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国培训团
(2019年12月)
应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邀请,水利厅赴美国培训团一行14人,于2019年11月10日赴美国洛杉矶和纽约参加智慧型水资源建设管理培训,于2019年11月23日返回,为期14天。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得到水利厅党委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学习内容丰富,培训形式多样,与工作紧密结合。培训主要内容为:美国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及可持续利用,雨水收集利用,水利监测、数据采集,河道生态修复,污水处理,水土保持、输水渠道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城市防洪等。主要参加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河滨分校,加州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纽约城市大学布鲁克林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培训,拜访了科恩水银行、洛杉矶水利局、洛杉矶县卫生与环境局、纽约州拿骚县水土保持局、纽约水土保护委员会、纽约市环境保护局和纽约市经济发展局等单位。在美期间,培训团从严要求,严守纪律,认真听讲,踊跃提问,表现了良好的团队素质。通过培训、考察和交流,初步了解了美国的水情、水资源管理及优化配置政策和水土保持管理的先进经验,感悟良多,受益匪浅,达到了培训目的。培训的具体行程和内容见下表: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培训
培训主要行程及内容
日期 |
时间 |
机构 |
内容 |
11月11日 |
全天 |
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 |
关于自然与人工构建的生态系统能净化受污染的雨水并增加地下水储量的研究和结果。 美国联邦、州以及地方政府机构对湿地保护推行的政策; |
11月12日 |
全天 |
加州大学 洛杉矶分校 |
加利福尼亚州水资源供应结构:水的来源、水资源管理遇到的挑战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加州供水水源转变,雨水与地下水资源控制 |
11月13日 |
全天 |
加州大学 河滨分校 |
加州如何保护水资源 州和联邦在保护水资源方面的法规和计划 污染源及其治理途径 |
11月14日 |
全天 |
加州大学 河滨分校 |
美国水利建设项目管理情况; 加州的水权,以及如何保护各种有益用途;美国高效用水的水管理系统实例 |
11月15日 |
上午 |
科恩水银行 |
水银行运营情况和设施 |
下午 |
洛杉矶Palmdale WRP废水回收厂 |
废水回收过程以及废水回收后的利用 |
|
11月18日 |
上午 |
拿骚县水土 保持局 |
当地水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和管理方式 |
11月18日 |
下午 |
纽约水土保护委员会 |
纽约水土保护有关工作交流 |
11月19日 |
全天 |
纽约城市大学 |
雨水径流和污水输入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水生资源的影响。 |
11月20日 |
上午 |
新泽西州 罗格斯大学 |
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水资源项目介绍、新泽西州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社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及项目介绍 |
下午 |
哥伦比亚大学水中心 |
美国雨水收集、利用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App 应用介绍 |
|
11月21日 |
上午 |
纽约城市大学 |
纽约市水供应及对气变化所的受的影响、纽约市环保局对应气候变化所采取的措施 |
下午 |
纽约市经济 发展局 |
纽约市大型水利及防洪工程项目介绍,以及纽约市政府下属机构炮台公园管理局如何在曼哈顿世贸中心区域进行规划,包括填海造地、加强防洪措施等,以及纽约市的Big U Project |
二、培训收获
本次出访培训主要从美国当地水资源管理政策保障和具体做法入手,在湿地保护、水质管理、水资源管理体制、流域保护及水土保持、防洪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美国水资源管理和一些热点问题的处理思路、方式、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尤其是在生态保护、雨水收集利用、流域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有助于我们创新理论、改进技术、扩展治水思路。
(一)主要做法与经验
美国地处北美洲中部,总面积937万平方公里,境内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东部与西部以南北向的落基山脉东麓为界,是太平洋水系和大西洋水系的分水岭。美国河流大都为南北走向,主要水系为:墨西哥湾水系,由密西西比河及格兰德河等河流构成,流域面积占美国本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太平洋水系,包括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萨克拉门托河等;大西洋水系,包括波托马克河以及哈得逊河等;白令海水系,由阿拉斯加州的育空河及其它诸河构成;北冰洋水系,包括阿拉斯加州注入北冰洋的河流。美国水资源总量为2.97万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2000立方米,是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美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60 毫米,以西经95度为界,西部17个州为干旱和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西部内陆地区只有250毫米左右,科罗拉多河下游地区不足90毫米,是全美水资源较为紧缺的地区;东部年降水量为800至1000毫米左右,是湿润与半湿润地区。
1. 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和修复。美国非常重视原始湿地的天然保护,联邦政府不断地出台《湿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给农场提供优惠税率,保护湿地。环境保护局、内政部、农业部门、自然资源保护部门、海岸委员会、土地委员会、渔业委员会等多个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监管,防止人为破坏湿地。加州1972年出台《环境保护法案》,2019年进行修订,要求开发占用湿地应对环境、居民影响、空气、水资源进行影响评价,并公开公布湿地开发的位置、范围和应对措施,举行听证会、论证会,征求各方意见;新建人工和修复自然湿地,政府可简化程序,对湿地进行补偿,促进湿地的建设和保护。
我们考察的加州地区,采取了雨水收集、人工植被、绿色花园、混凝土草格、绿色屋顶等许多办法和低环境影响的策略修复、保护了巴罗娜湿地,起到了净化水质、控制洪水、改善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以及减少虫害等作用。目前,洛杉矶地区和其他城市都支持低环境影响的发展策略,大力修复和保护湿地,维持生态系统健康。
巴罗娜湿地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培训
2. 实施严格健全的水污染排放管控。水污染严重威胁水资源化利用,美国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经历了河流严重污染的时代,之后不断立法对水质进行保护。联邦层面出台了《清洁水法》,并建立了国家污染物排放消除体制(NPDES),设置了《预处理条例》和排污许可制度,并为联邦、州、当地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各个层级划分了责任。对加州而言,其水质保护的管理部门为加州水务委员会,直接管理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水排放和雨污排放。所有的重点企业源必须持有效的许可证,其中对出水限值、自行监测要求、采样、报告、通知和记录保存等事项做出具体规定。公共污水处理厂有权利监督污水排放企业,给予违反排放许可的企业处罚甚至取消其排放资格。工业源提交到污水厂的所有信息和数据必须向公众公开,公众可以直接获取,并有权对违反排放规定的工业企业提起诉讼,全美2万多座污水厂处理的污水都能达标排放。在饮用水方面,1989年联邦政府通过了《安全饮用水法》,对公共饮用水供水系统规范管理,以确保公众的健康。1996年制定了《安全饮用水法修正案》,提出了从水源到供水水龙头的整个过程的保护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随着不同时期环境污染,美国环保局及时对《安全饮用水法》进行了补充完善,从1975年-1992年制定了《全国临时一级饮用水法》、《地表水处理法》等配套法律法规,水质控制指标增加到84项。1998年-2004年,环保局对水中有害污染物颁布了《长期强化地表水处理法》。同时,美国将饮用水的水源地设置为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尽量减少人为活动,并采用修建北水南调、水库蓄水等工程保证饮水供应。此外还建立全球气候模型,捕捉未来干旱趋势,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对饮水的影响。通过严格的水质监管,美国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
洛杉矶县污水处理厂
3. 注重流域保护及雨水收集利用。美国环保局从20世纪90年代制定了《流域保护方法框架》,通过跨学科、跨部门联合,加强流域间协作来治理水污染、恢复水生态,维护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我们考察的纽约市流域保护和水土保持区,依据1930年的《国家保护计划》、农地保育计划、1940年的《纽约水土保持法》和1990年的州法划定范围。纽约流域保护主要通过雨水管理、教育等手段保护流域安全。一是拦蓄雨水,对受污染的雨水拦截处理,达标排放。主要包括:绿色基建,建立绿色花坛,减少径流,净化水质;灰色基建,在停车场地、公路边等铺设生态砖,雨水入渗地下,减少污染,改建、新建污水处理厂,2006年纽约污水全部净化,2030年全美国家污水全部净化,2050年之前碳排量减少80%;绿色屋顶,通过房顶种植绿色植物,吸收雨水,减少地面径流造成污染。二是农场经营者要保证水体干净,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改变轮作方式,采用杀毒松土等技术,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体污染。
流域保护及水土保持交流
绿色花园 绿色屋顶
三是统筹协调“食品、能源、水”的关系,蓄积利用雨水,减少地表水用水量,节约能源。四是宣传教育,与纽约教育机构、纽约环保机构、纽约公园、河流保护项目进行合作,通过户外动手教育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大自然,向学生介绍城市的资源,并启示公众重视保护流域的重要性。五是依托城市土壤研究机构,通过科学试验和研究,得到土壤的检验和测试结论,并依托详细的数据支撑,对社会公众进行水土保持方面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全民保护生态、维护流域环境的意识。
纽约州培训
4.科学应对洪水灾害。美国在防洪上,采取多种举措应对灾害。1941年推出《防洪法案》来审批建造水坝、堤坝,1968年推出《国家洪水保险计划》作为救灾的替代方案,将洪泛区管理的责任分配给各级政府和私营部门,1979年成立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处理洪水、自然灾害等突发应急事件。美国防洪策略包括洪水风险评估、河流战略管理、洪水预报预警几个方面。采取的措施有:一是修建大坝拦储洪水,减弱洪水流量,并可用于水力发电。二是修建防洪堤和路堤,河道清淤,变直河道,增大洪水流速,防止洪水溢出;三是增加绿化面积拦截水量,减少径流,增强生物资源和肥沃的土壤;四是规定土地分区限制使用洪水。
我们考察纽约市曼哈顿区,于1968年成立了炮台公园管理局(BPCA),全面管理曼哈顿西部区域城市防洪和环境维护。在防洪工程建设中,充分考虑“投资、抵御灾害、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发布了绿色制度指南,拆除原有码头,根据不同的区域,采用填海造绿防洪堤和可移动防浪墙形式,创造更多绿色区域,增强公共空间,科学应对飓风灾害,减少洪水风险。
纽约市曼哈顿区防洪工程布置
考察纽约市曼哈顿区防洪工程
5.优化水资源管理和配置。在水资源统一管理上,美国水资源属州所有,州立法赋予水务局管理权限,对区域水资源、水环境负总责。在水资源配置上,全美建设水库9万座(其中1900年建设2000座,1950年建设1万座,1960年建设2万座),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全国的农业、人饮的供水,联邦及各州根据不同区域水资源、用水情况,协调制定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监测、节水、水生态系统恢复等州级分水协议,科学合理分配水资源。在市场调节上,无论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还是供水区域内水资源的配置,其融资、供求和水价制定均离不开市场机制的驱动。在加州地区,市水务局对来水、蓄水、输水、抽取地下水、废污水处理、地下水回灌等都按照市场调节管理,水资源按水质和成本论价分配。在水权改革上,科罗拉多河流域于1922年形成上、下游水权分配,1928年对下科罗拉多河流域各州水权进行了分配,1944年通过协议确定了墨西哥水权分配,1948年完成了上科罗拉多河流域水权分配。自水权分配条例形成以来,有效解决了城市群扩张及自然条件变化引起的用水变化。
美国加州地区建立了水银行交易体系,将水资源量按水权分成若干份,通过股份制的形式管理水权,方便了交易程序,充分体现了水资源的经济价值。水权、水价和水银行的运营,使市场机制促进了美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考察的科恩水银行管理着加州6个县水务局的水权分配交易,把丰水期水存在地下(水银行),在干旱期有效解决了农业灌溉问题。
考察科恩水银行
我们考察的加州地区,干旱、降雨量少,人口越来越多,用水复杂,农业用水占80%。加州主要水源为雪水、地表水、地下水和调水(建水库28座,泵站26座,扬程1000米)。加州正面临着水资源管理的挑战,在加州南部和洛杉矶县,干旱和洪水等极端水情是很常见的,当地水务局采取了调水、区域蓄水、水坝等方式来保护和补充水资源。洛杉矶水务局制定了地下水管理办法,通过地下水权所有者抽取、处理和运输地下水,并配合地表径流、河流、处理后的再生水、城市降雨径流和雨水收集等多种方式,对地下水进行补充、储存和管理。
(二)主要体会
美国水资源管理起步较早,尤其是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和水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理念和方法与美国有较多相似,虽然国情和发展程度不同,但美国水资源管理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参考、借鉴。主要体会为:
1. 依法监管是水资源管理的保障。美国非常重视水法规建设,联邦政府和各州均制定了相对健全的水法律法规,加强行政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对联邦、各州(水务、市政、环境部门)、各参与主体(公共设施管理者、工业企业、农场经营者)以及公众等各级各类主体有较为明确的权利、责任划分,保障了水资源的依法管理。
2. 生态保护是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美国非常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制定一系列法规保护湿地、江河流域、野生动物等措施来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美国采取统一的水质水量保证体制,建设大量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保证较高的污水处理率,使河流水质保持较高水平。对全国地下水进行监测评价,推动各州采取回灌等措施,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和管理。在雨水收集、污水回收利用方面,政府对其进行补贴。
3.智慧水利是水资源管理的有效手段。美国重视信息化技术在水质保护、雨洪利用、湿地修复、水土保持、饮用水、废水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在水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等方面,广泛地应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卫星传送、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在保障供水方面,建立全球气候模型,捕捉未来干旱趋势,预测气候变化、洪水风险、矿山开采对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及废水、雨水处理方面创新研究,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对供水的影响。在水资源监控调度方面,对水位、流量、水质等全程监控、实时调度、自动化控制。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与水利工程的集成,实现了水资源的智慧管理。
4.改革创新是水资源管理的动力。体制问题是美国的水资源管理改革的重点,美国通过对供水、污水管理、水价、水权体制机制改革,吸引私有资本注入,建设水银行和水权交易体系,改善了水质,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水资源管理注入了发展动力。
三、建议
水资源管理是水利管理中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和新时代“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的重要抓手。宁夏是水资源短缺的地区,科学高效地管理水资源十分必要。对于我区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法制水利建设。应加速各级各类水资源管理政策、法规的出台,明确各级政府、水务管理部门、各类参与主体乃至社会公众的权利和责任;尤其是发动供水公司、污水处理厂、景区等各类参与主体发挥监测、监督、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并使其在参与过程中降低成本或获取收益,扩大水资源管理的参与面,提高管理执行的深度和效果。
在黄河治理方面,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为黄河流域治理立法,以立法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通过制定一部统一的保护和治理黄河流域的专门性法律,可以在更高的法律效力上统筹协调好整个黄河流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开发与保护工作,有效处理上下游、干支流之间的关系,形成跨区域、跨部门、全要素、全流域横向立法体系,进一步优化有关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的法治框架。
(二)狠抓生态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努力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宁夏特色黄河流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在流域保护方面,要创新可持续发展新理念、新思路,深化政企合作模式,推动流域协同治理,通过技术创新实践,创新融资模式,产业创新驱动多种手段,不断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
在河湖管理方面,进一步完善责任体系,健全制度体系,严格水域岸线管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强管入河排污口污水排放,实施系统综合治理,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河湖,实现“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目标。
在水利工程建管方面,要坚持将工作重心放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上来。在工程建设中,倡导推行灰色基础设施建设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耦合使用,将道路、桥梁、管道以及其它公共设施与河流、林地、绿色通道、公园、保护区、农牧场及森林等混合组成的网络,催生和协调各种自然生态过程。在工程设计中,进一步强化雨水收集、污水处理、合理取水、废水回收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将水资源保护、节约、管理融入设计、建设环节。
(三)推进智慧水利建设。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是智慧水利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数字治水”的重要途径。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感知能力,构建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等智能感知体系,推进中小水库、堤防、水闸、灌区等领域安全监测预警设施建设和应用技术研究,开展重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活动感知技术和模式研究与试点。启动水利大数据中心建设,推进业务应用提升,构建控制智能化、决策科学化、管理协同化和服务人性化的智慧水利,探索符合宁夏特色的水联网“数字治水”的发展之路。
(四)深化水利改革。目前我区的水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投融资体制、水资源管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工程建设与运行机制等仍不灵活,必须从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突破。
一是加快水价制度改革。建立良好的水价形成机制,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行。规范农村供水机制,通过农业水价改革帮助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促进水权交易,将水资源通过市场手段引导转移至高质量发展的领域。在水权管理方面,建立水权确权、交易、监管等制度体系,形成流域间、流域上下游、行业间和用水户间等多种水权交易模式。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制度保障,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加快推进水权确权,严控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
二是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应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融资体制。通过产权改革,盘活资产,吸引社会投资。积极创造条件,搞好软硬环境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的技术和资金合作,积极研究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搞水利建设。
三是加快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城乡用水统筹安排,促进全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合理界定管理职能,主要是通过制定规划、确定重大项目布局、制定水资源费标准,搞好全区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与利用,不断完善“山川统筹、南北调剂,丰枯补给”水资源配置新格局。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