044 |
0.027 |
|
盐池内流区 |
0.179 |
0.154 |
0.134 |
0.124 |
0.002 |
0.002 |
0.006 |
0.006 |
0.037 |
0.022 |
|
宁夏全区 |
36.132 |
2.594 |
32.501 |
0.819 |
2.593 |
0.886 |
0.380 |
0.350 |
0.658 |
0.539 |
表20 宁夏2011年行政分区耗水量
单位:亿m3
行 政
分 区 |
总耗水量 |
农业耗水量 |
工业耗水量 |
城镇生活耗水量 |
农村人畜耗水量 |
|||||
合 计 |
其 中 地下水 |
小 计 |
其 中 地下水 |
小 计 |
其 中 地下水 |
小 计 |
其 中 地下水 |
小 计 |
其 中 地下水 |
|
银 川 市 |
11.494 |
0.771 |
9.886 |
0.096 |
1.246 |
0.313 |
0.221 |
0.221 |
0.141 |
0.141 |
石嘴山市 |
6.157 |
0.503 |
5.307 |
0.113 |
0.736 |
0.290 |
0.063 |
0.049 |
0.051 |
0.051 |
吴 忠 市 |
10.223 |
0.490 |
9.588 |
0.156 |
0.396 |
0.134 |
0.046 |
0.046 |
0.193 |
0.154 |
固 原 市 |
0.901 |
0.310 |
0.715 |
0.207 |
0.017 |
0.008 |
0.024 |
0.008 |
0.145 |
0.087 |
中 卫 市 |
7.357 |
0.520 |
7.005 |
0.247 |
0.198 |
0.141 |
0.026 |
0.026 |
0.128 |
0.106 |
宁夏全区 |
36.132 |
2.594 |
32.501 |
0.819 |
2.593 |
0.886 |
0.380 |
0.350 |
0.658 |
0.539 |
表21 宁夏2011年行政分区取耗水指标统计
分 项 |
人均(m3/人) |
万元GDP(m3/万元) |
农业亩均(m3/亩) |
工业万元增加值 (m3/万元) |
|||
取水量 |
耗水量 |
取水量 |
耗水量 |
取水量 |
耗水量 |
取水量 |
|
银 川 市 |
1229 |
567 |
255 |
118 |
999 |
447 |
44 |
石嘴山市 |
1713 |
839 |
342 |
168 |
851 |
413 |
72 |
吴 忠 市 |
1564 |
790 |
755 |
381 |
868 |
436 |
72 |
固 原 市 |
92 |
72 |
88 |
70 |
132 |
109 |
20 |
中 卫 市 |
1348 |
673 |
690 |
345 |
915 |
457 |
66 |
宁夏全区 |
1151 |
565 |
357 |
175 |
850 |
412 |
56 |
五、水环境质量
(一)地表水
1、黄河干流
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黄河宁夏入境断面下河沿全年水质类别为Ⅱ类,入境水质较好。
黄河宁夏出境断面麻黄沟全年水质类别为Ⅳ类,主要污染项目为化学需氧量。
2、引黄灌区排水沟
引黄灌区中卫四排、北河子沟、大河子沟、金南干沟、清水沟、中干沟、东排水沟、第二排水沟、银新沟、第三排水沟、第四排水沟等除承担农田排水外,同时接纳沿途工业生产废水、城镇生活污水,使上述排水沟水体受到污染,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均为劣V类水质。其中,银新沟、中干沟、清水沟、金南干沟全年污染严重,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总磷、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等;大武口沟为劣V类水质,主要是氟化物超标;第一排水沟、第五排水沟均为Ⅳ类水质,主要污染项目为石油类。
3、山区主要河流
(1)清水河二十里铺以上河段水质较好,为Ⅱ类水质;清水河二十里铺至韩府湾河段氟化物超标,为Ⅳ类水质;清水河韩府湾至泉眼山河段随着各支流高矿化度水汇入,氟化物浓度沿程逐渐增大,为劣V类水质,水质较差。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与2010年同期相比,清水河超地表水Ⅲ类标准项目数量明显减少,其超标倍数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清水河水体主要呈天然水化学特征。
(2)苦水河上中游河段基本没有人为污染,下游河段有少量工业废污水汇入,但由于各支流高矿化度水汇入,造成苦水河水质差,为劣V类水质,主要污染项目为氟化物。
宁夏2011年主要河流、排水沟水质评价见表22。
表22 宁夏2011年主要河流、排水沟水质评价
河(沟)名 |
站 名 |
pH 值 |
主要污染物及最大超标倍数 |
水质类别 |
中卫四排 |
中卫四排 |
7.10~7.87 |
氨氮(19.8)、总磷(3.7)、阴离子洗涤剂(1.9) |
劣Ⅴ |
清水河 |
二十里铺 |
8.13~8.48 |
|
Ⅱ |
清水河 |
韩府湾 |
7.74~8.29 |
氟化物(0.5) |
Ⅳ |
清水河 |
泉眼山 |
7.95~8.31 |
氟化物(0.7) |
劣Ⅴ |
北河子沟 |
北河子 |
7.61~8.13 |
氨氮(14.4)、总磷(2.2) |
劣Ⅴ |
大河子沟 |
大河子 |
8.24~8.55 |
氟化物(1.0) |
劣Ⅴ |
金南干沟 |
金南干沟 |
7.69~8.26 |
氨氮(38.9)、五日生化需氧量(10.3)、高锰酸盐指数(4.3)、化学需氧量(4.1)、总磷(2.7) |
劣Ⅴ |
清水沟 |
新华桥 |
7.13~8.08 |
挥发酚(45.5)、总磷(40.5)、高锰酸盐指数(16.2)、五日生化需氧量(11.0)、化学需氧量(10.6)、氨氮(6.5)、氟化物(2.8)、阴离子洗涤剂(0.7) |
劣Ⅴ |
苦水河 |
郭家桥 |
7.91~8.43 |
氟化物(1.0) |
劣Ⅴ |
第一排水沟 |
望洪堡 |
8.22~8.39 |
石油类(0.8) |
Ⅳ |
中干沟 |
中干沟 |
7.20~8.04 |
氨氮(45.1)、挥发酚(20.9)、总磷(14.2)、五日生化需氧量(12.0)、化学需氧量(10.8)、高锰酸盐指数(10.3) |
劣Ⅴ |
东排水沟 |
东排水沟 |
7.98~8.16 |
氨氮(3.1) |
劣Ⅴ |
第二排水沟 |
贺家庙 |
7.56~8.05 |
氨氮(29.2)、总磷(7.7)、五日生化需氧量(5.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9)、化学需氧量(2.8)、高锰酸盐指数(2.3) |
劣Ⅴ |
银新沟 |
潘 昶 |
7.53~8.78 |
挥发酚(20.4)、五日生化需氧量(14.9)、氨氮(14.6)、高锰酸盐指数(7.4)、化学需氧量(5.8)、总磷(5.4)、阴离子洗涤剂(1.0) |
劣Ⅴ |
第四排水沟 |
通伏堡 |
8.07~8.44 |
氨氮(1.7) |
劣Ⅴ |
大武口沟 |
大武口 |
7.82~8.29 |
氟化物(0.5) |
劣Ⅴ |
第五排水沟 |
熊家庄 |
7.98~8.47 |
石油类(1.4)、氨氮(0.1) |
Ⅳ |
第三排水沟 |
石嘴山 |
7.98~8.37 |
氨氮(22.4)、总磷(7.0)、氟化物(1.9)、高锰酸盐指数(1.8)、化学需氧量(1.1) |
劣Ⅴ |
注:1、 评价标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方法为单因子评价法。一
类水质良好,二类水质较好,三类水质尚可,四类受到污染,五类重污染。
2、多数河流水质差是受其天然水化学指标较高所致。
4、水库、湖泊
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原州区沈家河水库及贺家湾水库、西吉县夏寨水库、隆德县三里店水库、彭阳县石头崾岘水库污染较重,均为劣V类,主要污染项目为总氮、总磷、氨氮等。
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引黄灌区沙湖、爱伊河、鸣翠湖、星海湖、阅海公园等湖泊为劣V类水质,主要污染项目为总氮;宝湖为Ⅴ类水质,主要污染项目为总氮。
宁夏2011年主要湖泊、水库水质评价见表23。
表23 宁夏2011年主要湖泊、水库水质评价
湖泊、水库名称 |
pH 值 |
主要污染物指标及超标倍数 |
水质类别 |
沙湖 |
8.62~8.85 |
总氮(3.1)、化学需氧量(1.0) |
劣Ⅴ |
爱伊河 |
8.36~8.52 |
总氮(5.2) |
劣Ⅴ |
宝湖 |
8.07~8.43 |
总氮(0.9) |
Ⅴ |
鸣翠湖 |
8.18~8.52 |
总氮(1.8) |
劣Ⅴ |
星海湖 |
8.12~8.48 |
氟化物(2.4)、总氮(2.2) |
劣Ⅴ |
阅海公园 |
8.38~8.74 |
总氮(2.4) |
劣Ⅴ |
沈家河水库 |
8.50~8.89 |
总磷(25.2)、总氮(14.5)、氨氮(6.6)、五日生化需氧量(2.7)、高锰酸盐指数(2.0)、化学需氧量(1.8)、氟化物(1.0) |
劣Ⅴ |
石头崾岘水库 |
8.65~10.01 |
总氮(3.6)、氟化物(0.6) |
劣Ⅴ |
三里店水库 |
8.11~8.55 |
总磷(7.6)、总氮(3.0) |
劣Ⅴ |
夏寨水库 |
7.52~8.32 |
总磷(57.1)、总氮(38.2)、氨氮(32.9)、五日生化需氧量(4.2)、高锰酸盐指数(3.1)、化学需氧量(3.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8) |
劣Ⅴ |
贺家湾水库 |
8.19~8.34 |
总氮(1.2) |
劣Ⅴ |
注:1、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沙湖为劣V类;另按《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评价为娱乐用水C类标准,即可适用于一般景观用水水体。
2、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沈家河水库为劣Ⅴ类,石头崾岘水库为劣Ⅴ,主要是天然水化学指标较高所致;另按《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评价沈家河水库和石头崾岘水库均符合农灌水标准,可以灌溉。
5、省界断面
宁甘省(区)界河流,颉河安国镇、蒲河小园子为Ⅳ类水质;渝河王恒为Ⅴ类水质;泾河沙南与暖水河沙塘水质全年在Ⅱ~Ⅲ类之间变化,水质较好;茹河麻子沟、葫芦河静宁郭罗,为劣Ⅴ类水质,水质差。宁蒙省(区)界河流,都思兔河陶乌桥为劣V类水质,水质差。
宁夏2011年省界断面水质评价等级见表24。
表24 宁夏2011年省界断面水质评价等级
河(沟)名 |
站 名 |
pH 值 |
主要污染物及最大超标倍数 |
水质类别 |
都思兔河 |
陶乌桥 |
8.18~8.51 |
氟化物(1.0) |
劣Ⅴ |
泾河 |
沙南 |
8.22~8.30 |
|
Ⅲ |
颉河 |
安国镇 |
8.15~8.18 |
石油类(0.1) |
Ⅳ |
安家川河 |
小园子 |
8.59~8.77 |
氟化物(0.4)、氨氮(0.2) |
Ⅳ |
茹河 |
麻子沟 |
8.13~8.83 |
氨氮(1.9) |
劣Ⅴ |
暖水河 |
沙塘 |
8.19~8.38 |
|
Ⅱ |
渝河 |
王恒 |
7.67~8.77 |
氨氮(0.8) |
Ⅴ |
葫芦河 |
郭罗 |
7.33~7.54 |
五日生化需氧量(19.2)、氨氮(9.9)、总磷(9.2)、化学需氧量(5.2)、高锰酸盐指数(4.8)、氟化物(1.0) |
劣Ⅴ |
(二)地下水
引黄灌区浅层地下水埋深浅,矿化度高,浅层地下水埋深与矿化度随灌溉季节变幅较大。全区范围内作为饮用水源的承压水,水质较好,其水源水质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引黄灌区部分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多为浅层地下水,其中少部分农村饮用水矿化度指标略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三)重要水功能区达标分析
宁夏列入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的水功能区共计18个, 18个全国重要水功能区分布在5个地级市,其中,固原市10个;中卫市3个;吴忠市2个;银川市2个;石嘴山市4个。
分别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全指标和COD、NH3-N双指标评价。
1、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基本项目标准”全指标评价,水质目标为“保持自然状态”的水功能区按达标统计,评价结论如下:固原市10个水功能区,现状达标率44.4%;中卫市3个水功能区,现状达标率100%;吴忠市2个水功能区,现状达标率100%;银川市2个水功能区,现状达标率50%;石嘴山市4个水功能区,现状达标率25%。
宁夏2011年地表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全指标评价)见表25。
2、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COD、NH3-N双指标评价,评价结论如下:固原市10个水功能区,现状达标率60%;中卫市3个水功能区,现状达标率100%;吴忠市2个水功能区,现状达标率100%;银川市2个水功能区,现状达标率50%;石嘴山市4个水功能区,现状达标率50%。
宁夏2011年地表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COD、NH3-N双指标评价)见表26。
表25 宁夏2011年地表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全指标评价)
地 级 |
序号 |
水功能区名称 |
水功能 |
范围 |
长度(km) |
面积(km2) |
水质 |
水质 |
水质 |
是否达标 |
|
起始断面 |
终止断面 |
||||||||||
固原市 |
1 |
清水河固原源头水保护区 |
一级 |
源头 |
二十里铺 |
16.5 |
|
二十里 |
Ⅱ |
Ⅱ |
是 |
2 |
葫芦河宁甘缓冲区 |
一级 |
玉桥 |
静宁 |
11.7 |
|
静宁 |
Ⅲ |
劣Ⅴ |
否 |
|
3 |
渝河宁甘缓冲区 |
一级 |
联财 |
南坡 |
11.0 |
|
王恒 |
Ⅲ |
Ⅴ |
否 |
|
4 |
泾河泾源源头保护区 |
一级 |
源头 |
泾河源镇 |
22.0 |
|
泾河源镇 |
Ⅲ |
Ⅱ |
是 |
|
5 |
泾河宁甘缓冲区 |
一级 |
泾河源镇 |
崆峒峡 |
22.5 |
|
沙南峡口 |
Ⅲ |
Ⅲ |
是 |
|
6 |
洪河宁甘缓冲区 |
一级 |
红河 |
惠沟 |
38.2 |
|
庞沟 |
Ⅲ |
Ⅳ |
否 |
|
7 |
蒲河宁甘源头水保护区 |
一级 |
源头 |
三岔 |
72.9 |
|
安家川河 小园子 |
Ⅱ |
Ⅳ |
否 |
|
8 |
茹河宁甘缓冲区 |
一级 |
城阳 |
王凤 |
29.6 |
|
麻子沟 |
Ⅳ |
劣Ⅴ |
否 |
|
9 |
清水河固原排污控制区 |
二级 |
二十里铺 |
固原三营 |
130.0 |
|
韩府湾 |
|
Ⅳ |
|
|
10 |
清水河固原农业用水区 |
二级 |
固原三营 |
入黄口 |
173.7 |
|
香水桥 |
保持自然状态 |
Ⅳ |
是 |
续表25 宁夏2011年地表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全指标评价)
地级行 政 区 |
序号 |
水功能区名称 |
水功能 |
范围 |
长度(km) |
面积(km2) |
水质 |
水质 |
水质 |
是否达标 |
|
起始断面 |
终止断面 |
||||||||||
中卫市 |
1 |
黄河甘宁缓冲区 |
一级 |
五佛寺 |
下河沿 |
100.6 |
|
下河沿 |
Ⅲ |
Ⅲ |
是 |
2 |
黄河青铜峡饮用农业用水区 |
二级 |
下河沿 |
青铜峡 |
123.4 |
|
广武 |
Ⅲ |
Ⅲ |
是 |
|
3 |
清水河固原农业用水区 |
二级 |
固原三营 |
入黄口 |
173.7 |
|
泉眼山 |
保持自然状态 |
劣Ⅴ |
是 |
|
吴忠市 |
1 |
黄河吴忠排污控制区 |
二级 |
青铜峡 |
叶盛 |
30.5 |
|
叶盛 |
|
Ⅳ |
|
2 |
清水河固原农业用水区 |
二级 |
固原三营 |
入黄口 |
173.7 |
|
长山头 |
保持自然状态 |
Ⅳ |
是 |
|
银川市 |
1 |
黄河永宁过渡区 |
二级 |
叶盛 |
银川 |
39 |
|
银川 公路辅桥 |
Ⅲ |
Ⅳ |
否 |
2 |
黄河陶乐农业用水区 |
二级 |
银川 |
五堆子 |
76.1 |
|
头道墩 |
Ⅲ |
Ⅲ |
是 |
|
石嘴山市 |
1 |
都思兔河蒙宁缓冲区 |
一级 |
陶斯图 |
入黄口 |
8.0 |
|
陶乌桥 |
Ⅲ |
劣Ⅴ |
否 |
2 |
黄河陶乐农业用水区 |
二级 |
银川 |
五堆子 |
76.1 |
|
陶乐 |
Ⅲ |
Ⅱ |
是 |
|
3 |
黄河宁蒙缓冲区 |
一级 |
五堆子 |
三道坎 |
81.0 |
|
麻黄沟 |
Ⅲ |
Ⅳ |
否 |
|
4 |
沙湖平罗景观娱乐用水区 |
二级 |
沙湖湖区 |
|
8.2 |
湖心水域 |
Ⅳ |
劣Ⅴ |
否 |
表26 宁夏2011年地表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COD、NH3-N双指标评价)
地级 |
序号 |
水功能区名称 |
水功能 |
范围 |
长度(km) |
面积(km2) |
水质 |
水质 |
水质 |
是否达标 |
|
起始断面 |
终止断面 |
||||||||||
固原市 |
1 |
清水河固原源头水保护区 |
一级 |
源头 |
二十里铺 |
16.5 |
|
二十里 |
Ⅱ |
Ⅱ |
是 |
2 |
葫芦河宁甘缓冲区 |
一级 |
玉桥 |
静宁 |
11.7 |
|
静宁 |
Ⅲ |
劣Ⅴ |
否 |
|
3 |
渝河宁甘缓冲区 |
一级 |
联财 |
南坡 |
11.0 |
|
王恒 |
Ⅲ |
Ⅴ |
否 |
|
4 |
泾河泾源源头保护区 |
一级 |
源头 |
泾河源镇 |
22.0 |
|
泾河源镇 |
Ⅲ |
Ⅱ |
是 |
|
5 |
泾河宁甘缓冲区 |
一级 |
泾河源镇 |
崆峒峡 |
22.5 |
|
沙南峡口 |
Ⅲ |
Ⅲ |
是 |
|
6 |
洪河宁甘缓冲区 |
一级 |
红河 |
惠沟 |
38.2 |
|
庞沟 |
Ⅲ |
Ⅳ |
是 |
|
7 |
蒲河宁甘源头水保护区 |
一级 |
源头 |
三岔 |
72.9 |
|
安家川河 小园子 |
Ⅱ |
Ⅳ |
否 |
|
8 |
茹河宁甘缓冲区 |
一级 |
城阳 |
王凤 |
29.6 |
|
麻子沟 |
Ⅳ |
劣Ⅴ |
否 |
|
9 |
清水河固原排污控制区 |
二级 |
二十里铺 |
固原三营 |
130.0 |
|
韩府湾 |
|
Ⅳ |
是 |
|
10 |
清水河固原农业用水区 |
二级 |
固原三营 |
入黄口 |
173.7 |
|
香水桥 |
保持自然状态 |
Ⅳ |
是 |
续表26 宁夏2011年地表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COD、NH3-N双指标评价)
地级行 政 区 |
序号 |
水功能区名称 |
水功能 |
范围 |
长度(km) |
面积(km2) |
水质 |
水质 |
水质 |
是否达标 |
|
起始断面 |
终止断面 |
||||||||||
中卫市 |
1 |
黄河甘宁缓冲区 |
一级 |
五佛寺 |
下河沿 |
100.6 |
|
下河沿 |
Ⅲ |
Ⅲ |
是 |
2 |
黄河青铜峡饮用农业用水区 |
二级 |
下河沿 |
青铜峡 |
123.4 |
|
广武 |
Ⅲ |
Ⅲ |
是 |
|
3 |
清水河固原农业用水区 |
二级 |
固原三营 |
入黄口 |
173.7 |
|
泉眼山 |
保持自然状态 |
劣Ⅴ |
是 |
|
吴忠市 |
1 |
黄河吴忠排污控制区 |
二级 |
青铜峡 |
叶盛 |
30.5 |
|
叶盛 |
|
Ⅳ |
是 |
2 |
清水河固原农业用水区 |
二级 |
固原三营 |
入黄口 |
173.7 |
|
长山头 |
保持自然状态 |
Ⅳ |
是 |
|
银川市 |
1 |
黄河永宁过渡区 |
二级 |
叶盛 |
银川 |
39 |
|
银川 公路辅桥 |
Ⅲ |
Ⅳ |
否 |
2 |
黄河陶乐农业用水区 |
二级 |
银川 |
五堆子 |
76.1 |
|
头道墩 |
Ⅲ |
Ⅲ |
是 |
|
石嘴山市 |
1 |
都思兔河蒙宁缓冲区 |
一级 |
陶斯图 |
入黄口 |
8.0 |
|
陶乌桥 |
Ⅲ |
劣Ⅴ |
否 |
2 |
黄河陶乐农业用水区 |
二级 |
银川 |
五堆子 |
76.1 |
|
陶乐 |
Ⅲ |
Ⅱ |
是 |
|
3 |
黄河宁蒙缓冲区 |
一级 |
五堆子 |
三道坎 |
81.0 |
|
麻黄沟 |
Ⅲ |
Ⅳ |
是 |
|
4 |
沙湖平罗景观娱乐用水区 |
二级 |
沙湖湖区 |
|
8.2 |
湖心水域 |
Ⅳ |
劣Ⅴ |
否 |
六、水旱灾害
(一)旱灾
2011年宁夏各地降水量总体偏少,气温偏高,第一场透雨5月8日才来临,较2010年推迟20多天,主要河道、沟道基本未发生洪水,土壤墒情严重不足。1~8月下旬,全区各地降水量在70.2~389.6mm,较常年偏少3~4成。尤其1~6月下旬,银川以北地区降水量不足10mm,较常年偏少6成以上。固原地区平均降水量71mm,较常年偏少5成。
主要灾情:2011年全区农作物受旱面积526万亩,占全区总播种面积的42%。其中轻旱340万亩,重旱186万亩,夏粮减产10.9%。严重干旱时有28个乡(镇),81个行政村,19万人,32万头大家畜不同程度发生饮水困难,有9.4万多人饮水要靠远距离拉水解决。据初步统计,全区因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26亿元。
(二)水灾
2011年汛期全区来水量偏少,特点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大范围降雨过程偏少,局地暴雨洪水较少,共发生大小洪水57次(实测洪水50次、调查洪水7次),超过50m3/s的洪水3次,均为实测洪水,分别为贺兰山汝箕沟水文站、泾河泾河源水文站、折死沟张湾水文站。其中最大为8月23日折死沟张湾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97m3/s。
主要灾情:2011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暴雨洪水,但因局部降雨引发局地洪涝灾害,水利工程设施和农业受损,黄河宁夏段局部出现塌岸险情。据统计,入汛以来全区泾源、西吉等16个县、市(区)38个乡镇134个村遭受严重冰雹洪涝灾害,共造成14.93万人受灾;32.75万亩农作物受灾,绝产6.8万亩;死亡大家畜450头(只);山区多座水库坝体及泄洪设施水毁冲刷严重,4.8km道路被冲毁,4条乡村公路被迫中断交通。同时,黄河宁夏段中卫、中宁、吴忠、青铜峡、灵武、永宁、银川、平罗、惠农等县市33处坝垛及防洪工程受损,塌岸3.65km,冲刷堤防16km,塌毁农田150多亩。据初步估算,入汛以来,因暴雨洪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00万元,其中水利、防洪设施损失5200万元。
(三)凌情
2011~2012年度凌汛期,全区气温变化大,冷暖交替,前期偏高,后期持续偏低。2011年12月13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气温持续下降,过程降温达8度,黄河宁夏段石嘴山麻黄沟首次出现流凌,较多年平均推迟10天。封河长度最大达到171km,较多年平均长21km。黄河共分四段封河,其中,麻黄沟至石嘴山大桥河段封河12km,石嘴山黄河大桥上游2km处至银川黄河大桥上游5km处封河127km,永宁太中银铁路大桥以上封河2km,青铜峡坝上至跃进村封河30km。
2012年2月19日青铜峡坝上河段首次出现开河,首开河日期与多年平均基本持平。截止3月6日,封河河段全线开通,为文开河,较多年平均推迟5天。
七、重要水事
1、2011年,中央和自治区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水利工作会议。一年来,水利厅紧密围绕学习贯彻和落实中央1号文件这个中心,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实现了水利思想大解放、精神大提振、发展大提速。一是深入学习中央1号文件,切实领会精神实质。在全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自治区党委组织区市县领导及有关部门参加中央水利工作视频会议、中央1号文件宣讲报告大会,水利厅成立四个宣讲组,由厅领导带队赴市县作辅导报告,编发两个《决定》辅导学习读本,在全区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热潮,全社会重视水利、支持水利、建设水利的热情空前高涨。二是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抓紧制定自治区政策措施。自治区党委、政府首次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和出台的《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确立了新时期全区水利改革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在节水型社会建设、公共财政水利投入、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三是全力落实中央1号文件,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取得实效。自治区《决定》出台后,水利厅主动加强与发改、财政、国土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和配合,抓紧制定出台各项配套政策,目前已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等4项制度。
2、2011年,自治区水利厅全力推进生态移民供水工程,先后组织编制完成生态移民供水工程规划,逐县审查批复水资源论证报告,千方百计解决移民用水指标,市县水利部门全力以赴建成生态移民安置区供水工程42处,保障了6万生态移民生活生产用水,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奠定了重要基础。
3、2011年3月1日,新修订的《水土保持法》实施,水利部召开新《水土保持法》宣传贯彻视频会,宁夏在水利厅设立分会场。
4、2011年3月22日,水利厅在银川市南门广场组织厅属驻银各单位、银川市水务局、银川市自来水公司等20多家涉水单位开展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
5、2011年4月1日上午,固海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大柳木和黑水沟泵站竣工通水。
6、2011年4月26日,自治区召开第一次全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会议。会上自治区政府与5个地级市、6个厅(局)负责人签订了2011年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责任书,第一次把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政府考核,将任务分解到各地市和自治区有关部门。
7、2011年5月5日,宁夏民生水利项目建设开工仪式在吴忠市青铜峡举行。
8、2011年7月6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宁党发(35)号),为宁夏水利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9、2011年7月11日,郭进挺副厅长主持召开厅务会议,审查了宁夏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对象清查数据成果。
10、2011年8月26日,《2011年宁夏水利论坛学术论文集》正式出版。
11、2011年9月9日,宁夏六盘山水务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固原市举行。
12、2011年10月15日,沙坡头水利枢纽南北干渠及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开工仪式在中卫市举行。水利部副部长李国英出席仪式并讲话。
13、2011年11月1日,《宁夏防汛抗旱条例》正式实施。
14、2011年11月16日,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通过国家验收,我区成为首个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省区。
15、2011年12月7日,固原地区(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水利部复审。
16、2011年12月26日,自治区政府第10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宁夏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公报(2007)
-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公报(2008)
-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公报(2009)
-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公报(2010)
-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公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